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
不滿將軍澳車禍4小時才送院 學童家長指太差
- 2023-03-25
- 社政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Cheuk Tung IU、Tin Ching Thira PANG、李靜琳、Phoenie Tianyu ZHANG編輯:Bruce Lui
- 2023-03-25
【不滿將軍澳車禍4小時才送院 學童家長指太差】 將軍澳隧道觀塘入口發生五車連環相撞意外,近百人受傷。其中多部旅遊巴載着剛去完學校旅行的小學生,多人受傷和受驚送院。有家長接到消息後十分焦急,分別跑了3間醫院,用了超過4小時才找到子女,批評送院安排混亂。 記者:姚卓彤、李靜琳、彭天晴、張天逸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BNN總動員:無罩第一天
- 2023-03-01
- 港聞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陳感恩、陳佩彤、陳天朗、鄭芷棠、蔡松運、Cheuk Tung IU、劉盈希、李皓然、Felix LEUNG、李靜琳、Tin Ching Thira PANG、蕭詠嵐、蘇博韜、譚美兒、Wing Yan TANG Wing Yan、Wai Yu WAN、黃淳謙、Sze Sheung WONG、Phoenie Tianyu ZHANG編輯:Bruce Lui
- 2023-03-01
歷時近2年零8個月的口罩令,今日解除。市面有罩、無罩交錯。 廣播新聞網19位記者,由凌晨零時起,走進香港不同角落和階層,捕捉香港人如何 迎接「無罩時刻」。由自己家、到街市再到迪士尼;由小學生、遊客到露宿者;由口罩廠、法院再到醫院。當中有多少面孔、笑容,三年來你一直久遺呢? BNN為大家誠意呈獻,「無罩第一天」。 記者:陳感恩、陳佩彤、陳天朗、鄭芷棠、蔡松運、姚卓彤、劉盈希、李皓然、梁獻樂、李靜琳、彭天晴、蕭詠嵐、蘇博韜、譚美兒、鄧穎欣、尹慧瑜、黃淳謙、王思瓖、張天逸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 …
【推行價值觀教育 學生憂內容抽象】
- 2021-10-07
- 社政
- 新報人
- 記者:鄧栩晴編輯:趙玉馨、朱佩瑩
- 2021-10-07
為了加強憲法和《基本法》教育,施政報告提到會繼續推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另外,又會鞏固價值觀教育,教導學生辨別資訊真偽。有學生認為,價值觀教育較抽象。 記者:石卓穎、鄧栩晴 編輯:趙玉馨、朱佩瑩 指導老師:王春媚 緊貼更多資訊:https://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 #施政報告2021 #林鄭月娥 #教育 #價值觀教育 #學校 #學生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基本法
加熱煙關注組:應規管而非全禁加熱煙 調查顯示全禁 無助戒煙
- 2021-09-03
- 社政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陳茜茼
- 2021-09-03
加熱煙關注組今(3日)發表「禁售加熱煙對加熱煙用家的影響」民調,結果顯示近九成受訪者會在禁售加熱煙後轉食傳統香煙。而僵持近3年的禁售電子煙及加熱煙《2019年吸煙(公眾衞生)(修訂)條例草案》料很大機會通過。加熱煙關注組召集人盧啟律表示,政府應教育年輕人煙草對身體的危害而非全面禁售加熱煙。 關注組8月尾在網上及街頭訪問了共882位加熱煙用家。調查發現,假如全面禁售加熱煙,並沒有受訪者會因此戒煙,另有一成受訪者表示會選擇從黑市購入有關產品。盧啟律指,數據反映全禁使加熱煙及電子煙後,會令用家重新轉食對身體影響較大的傳統香煙,也會令用家轉從非法渠道如黑市購買加熱煙,「同時亦增加青少年接 …
教大調查指逾九成家長對子女升小一感壓力 學者倡疫下提供更多支援
- 2021-08-24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潘明卉編輯:王春媚
- 2021-08-24
新冠疫情持續,幼稚園多度停課或轉為網上授課,不少幼兒未完全適應好幼稚園生活,已要在新學年升讀小學。香港教育大學調查發現,超過九成的幼稚園高班(K3)家長在幫助子女升讀小一時感到壓力,過半受訪者更指其子女對升讀小一感到焦慮。學者建議為家長提供更多支援,適切地回應幼小銜接的需要。 近五成四家長表示子女出現焦慮 近九成九家長冀獲支援 教大幼兒教育學系在今年5月13至6月15日期間,向58間幼稚園及網上做問卷調查,共收回825名K3家長回應。調查結果發現,接近九成三受訪的K3家長對在疫情下教養子女感到壓力,主要壓力來源包括子女學習進度及行為問題。其餘原因則包 …
