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2022施政報告

港聞

【2022施政報告】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最快明年展開環評 255公頃「綠化地帶」有望提供7萬個單位

  • 新報人
  • 記者:邱煒峰編輯:黃 可兒
  • 2022-10-19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計劃以加快土地供應,包括釋放「綠化地帶」、發展棕地、放寬申請強拍門檻、縮減非大規模項目「生地」變「熟地」時間至4年,及在交椅洲興建人工島等。 他透露,填海工程將於明年展開環評程序,並預計在2025年動工,創建本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施政報告指,人工島將提供1000公頃土地,聯通國際機場和港珠澳大橋。 屆時預計會興建新鐵路和道路網絡連接港島西、大嶼山及新界西北,並提供第四條過海隧道。 施政報告亦提及交椅洲人工島三大規劃目標, 包括創建第三個核心商業區並預留土地發展新興產業;增加公私營住宅單位平均面積一至兩成作為土地規劃指標,將休憩設施及社區設施土地與人口比例分別增至每 …

港聞

【2022施政報告】李家超獲主席批准不戴口罩讀報告 梁美芬會上照「除罩」

  • 新報人
  • 記者:陳康正編輯:朱 家頤
  • 2022-10-19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19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全程長達2小時45分鐘,比前特首林鄭月娥去年的時間長近半小時;李家超獲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批准,會議期間除口罩,立法會議員梁美芬開會期間短暫脫下口罩。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一開始會議,就表示考慮到今屆施政報告篇幅較長,批准李家超在會議廳內脫下口罩宣讀,稱「知道你(李)的施政報告內容好豐富」,並表示此舉是為了讓議員與市民可以聽得更清楚。 宣讀期間大部份議員均有佩戴口罩,但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抄寫筆記時曾一度脫掉半邊口罩,於幾分鐘後才戴回。 現場所見,大部分議員在宣讀期間都有摘錄筆記。

【2022施政報告】建「簡約公屋」助早上樓 輪候時間望可「封頂」縮短至4年半

  • 2022-10-19
  • 新報人
  • 記者:陳 歴編輯:陳洛蕎
  • 2022-10-19

特首李家超曾在競選政綱提出,房屋土地供應要「提速、提效、提量」,更成立兩個小組負責精簡程序等事宜。今(19日)他在《施政報告》提出興建「簡約公屋」,讓輪候公屋3年或以上人士提早上樓,冀將輪候公屋時間「封頂」,料未來四年的將輪候時間可由現時的6年縮短至約4年半。 公營房屋方面,《施政報告》提及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預計未來五年有約1.2萬個單位可讓市民提早3至18個月上樓。政府亦計劃興建配備傳統公屋基本設施的「簡約公屋」,租金較傳統公屋便宜,預計未來五年可供應約3萬個單位。屆時輪候傳統公屋三年或以上人士可申請入住「簡約公屋」提早上樓,以家庭優先,入住人士可保留輪候傳統公屋的位置,日後遷入傳統 …

港聞

【2022施政報告】外來人才在港置業成永久居民可退還額外印花稅 望增加本港勞動力

  • 新報人
  • 記者:曾楚雲編輯:廖珮言
  • 2022-10-19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今(19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宣布將推出7個政策吸引外地人才來港或留港工作,其中包括向成為香港永久居民的外來人才退還首次在港置業的額外印花稅。 在港住滿7年,並通過現有指定輸入人才計劃,如「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及新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証計劃」等的來港人士,從今起在港置業,可就購入並仍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惟仍須繳交按「第二標準稅率」計算的從價印花稅。 新措施適用於今日或以後簽署的「買賣協議」。 新措施使合資格的外來人士,同樣受惠於本地永久居民首次置業的印花稅政策。李家超表示過去兩年,香港失去了14萬勞動人口,期望 …

港聞

【2022年施政報告】施政報告建議增兩間博物館 設「文化藝術盛事基金」 

  • 新報人
  • 記者:黎 梓晴編輯:鄭 敏婷
  • 2022-10-19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9日)在施政報告提出,政府將投放資源增加文化基建和培育人才等,以推動本地文化藝術產業發展。他在《施政報告》提出,成立「文化委員會」,並制訂「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其中包括增加康文署旗下博物館數目由現時17間加至19間,增加約五成表演場地座位數目,以及鼓勵私人發展項目加入文化藝術設施。 李家超亦指,香港演藝學院是亞洲排名第一的表演藝術高等學府,政府會於「北部都會區」設立香港演藝學院的新校舍和增加非本地生比例。他續指,政府將開展不同文藝範疇的實習計劃,讓修讀文藝課程的學生能夠在本港藝團和西九文化區實習。 他又提到 ,當局會參考「文化藝術盛事委員會」的意見,成立「文化藝術盛事 …

港聞

【2022施政報告】今年內推創科藍圖 目標智能生產5年增4倍

  • 新報人
  • 記者:吳佩怡編輯:文 樂瑤
  • 2022-10-19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施政報告》提及今年內會推出「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制定科研成果商品化、推再工業化等四個發展方向,加快實現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李家超指政府將注資100億元設「產學研1+計劃」,明年起以配對方式資助不少於100 個有潛質成為初創企業的大學研發團隊,望三年內將科研成果作實際應用,並在及後兩年將成果商品化。 另外,藍圖提及,將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帶領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計劃希望吸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重點策略產業,期望未來五年吸引過百間具潛力的創科企業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 至於推進「再工業化」,當局將設立「工業專員」協助製造業轉型及研究在大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