學生

應用學習淪次等 認受成疑
- 2017-05-05
- 新報人
- 記者:鍾梓儀編輯:蕭美玉
- 2017-05-05
新高中課程加插應用學習課程,列作文憑試乙類科目,成為文、理、商等甲類選修科以外的另一選擇。科目多與職業相關, 照顧不同學習興趣的學生,協助他們為未來的學習及就業鋪路。惟修讀人數多年來維持於低水平,並按年遞減。有修讀過應用學習課程的學生與教師均批評應用學習被標籤為次等科目,冀能提升科目地位及認受性。 輕易及格 應用學習淪救生圈 現時有 10 間專上院校為應用學習提供共 33 個課程,內容涵蓋媒體及傳意、工程及生產、服務等六大專業領域。學生可於中五至中六學年間選修,授課時數為 180 小時。曾就讀英文中學的李同學正是其中之一。她在退修甲類選修科後選讀「電台主持與節目製作」應用學習課程,並視之為興趣 …

佔領後次輪政改諮詢 學生參與度再跌
- 2015-04-13
- 專題
- 新報人
- 2015-04-13
雨傘運動歷經七十九日,五十萬人曾為爭取公民提名而留守街頭,大專學生更是主導運動的核心分子。佔領告一段落後,政府一月初隨即展開為期兩個月的第二輪政改諮詢。次輪諮詢於三月七日結束,本報在八間大專院校進行參與政改諮詢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專生於政改諮詢的參與度偏低,近八成受訪者曾參與去年的雨傘運動,但曾參與首輪或第二輪政改諮詢的人數不足一成。

後雨傘時期 民主種子深植大專院校
- 2015-04-13
- 專題
- 新報人
- 2015-04-13
香港的七十年代被稱為學運的火紅時代,學生走在不同社會運動如保釣運動的前線,孕育出不少至今仍活躍於政壇的中堅份子。八十年代面對中英聯合聲明的談判期,學生喊出「民主回歸」的訴求,除了支持香港民主化,亦同樣關心中國的民主進程,然而隨之而來的是二十多年的沉寂。去年雨傘運動的出現令大專生於政界嶄露頭角,成為爭取民主不容忽視的力量。在七十九天的佔領後,他們繼續在校園埋下民主的種子,冀望開花結果的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