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人
CCD相機「翻生」玩轉攝影潮流
- 2023-06-22
- 副刊
- 新報人
- 記者:賴 嘉怡、楊 志勇編輯:賴 小苡
- 2023-06-22
位於深水埗的「福華相機」門口,未到營業時間,窄小的走廊已堆滿人,興致勃勃地挑選提前擺放門外的CCD相機。破舊掉漆的機身,舊式的功能按鍵,一按快門呈現出與現代相機不同的低像素照片,卻因而令眾人對它趨之若鶩。曾經被時代淘汰的CCD相機,如今成為年輕人的新寵兒,一機在手成潮流玩物。 因時代而淘汰 又因時代而「翻生」 CCD相機是因採用感光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而所以得出這個簡稱CCD,曾是千禧年代盛極一時的潮物。但隨著另一感光元件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簡稱CMOS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技術的進步,在更好的拍攝 …
巴士迷中學時購巴士 長大後繼續追巴士夢
- 2023-06-21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程 偉軒、張倩欣編輯:潘善怡
- 2023-06-21
車—彷彿與男孩結下不解緣,對22歲的林家駿Terence來說,與車的緣份更影響了他的人生。他早在15歲已購入一輛退役巴士作收藏,讀書時加入城巴任兼職站長,18歲開始短短4年考獲10類駕駛執照。眾多車之中,Terence鍾情還是最初接觸的巴士。即使如今「巴士迷」被貼上「巴膠」的標籤,仍難阻Terence對巴士的熱衷與偏愛。Terence追巴士的旅程,原來只是剛起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介意「巴膠」標籤 鍾愛德國單層巴 Terence覺得每個人表達愛好的方式不盡相同,例如有人喜歡乘搭巴士、有人喜歡觀察巴士甚至喜歡駕駛巴士。對他而言,喜歡巴士和其他興趣一樣,毋須過分在意別人評價。 Terence笑 …
通關後北上看牙醫再成風 醫療事故既難跟責也難追
- 2023-06-20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黃凱晴、陳佳鑫、林 葦津編輯:曾楚雲、吳 樂童
- 2023-06-20
香港牙科醫療服務一直短缺,加上價格高昂,北上看牙科自香港恢復與內地通關後再成為風氣。有港人急不及待到深圳補牙但卻遇問題,要再在港求醫。有本港牙醫表明,擔心有法律責任未必願意「執手尾」。有議員認為要追究責任亦可能得不償失,又說歸根究底是香港牙科服務不足,呼籲政府應投放資源培訓人手。 內地牙科價格低廉 疫後北上看牙成風 自今年二月香港與內地通關後,港人到內地接受牙科診治熱潮再現。本報記者於三月中旬前往深圳實地考察,就觀察所見,羅湖口岸及遊客熱點,如東門一帶到處張貼著不少牙科診所廣告,而牙科診所求診者中十個有七個說着「唔鹹唔淡」的港式普通話。位於羅湖口岸牙科診所的職員直言通關後港人求診的個案大幅增加 …
澳洲人豪擲46億港元慶母親節 「2023母親節慈善跑」逾六萬人參加
- 2023-06-08
- 新報人
- 記者:陳 歴、張家禧編輯:DMC
- 2023-06-08
澳洲母親節在今年5月14日,澳洲人為了表達對母親的心意,習慣購買鮮花、賀卡或者貴重首飾作禮物送給母親。有澳洲人卻選擇特別的方式過母親節,他們表示會跟母親一起參與 跑步籌款活動。有在澳洲居住的港人認為,澳洲人比香港人更重視母親節。 「2023母親節慈善跑」(2023 Mothers’ Day Classic)於澳洲當地舉行, 有逾六萬位參賽者;身為參加者之一的Evan表示,母親節與家人一起參加慈善跑感覺特別親切,又能與母親一起參加活動,拉近了與家人的關係,又能幫助患乳腺癌病人籌款,提高澳洲人對乳腺癌的認識,令她感到今年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母親節。 Evan指,澳洲人比較看重家庭觀念,特別是母親節 …
11.18 油麻地|4人暴動罪成 被判囚4年5個月至4年9月 官斥情節嚴重、性質惡劣
- 2023-06-08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郭穎琳編輯:郭穎琳
- 2023-06-08
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警方於11月18日黑夜圍堵理工大學,有示威者在油麻地一帶發起「圍魏救趙」行動,213人被控暴動罪,分拆17案審訊。其中一宗涉及18人的案件,13人不認罪後受審,早前裁定所有被告暴動罪成,其中四人還押至今(8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暫代區院)判刑,被判囚4年5個月至4年9個月。其他被告早前已判刑。 暫委法官嚴舜儀判刑時指,本案暴動發生在商住區林立地段,示威者投擲汽油彈及其他破壞行為對現場人士帶來直接的人身傷害,造成的財物損失和對公共設施的破壞損失難以估計。法官形容本案情節嚴重、性質惡劣,認為各被告當時不論何時加入,都必定知道暴動的實況,增加聲勢令暴動持續。 第8被告翟耀 …
