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人
4個月內近200隻雀鳥撞玻璃 香港觀鳥會籲市民共同監察鳥撞事件
- 2023-03-06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黃梓霖編輯:曾楚雲
- 2023-03-06
香港觀鳥會今(3月6日)發布「香港鳥撞玻璃個案初步分析」,整合近四個月的「鳥撞玻璃」(下稱鳥撞)數據並分析原因。鳥撞玻璃意指雀鳥無法識別玻璃幕牆或鏡為障礙物,而撞上建築物受傷,甚至死亡,個案遍佈全港15區,涉及38種鳥類。香港觀鳥會亦呼籲市民積極參與「全城監察鳥撞行動」,協助舉報鳥撞事件。 報告整合去年9月1日至12月31日的鳥撞數據,合共196隻的鳥撞個體當中179隻死亡、17隻受傷,最多鳥撞個體的地區為沙田(43隻)。去年11月發生多宗集體鳥撞事件,初步估計與秋天遷徙季節有關。綜觀各鳥撞個案,涉及的建築物包括裝有玻璃或鏡面外牆的大廈和商場、透明隔音屏障、透明玻璃欄杆與村屋等。 香港觀鳥會保 …
伍家朗首回母校推廣「戶外」羽毛球 羽毛球較重場地限制小
- 2023-03-02
- 新報人
- 記者:陳佳鑫編輯:譚梓瑤
- 2023-03-02
香港羽毛球「一哥」伍家朗今(2日)下午重返母校保良局陳守仁小學,出席香港羽毛球總會及香港戶外羽毛球總會主辦的「香港戶外羽毛球學校巡迴示範」活動,向小學生示範及推廣戶外羽毛球。伍家朗認為戶外羽毛球場地限制較少,學生更容易參與及投入。 香港羽毛球總會(下稱羽總)安排港隊成員示範羽毛球技巧,亦進行模擬比賽,小學生更能近距離接觸港隊羽毛球主將伍家朗,由他傳授打羽毛球的技巧。 羽總向學生介紹戶外羽毛球的規則羽總指傳統羽毛球比賽限制較多,因羽毛球體積較輕,需要計算風速;而戶外羽毛球比傳統羽毛球重,達8.2克,防風設計讓它更適合用於戶外。而戶外羽毛球場地不設單、雙打的邊線,只需一塊硬地就能「開打」,限制較傳 …
口罩令撤銷首日大部分學生繼續戴 家長容小朋友除口罩增免疫力
- 2023-03-01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張倩欣編輯:黎 梓晴
- 2023-03-01
歷時959日的口罩令今(1日)正式全面撤銷,適用於全港學校。中午幼稚園放學及中學生午飯時段,大部分學生仍戴上口罩,有學生表示只在上課時脫下口罩,而有家長表示容許小朋友不戴口罩,有助增強免疫能力。 鄭女士表示過去三年一直戴口罩辛苦,尤其自己戴眼鏡會很容易「跣」,所以「有得不戴就一定不會再戴」。她亦指在前往接送兒子放學的路程上感受到不少路人留意她,但她不介意其他人的目光,認為「始終有一日都不會再戴口罩,當作是提早適應。」她指兒子近日患上感冒才繼續佩戴口罩,當兒子完全康復後,就不會再讓他佩戴,「應該要給小朋友適當的免疫力。」 外傭Evelyn對撤銷口罩令感到高興,指僱主表示只需要在乘坐公共交通工 …
明起取消口罩令 有巿民稱會繼續戴
- 2023-02-28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謝欣桐編輯:陸 家輝
- 2023-02-28
政府今(28日)宣布明日起全面撤銷口罩令,室內、室外及公共交通工具均毋須佩戴口罩。有市民表示佩戴口罩已成為習慣,撤銷口罩令亦會選擇繼續戴。食肆負責人指會讓員工自行決定,不會強制員工戴口罩。 黃先生認為口罩令取消與否對他影響別不大,他指疫情已經三年,已習慣佩戴口罩,所以會保持這個習慣,只會在戶外做運動時脫下口罩。76歲的崯女士亦表示擔心受感染,即使口罩令取消仍會繼續佩戴口罩。 餐廳員工林先生表示,他的餐廳老闆沒有要求員工繼續佩戴口罩。他指戴口罩既侷促又麻煩,所以口罩令取消後「一定不會再戴口罩」。林先生又表示不會擔心感染風險增加,「出街都有感染風險」。惟另一餐廳經理楊先生指,老闆為求食客安心,已經 …
【2023 財政預算案】馬會批徵額外博彩稅 陳茂波稱馬會要「自己諗掂佢」
- 2023-02-22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陳 鈞延編輯:石 恩彤
- 2023-02-22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下午出席記者會,解釋新一份預算案。記者提到賽馬會對於增加額外博彩稅反應很大,陳茂波表示有考慮馬會儲備,但認為是該做的事,他又指馬會應想辦法處理額外稅項,「他(馬會)節流又好、用他的reserve(儲備)又好、各樣都好,這個他自己諗掂佢。」 此外,政府亦會增加三成煙草稅,他指已經考慮基層市民需要,亦是八年來第一次加煙草稅。 馬會今日發新聞稿回應預算案增加博彩稅指,上調博彩稅率會稍弱馬會的持續競爭力,最終只會損害香港。 指導老師:林穎茵
【2023年財政預算案】政府擲逾2.5億元「省靚香港招牌」 業界對前景樂觀
- 2023-02-22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邱建偉、陳浩然編輯:陳 泳藴
- 2023-02-22
