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人

英無現金生活普及 銀行扣賬卡成主流
- 2023-07-25
- 財經
- 新報人
- 記者:Chi Wai Wong、Hui On Cheung、Yuen Yi PANG編輯:Chi Wai Wong
- 2023-07-25
在倫敦,「現金不再為王」(cash is no longer king),電子支付無孔不入,無論乘搭交通工具,以至外出用膳、購物,甚至在街上的表演者以及擦鞋匠,都提供電子收款方式,以收取觀眾賞金和費用,其中信用卡(credit card)或扣賬卡(debit card)是最常見的電子支付方法,部分店舖更表明不收現金。香港方面,港鐵公司最快於今年底引入以感應式信用卡支付車費,即是與倫敦一樣,香港乘客可以用信用卡或扣張卡一拍即可入閘乘車。有學者相信,與倫敦、紐約等大城市一樣,銀行卡或手機支付將會成為香港鐵路的主要支付工具之一,但八達通短時間內不會被完全取代。 記者 彭遠怡 張栩安 黃志偉 倫敦華人 …
未知生,焉知死?生死教育應成人生必修課
- 2023-07-23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文 樂瑤編輯:文 樂瑤
- 2023-07-23
如果你能預知死亡何時到來,你會及早向親友交代臨終意願嗎?有人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仍未有把握時間向家人表達臨終意願,結果令親友處理相關事宜時心力交瘁,更令年邁的母親出現失憶的應激反應。同樣知道自己隨時都有可能離開人世,有人會選擇坦然面對,及早向親友交代好臨終意願,令親友可在實務和心理上準備面對自己的離世。 對死亡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源自他們接受生死教育的多寡,生死教育藉了解死亡來反思人生,減少死亡帶來的痛苦和遺憾,因此生死教育絕對是人生中重要的課堂。近年香港關於生死教育的討論越來越多,生死教育工作者嘗試以不同方式向大眾傅遞生死教育資訊,但教育工作往往只依靠民間機構自發進行,欠缺政策支援的生死教育遲 …
生前無用死後有用 製造在世有用的「遺物」
- 2023-07-23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文 樂瑤編輯:文 樂瑤
- 2023-07-23
有甚麼東西是在世時無用,卻在離世後有用?有三位年輕人交出了「遺物」這個答案,關於遺物有沒有用的思考源於三人參加了一個設計節,主題為「有(冇)用」,Heyson、Vicky、Hailey三人各有擅長的藝術媒介,他們選擇以「遺物」這樣生前無用、死後有用的事物為主題,創立了「遺物製造所」,以音樂、陶藝、文字談論生死,生死教育不再只限於接收資訊,「遺物製造所」從藝術角度看待死亡,令人更願意主動了解,嘗試為大眾創造一個抒發和討論生死的空間。 藉藝術形式談論生死 結合不同媒介引聯想 「遺物製造所」的三位創辦者背景各有不同,Heyson畢業於中文大學音樂系;Vicky畢業於浸會大學藝術系,主修陶藝;Hail …
採訪手記:從自殺者親友身上學到的一課
- 2023-07-23
- 新報人
- 記者:符 芷琳編輯:符 芷琳
- 2023-07-23
定下以自殺者親友為主角的題目時,我本著希望可以透過這篇報道為正在經歷、經歷過親友自殺離世而哀傷的人們帶來一點力量的想法,開始了準備。採訪後,聽過兩個個案——Elaine和Steve的故事、安寧服務社工梁梓敦、臨床心理學家葉惠蓮和網上心理支援平台「念念不忘」創辦人Savina的說法,又寫稿時重新整理過受訪者們的見解。這些都一遍又一遍啟發了我對面對親友自殺和面對死別的看法,令我更希望讀者在看完這篇報道後可以獲得反思。 思念與哀傷 自殺者的生存痕跡抹不走 做了五個訪問,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五位受訪者都不約而同地說出並沒有所謂「走出悲哀」。人們常說遇到傷心的事要「move on(不再沉溺於 …
留下來的人不能磨滅的哀 自殺者親友難以啟齒的痛
- 2023-07-23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符 芷琳編輯:符 芷琳
- 2023-07-23
「看到遺書的那一刻,我腦海中浮現了四個字——『罪孽深重』。」Steve說。Steve的朋友在十九年前在國外自殺離世,當年就讀中三的他就這樣猝不及防地面對了第一次死別。同樣突然面對死別的還有Elaine,一年多前她亦沒有想過向來樂天的弟弟竟會選擇輕生。身邊的親友突然自殺離世,對任何一個人而言無疑都是一場沉重的打擊。兩個失去至親的故事,作為「留下來的人」,Elaine和Steve又是如何與他們的哀傷共處? 如果有如果 無法挽回的哀 Elaine今年二十四歲,她的弟弟在一年多前自殺離世。Elaine和弟弟年紀相差七年,正因為兩姐弟的年紀差距大,她更像是一個教育弟弟的角色。 …
在氫氣中尋找綠色未來——淨零目標下,香港氫經濟該如何走?