213分之1|青年三年候審之旅—等
- 2023-06-08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郭穎琳、邱煒峰編輯:郭穎琳
- 2023-06-08
「在月台上整群人在等候開往地獄的列車,但列車上只有少數人能通往天堂。」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警方於11月18日黑夜圍堵理工大學,有示威者在油麻地一帶發起「圍魏救趙」行動,213人被控暴動罪。筆名周海誠的鋼琴調音師是其中之一。由被捕至審訊逾三年的等待,案件終於曲終人散,「但有些事情是看化了,要來的始終也要來。」海誠踏上列車迎接審判的結果,「被告罪名成立,判囚四年九個月。」 泛起自殺念頭 調音工作助紓痛苦 憶述被捕一刻,海誠愣住半分鐘,左思右想地吐了「地獄」二字,「那是離死亡最近的時候,尖叫聲,警察行動的聲音,各種聲音混雜,我以為不是真的。」暴動——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詞,一夜間烙在他的額上, …
華文新聞發揮空間少 澳洲香港記者:以廣東話連結異鄉人
- 2023-06-05
- 新報人
- 記者:潘明卉、尹寶盈編輯:DMC
- 2023-06-05
根據2022年澳洲官方數字,當地華人數目不斷增加,現在有近140萬人,佔整個澳洲人口的5.5%,中文新聞的需求亦隨之而增。在澳洲,傳統新聞行業同樣式微,有從事公營電台的新聞從業員指,香港和澳洲兩地的新聞風格、取材報導都各有不同,面對文化差異,仍有一班港人在異地異語的環境,堅持寫繁體字、用廣東話,為在澳港人及其他受眾帶來熟悉的新聞溫度。 「即使你的故事、新聞角度沒問題,也不會接受亞裔面孔」,澳洲特別廣播服務公司(SBS)的廣東話電台節目主持人、高級製作人鄺美玲於1991年隨夫移民澳洲,而那時的澳洲,還未接納英文有口音的華人當記者。 到了現在,文化衝擊仍是一大障礙:「說沒有歧視是不可能的」,同樣在 …
「香港各界撐完善地區治理大聯盟」成立 李慧琼:召集各方撐政府方案
- 2023-05-05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鄭希敏編輯:吳 詠瑩
- 2023-05-05
政府日前公布方案,改革區議會組成,今(5日)有團體組成「香港各界撐完善地區治理大聯盟」,由全國人大常委、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擔任總召集人。大聯盟早上於銅鑼灣舉行成立記者會並擺放街站,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保安局局長鄧炳強都有到場支持。 李慧琼在致辭時指,成立大聯盟的目的是讓各界表達訴求,支持政府方案。她批評有區議員以區議會作政治平台阻礙政府施政,甚至勾結外國勢力、宣揚「港獨」,形容方案及時並有必要,是一套「聽到意見做到的制度」。李慧琼亦表示大聯盟將會於18區開設街站,收集簽名並組織座談會,期望爭取更多市民支持。 曾國衛發言指,方案能令區議會更多元化,亦能堵塞現時區 …
區議會改革直選減至兩成 麥美娟:直選席位非越多越好
- 2023-05-05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陳浩然編輯:張 智傑
- 2023-05-05
政府昨日(2日)公布地區治理建議方案,改革區議會組成,將分別以委任、地區委員會界別及地方直選的混合模式進行,議席比例依次為「4:4:2」,其中地區直選席位減至約兩成。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今(3日)在港台《千禧年代》訪問指,直選席位並非越多越好,提醒市民不需過於集中比例多寡。但有議員擔心提名門檻過高或會令議會無法充分反映市民意見。 在政府建議方案下,參與直選的候選人亦需先取得「三會」(分區會、防火會、滅罪會)中九人提名,再經政務司司長在內的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批。麥美娟認為「三會」成員大多累積地區服務經驗,熟悉區內情況,合乎社會期望。她亦批評過往區議會較多聚焦政治類議題,猶如辦「政治騷」,盼 …
疫後五一黃金周 內地旅客指人流未如想像多 物價貴減消費意欲
- 2023-05-01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賴 嘉怡編輯:張 智傑
- 2023-05-01
今(1日)是內地五一黃金周的第3日,亦是本港疫情以來首個放寛措施的五一長假期,大批內地遊客來港。尖沙咀一帶不少遊客在景點「打卡」留念,商場名店、食肆亦處處出現人龍。有遊客表示相比內地,香港熱門景點沒有想像中擠迫。有遊客稱香港物價貴,減消費意欲,反而想試地道小店美食。 早上11時許,星光大道已經人頭湧湧。來自北京的吳小姐首次來港遊玩,笑言:「港產片和明星是我們這種80年代人的童年記憶,來香港也是為了體驗這種文化。」她計劃與丈夫和女兒一家三口留港兩天,不過因兩地匯率差別不大,香港物價甚至較內地稍貴,故沒有意欲大量消費,打算以觀光和品嚐地道小店美食為主。 不少店鋪門外亦出現等待進店購物的人龍。第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