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港聞

GOGOX推AI社區研習中心 冀將AI「融入生活」

  • 新報人
  • 記者:鄭 子欣編輯:石 恩彤
  • 2023-04-04

  物流平台GOGOX今(4日)宣布與本地科技培訓公司Preface合作,推出香港首個人工智能(AI)社區研習中心,為社區提供免費AI教學課程,望提升香港社會競爭力。 GOGOX指AI社區研習中心是一個免費培訓計劃,主要針對新一代的學生,為幼稚園至大學生提供AI工具以及教學課程令他們可以更早學習和掌握AI技術,在全球就業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 GOGOX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林凱源(Steven)指全世界的科技都是處於同一個起點,希望香港可以走多一步,提升社會競爭力。Preface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盧炳棠(Tommie)形容現在香港傳統學校以19世紀的教育;20世紀的老師;21世紀的學生 …

港聞

立場新聞案|控方曾指羅冠聰信任《立場》而受訪 辯方指《有線》、《明報》更早訪問羅 

  • 新報人
  • 記者:邱建偉編輯:陳康正
  • 2023-04-03

《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案,今(3日)踏入第51日審訊。控方早前指羅冠聰與《立場》關係緊密,羅冠聰因信任《立場》才於離港後接受專訪。辯方資深大律師余若薇在庭上指出《有線新聞》才是羅流亡後首間接受訪問的香港傳媒,又稱《明報》比《立場》更早報道羅冠聰,反問控方是否代表羅冠聰更加信任《明報》。 《立場》前總編輯鍾沛權作供時指出,文章自發布以來一直未有收到批評或指控,直至國安處大規模搜查《立場》後才被指煽動仇恨。他質疑:「若文章真的為國家安全帶來實際風險,為何文章刊出後一直沒有人採取行動。」 控方早前提及《立場》於報道中列舉羅的背景及工作成果,是否要幫他宣傳。余若薇呈上《有線新聞》片段,報 …

港聞

【你離開了,卻散落四周】 張國榮逝世廿載 「哥」迷追憶悼念(圖輯)

  • 新報人
  • 記者:郭穎琳、邱煒峰編輯:郭穎琳
  • 2023-04-01

今(1日)是一代巨星張國榮「哥哥」逝世廿周年,不少歌迷帶同鮮花到中環文華東方酒店外悼念。

副刊

風格不同美麗各異 從四格相與貼紙相看潮流轉變

  • 新報人
  • 記者:黃凱晴、雷 家寶編輯:譚梓瑤
  • 2023-04-01

掀起布簾戴上頭飾,選擇相框和濾鏡,看著熒幕上自己的美貌,咔嚓幾聲,短短五分鐘便完成拍攝,相片就會在韓式自拍亭或日式貼紙相機中徐徐「吐亅出。韓式和日式貼紙相風格不同,卻各有支持者,因應不同愛好,解讀著「美」的多樣性。 韓式四格相引入香港 以效率吸引年輕一眾 因娛樂產業助燃,韓國潮流文化擁至,韓式四格相四年前在自拍服務品牌「Snapio」帶領下進入香港。韓式四格相追求真實,沒有花巧的設計,拍攝後亦不會提供畫筆給拍照者繪畫加工,而且製作時間短,深得沒有耐性的香港人喜愛。 25歲的Rosalina喜歡韓式四格相的真實感,認為相片自然純粹,不會跟現實相差太遠。她認為四格相拍攝過程非常有效率,「雖然沒有太 …

港聞

2月零售業銷售按年升31.3% 零售管理協會籲政府助解人手短缺

  • 新報人
  • 記者:陳 鈞延編輯:賴 小苡
  • 2023-03-31

政府統計處今(31日)公布,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值為331億元,按年升31.3%,政府指訪港人數回升加上消費氣氛持續改善令上月零售銷貨額急升,預期入境旅遊復蘇下將繼續帶動零售業表現。 按類別劃分,今年首兩個月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與去年同期比較升幅最大,達62.6%,其次為眼鏡店及中藥,分別上升53.2%及51.1%;惟超級市場的銷貨價值下跌13.5%。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儘管2月銷貨價值按年大幅上升是良好趨勢,但主因是去年第五波疫情下,銷售基數極低所致。她續指,零售店舖整體的人手短缺率介乎10%至20%,令店舖的人力成本提高和服務質素下降,呼籲政府幫助零售 …