- 2023-07-21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潘明卉編輯:潘明卉
- 2023-07-21
2022年7月15日,城巴在其柴灣車廠內,為引入全港首架雙層氫燃料電池巴士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禮。匯達交通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工程)蘇國健當時說,「我們希望政府盡快訂立氫能汽車在道路行走的守則和配套設施,特別是加氫站,以及關於氫氣的生產和儲存。」然而,香港的道路上至今未見氫能巴士的蹤影;相比之下,內地及歐美城市的氫能巴士早已大行其道。 以氫作為能源載體的「氫經濟」,是一種基於氫氣製造、儲存、運輸及應用於一體的全新經濟體系,被譽為實現綠色能源轉型的重要一環。當各國企業及政府積極投入到該領域的研發、應用,並出台相關政策措施時,香港政府過於保守的態度,讓業界頗感為難;有立法會議員預料,需由企業作主動, …
生態惡化影響桉樹生長 澳洲動物園自設園林區保育樹熊
- 2023-06-29
- 新報人
- 記者:何 嘉龍、李 朗僑編輯:DMC
- 2023-06-29
桉樹(又稱尤加利樹)至今已知的有700多個品種,絕大多數生長在澳洲,是當地木本植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樹種。雖然種植桉樹或會破壞種植地的生物鏈,但它同時可提供不少好處,例如桉樹本身帶有揮發性芳香油,有驅蟲、消毒等用途,其葉(尤加利葉) 則是澳洲特有動物—樹熊的唯一食物來源。 然而,氣候變化日趨嚴重,不但發生山火的機會大增、令相關樹種數量大減,更會改變尤加利葉中的營養,影響樹熊的生存。澳洲有動物園在園區內設置桉樹種植園,確保樹熊擁有足夠的尤加利葉,以及保護不同種類的桉樹。 溫室氣體濃度上升 影響桉樹營養及生存空間 尤加利葉的主要營養成份為水、纖維、蛋白質等,然而隨著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其營養價值每況愈下 …
Y2K潮流再現 穿戴妝容皆講究
- 2023-06-25
- 副刊
- 新報人
- 記者:譚 紹儀、詹 淳茵編輯:吳 碧怡
- 2023-06-25
「時尚20年一個循環」,曾風靡一時的Y2K穿著風格,近年有捲土重來之勢,有年輕人更乘坐「時光機」,仿效當年的時裝潮流。「Y2K」意指「Year 2000」,是90年代末至千禧年初的流行風格,穿搭元素以低腰褲、太陽眼鏡、串珠飾物和色彩亮麗的衣服為主。兩個年代過後,大眾的審美觀歷經改變,Y2K再度興起是復古?是新舊融合?還是時裝循環的必經階段? 全身配搭考心思 男女風格各具特色 Y2K愛好者李詩曼(Jacinda)起初透過韓國偶像認識Y2K穿搭,其後受網絡流傳的帖文影響,便開始愛上此風格。訪問當天,她身穿緊身鮮豔粉紅格仔背心,配搭低腰直筒喇叭褲,外穿一件黑色長外套,層次分明,展示了Y2K形象鮮明的 …
從記者到舞者 在藝術路上尋回自己
- 2023-06-24
- 人物
- 新報人
- 記者:陳浩然、柯 慕蓉編輯:陳 歴
- 2023-06-24
在地上緩緩蜷曲、然後舒展,將四肢輕柔抬起、放下,隨心律動。徐嘉蒓跳的舞,自由、即興、超越規則。身兼舞台劇演員、即興舞者、和身體課導師的她,放下記者身份,用身體與靈魂與世界對話。以前只懂寫別人的故事,現在分享自己的故事;從聽故事到說故事,再到演故事,這位Slasher (斜棟族)如何在藝術中找到情緒出口? 有口難言 執筆無力 自小受電視新聞薰陶,大學仼兼職記者,對社會議題「肉緊」的嘉蒓,最愛發掘城市故事。令她感受最深的是曾為土瓜灣盲人工廠重建項目撰寫的專題,講述盲人輔導會在未經諮詢下計劃將工友遷至屯門安老院工作,引發工友反抗;報道出街後,成功逼使政府為盲人另覓新址。為弱勢發聲,令她感到文字對社會 …
AI「突襲」教育界 是好是壞爭未休
- 2023-06-23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張 浩楊、林 幸言、雷 家寶編輯:陳康正
- 2023-06-23
大學生「請槍」找人代做功課時有所聞,近期更出現了一位震撼學界的「槍手」,它不僅可幫助大學生完成各科功課、提供詳盡答案,而且費用全免──這位「槍手」不是真人,而是由OpenAI研發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程式ChatGPT。 ChatGPT有問必答,用家只需以指令形式輸入問題,它便會從資料庫搜尋並整合提供一個答案;它的出現引起學術界關注,部分本地大專院校更宣布禁用。然而,ChatGPT的誕生是好是壞仍然眾說紛紜,它提供的答案準確程度也屢受質疑。有大學教授指出,AI的確有助學生學習,惟使用者的心態才是關鍵所在。 ChatGPT答案準確度成疑 寫作能力較差 ChatGPT全稱「聊天生成預訓練變換器」(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