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撥款 2.5 億元予旅發局繼續舉辦及推廣大型旅遊盛事,配合「你好,香港」以及「開心香港」活動,希望刺激本地旅遊業。有關注旅遊業組織指疫後恢復對振興旅遊業有幫助。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指對旅遊業前景感到樂觀,稱香港的文化軟實力逐漸成熟,「一些本地男團女團,在亞洲都十分多人認識。」認預算案中提及的「香港流行文化節」、「街頭市集」都能展現是本土文化。他又認為政府放寬防疫政策有助增加旅客來港意欲,「當我們的環境穩定恢復,有接待能力時旅客自然會來。」 廣州旅客劉小姐,因為兩地通關來港旅遊。她在社交媒體瀏覽過「你好,香港」的宣傳片,認為影片「挺吸引」,令旅客感受到香港的 …
【2023財政預算案】有中產稱退稅幫助不大 稱沒期望就不會失望
- 2023-02-22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鄭希敏、楊 志勇編輯:吳 碧怡
- 2023-02-22
《財政預算案》今日出爐,宣布退稅及減差餉。開設美容院的曾小姐坦言,對預算案公佈的稅務寬減毫無感覺,認為措施沒有驚喜,「只是小恩小惠」,面對供養八旬母親和經營店舖壓力沉重。 今年續派5000元消費券,曾小姐認為,消費券對美容院生意毫無幫助,「我的美容院只是小本經營,為了消費券申請電子支付,往後交易要給手續費,不化算。」 曾小姐坦言對利得稅退稅無感覺,「如果把稅收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我願意交。」此外,政府另亦宣布將「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的申請期限,由今年六月底延長至明年三月底,她認為計劃只是「財技」,對於經營美容院沒有實際幫助。 曾小姐稱對財政預算案沒抱太大期望,故亦沒有失望,「留得低,就預咗被宰 …
【2023財政預算案】撥三億資助學校發展創科 有中學生建議以電子遊戲作媒介
- 2023-02-22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陳佳鑫、張倩欣編輯:呂婉怡
- 2023-02-22
《財政預算案》 宣布將撥款三億資助中學舉辦創科相關課外活動,有中學生表示有興趣參與,但也有學生指不太清楚計劃內容。政府宣布增加三億撥款支持「中學IT創新實驗室」及「奇趣IT識多啲」創科計劃,在未來三個學年為每所公帑資助中學提供最多100萬元以舉辦創科相關的課外活動。 就讀中五的呂同學表示沒有興趣參加,同樣就讀中五的李同學則表示,若學校有申請該計劃,都有興趣參加,「如果有時間都會參加,希望可以在這方面體驗更多」。此外,三名中一同學都說不會參與,他們說,若要提升同學對創科的興趣,可以考慮用電子遊戲作為媒介吸引學生參加。 另外,政府將在本學年起,推出職業專才教育的先導計劃,為期兩年,並以應用教育 …
【2023財政預算案】煙民稱加煙草稅會買少一點 惟不會戒煙
- 2023-02-22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黃梓霖、黃思琦編輯:曾楚雲
- 2023-02-22
預算案建議調高煙草稅,每包煙加約12元,有煙民表示加煙草稅增加了財政負擔,可能會「吸少啲」,但不會因此戒煙。 陳茂波指,提高香煙售價會令市民減少吸煙甚至戒煙。不過煙民蔡先生認為自己已有多年煙癮,加香煙售價並不能降低吸煙意欲,他提議政府應從教育入手,向中小學生說明吸煙壞處,「我年紀這麼大了,是不可能因為一個政策而決定戒煙。」 黎先生則表示,加煙稅會令他減少購買香煙的意欲,如一星期買少一至兩包。「連唯一減壓的娛樂也沒有了。」他直言會考慮透過其他途徑購買香煙,但認為政府應該全面禁煙,才能達到控煙的目標。 指導老師:林穎茵
【2023 財政預算案】消費券「縮水」無醫療券 基層大感失望
- 2023-02-22
- 新報人
- 記者:謝欣桐、黃凱晴編輯:賴 小苡
- 2023-02-22
新一期財政預算案今(22日)出爐,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布分兩期發放合共5000元電子消費券。相較上年度的10,000元消費券少一半。有基層市民表示對預算案未能紓困而大感失望。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指今期預算案未有對準基層市民需要,形容紓困措施「縮水」。 施麗珊批評今次財政預算案令人失望,她原本預期政府會向領取綜援及高齡津貼人士發放兩個月補貼,但今次卻只多派半個月。她表示陳茂波只是「照抄」施政報告,未有針對基層市民的就業不足和醫療問題推出長遠的紓困措施,如失業援助金及醫療劵等。 有長期病患的吳先生(75歲) 與太太(69歲)指平均一個月花三至四千元買藥。「不是每個醫生都收消費券,我(光顧)的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