港聞

生於無聲家打破聲音界限 90後手語譯者推動「我手說我口」

  • 新報人
  • 記者:黃梓霖、張 浩楊編輯:呂婉怡
  • 2023-03-31

手語的每個動作,皆代表著聾人的千言萬語,亦是與外界交流的主要途徑,而手語譯者就是讓聾人與健聽人士能互相交流的連接器。24歲的Eva大學未畢業,就在聾人機構「龍耳」兼職手語譯者,她的父母都是聾人,所以從小就認識手語。對她而言手語是她的另一種母語。在無聲家庭成長再成為手語譯者,她深深感受到父母留給她的「禮物」,更希望延續這份愛,推動手語成為大眾語言。 記者:黃梓霖、張浩楊  編輯:呂婉怡 生於無聲家庭 彷彿有種使命 對Eva而言,手語不單止是與父母溝通的橋樑,更是父母在離世前留給她的最後一份禮物。父母都是聾人,Eva自懂事開始就要幫父母處理不同事務,例如聯絡手機公司、師傅上門維修等,這些童年經歷讓 …

港聞

經民聯擺街站​做選民登記​​​ 市民​對區議會或削議直選席感失望

  • 新報人
  • 記者:楊 志勇編輯:石 恩彤
  • 2023-03-30

選民登記將於6月2日截止,經民聯今(30日)於石硤尾擺街站呼籲市民盡公民責任登記成為選民,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亦到場支持。曾國衞未有回應有關區議將削減直選議席提問,有市民表示若區議會改變選舉制度感失望,到時未必會參與投票。 擁有選民資格的黃先生以「妖魔鬼怪」形容區議會的委任議席,他又表示對區議會選舉及區議員都沒有太大期望,「他們想怎樣便怎樣」,未必會考慮投票。另外,每年都會投票的鍾先生認為制度的改變有機會削弱市民投票的選擇權,亦反映新增委任議席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和效益。 指導老師:林穎茵

港聞

公院人手未止血 海外醫生難彌補

  • 新報人
  • 記者:馬 本德、楊 志勇、詹 淳茵編輯:吳 碧怡
  • 2023-03-30

「試過有同事確診,只有兩人當值,當晚我收到220個call(緊急呼召),我只有兩隻手,根本處理不了這麼多事。」這是公立醫院一個實習醫生的實況。本港醫護人手一直不足,疫情下問題加劇,醫療系統瀕臨「爆煲」,不單醫生無停手,病人更無奈,專科門診個別輪候時間如九龍西眼科最長要等4.6年。為增加人手,政府放寬海外醫生來港執業門檻,但反應不理想。惟醫學界認為,人手流失才是問題癥結,過去一年醫管局有約500個醫生離職,來港的海外醫生不夠10人,根本不足以彌補。有關注病人權益組織亦認為政策存在漏洞,或會成為海外醫生過渡私營市場的踏腳石,對解決公立醫院人手短缺成效不大。 記者:馬本德、楊志勇、詹淳茵 編輯:吳碧 …

專題

暴食症及母親患癌雙重打擊 以色彩重拾「自信美」

  • 新報人
  • 記者:林 葦津、鄭希敏編輯:黎 梓晴
  • 2023-03-28

暴食症及母親患癌雙重打擊 以色彩重拾「自信美」從不打扮的母親患癌後竟戴起假髮、抹上胭脂,還讓女兒教她化妝技巧;受母親啟發,Summer 深受感觸,決定投身色彩分析,幫助客人大變身,用色彩展現「自信美」。 愛美是女孩的天性,Summer從前竭力追求外觀的美,過度節食令她每天過得如負千斤重擔,後來甚至因長期抑壓引發暴食症;及後母親患癌的消息令她受到雙重打擊。連番經歷,最後她決心振作,利用自己敏銳的時尚觸覺,替那些一度因家庭而放棄打扮的主婦及病人整理儀容,讓她們可以發自內心地喜愛自己。 記者:林葦津 鄭希敏 編輯:黎梓晴 曾盲目追求極致美終致暴食症 Summer小學時就展現出與眾不同的設計才能,懂得 …

港聞

跨境器官移植若恆常化 為病人帶來希望?失望?

  • 新報人
  • 記者:陳浩然、陳 芷澄、邱建偉編輯:陸 家輝、曾楚雲
  • 2023-03-27

去年女嬰芷希接受內地心臟後,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有意將香港納入「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各界對跨境器官移植恆常化反應兩極,有病人認為跨境器官移植增加成功配對機會,為命懸一線的病患帶來曙光。但有病人擔心內地器官來歷不明,醫學界就認為內地捐贈器官人口比例比香港更少,共享機制反而增加本港病人輪候時間,得不償失。 記者:陳浩然、陳芷澄、邱建偉 編輯:陸家輝、曾楚雲 病人冀器官互享延續生命 但憂內地器官來源未明 「覆診、抽血、照超聲波、照肝,每年如是。」這是61歲肝硬化患者方麗梅的日常。她與病魔苦戰十多年,患病後的她度日如年,長年病患帶來的身心折磨令她異常蒼老。她唯一的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