楊潤雄指教職員有責任保護學生 有學校社工批評強制打針是「道德綁架」
- 2021-08-03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潘明卉編輯:王春媚
- 2021-08-03
政府公布四個特定群組包括所有學校員工必須接種疫苗,否則九月開始要自費定期檢測。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今早(3日)出席電台節目回應指,沒有強迫教職員打針,他們可選擇自費檢測,又指教職員有責任保護學生。有駐校社工批評教育局沒有事先諮詢業界意見,並用輿論壓力將不能全日復課的責任推落教職員身上。亦有到校的興趣班導師表示,為了工作唯有打針。 楊潤雄表示,預計九月未必很多學校能做到七成學生完成接種疫苗,未能恢復全日面授課堂。他指,有學校可能需要多些時間,十月才能做到。他又指,疫苗的接種年齡是在12歲或以上,小學及幼稚園暫時無法恢復全日面授課。他強調,教職員有責任保護學生,特別是幼稚園及小學學生不能 …
文憑試放榜誕7狀元 屯門董玉娣中學首出超級狀元
- 2021-07-21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尹寶盈、鄧栩晴編輯:林穎茵
- 2021-07-21
2021年中學文憑試考生今日(21日)放榜,今年合共有7位狀元來自6間學校,其中3位考獲8科5**,成為「超級狀元」,分別來自屯門保良局董玉娣中學、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及拔萃女書院。董玉娣中學超級狀元趙爾納指,會留港升學,欲選修港大計量金融。 屯門董玉娣中學首出超級狀元 欲報港大計量金融 7位狀元中,只有趙爾納並非來自傳統名校,他就讀屯門保良局董玉娣中學,為該校首位文憑試狀元。超級狀元趙爾納分別在四科主修、物理、經濟、化學及數學延伸部分中,均考獲最高等級5**。趙爾納指,成績比預期好,對於這張成績單難以置信,又說自己與家人都「喜出望外」。 趙爾納打算在本地升學,並表明希 …
年輕一代欲移居 香港不再自由?
- 2021-05-31
- 社政
- 新報人
- 記者:DMC編輯:DMC
- 2021-05-31
香港近年政治環境動盪,令不少港人萌生移民意欲。我們訪問了多名年輕人,細說他們遠走他方的原因,以及離鄉別井的思緒。 記者: 司徒國成 張家禧 張栩安 劉芷昕 尹寶盈 (圖片來源:Prostock-studio) 「希望有機會能回到香港,始終離開得太倉猝,有很多未完成的事,未好好道別的人,有太多東西要梳理。」 今年二十歲的「小希」(化名),因為是當時其中一名理大圍城登記資料離開的示威者,怕被政府「秋後算賬」,而選擇離開香港,到訪英國。提及離開過程時,他形容為「困難重重」,例如要提前準備過境時的問題,以防有任何懷疑,又要刻意先到德國再轉乘到英國,避免行蹤被暴露。 小希表示,縱然寄人籬下,但仍然心繫港 …
政府研降低注射疫苗年齡 梁栢賢:暑假前未必做到
- 2021-05-20
- 社政
- 新報人
- 記者:鄧栩晴編輯:林穎茵
- 2021-05-20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政府有意將注射疫苗年齡組別擴大至12至15歲,正與藥廠溝通。疫苗接種計劃工作小組成員梁栢賢表示,暑假前降低年齡組別機會不大。聶德權亦指出疫苗供應充足,呼籲市民打針,不要浪費疫苗。 聶德權指,藥廠數據非常重要,有數據後交由專家委員會審視安全和綜合其他國家數據,再與教育局商討外展注射計劃。當一齊程序完成後,加上鼓勵和推廣,政府亦會加緊落實,相信很快成事。「始終接種疫苗是在市民知情和同意之下進行,也是為了保障自己和身邊的人。」梁栢賢亦表示,暑假之前完成機會不大,若能在開學之前完成是一個好開始,「倘若七至八月時學生已有免疫屏障,回到 …
調查:學生多上網課 八成家長稱子女健康受影響 包括易暴躁、損視力
- 2021-05-13
- 社政
- 新報人
- 記者:鄧栩晴編輯:林穎茵
- 2021-05-13
疫情下學童需要使用電子產品學習,有小學生直言網上上課時分心,會同時用電子產品娛樂。有家長指出小朋友長期使用電子產品容易暴躁,引起家庭矛盾。又因為長期待家,子女過胖。調查指,家長希望學校盡快恢復面授課程和開放更多玩樂場所,減輕家長壓力和子女依賴電子產品的情況。 學童網課時用電話娛樂 長期待家變胖視力差 年多以來,學童已習慣使用電子產品在家上網課,有小學五年級學生自言,網上上課難以專注,會用電子產品娛樂,「上課用手機娛樂很正常,我們會做一些放學才會做的事。」他又說網上上課時會用自己的相片作虛擬背景和遮蔽鏡頭,「老師有捉我,但沒有責罵我,我就換上一張新的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