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港聞

中大港大餐廳貼「只限校內人」 但街外人仍可光顧 有學生稱令排隊時間延長

  • 新報人
  • 記者:伍思平編輯:譚梓瑤
  • 2023-12-01

審計署發表有關中大29 間餐廳並非專供學生或教職員使用後,記者今(1日)到中大和港大觀察,餐廳都貼有告示,說明只招待學生或職員,不過部分餐廳沒有檢查證件,有學生指校外人士於校內餐廳進食會延長排隊時間,亦有出現「插隊」情況。 審計署報告發表後兩日,記者到中大和港大餐廳視察,發現大部分餐廳皆貼有告示。其中中大一所咖啡店inno330門口設有「本店只招待香港中文大學學生與職員」的告示,記者進入餐廳點餐時,職員未有要求出示學生證或查核身分。 中大學生邢同學指,學校有非中大師生於食堂進食的情況,但不會對他造成影響,「本身食堂已經好嘈」,與街外人多少無關。 「尤其出名的餐廳,要排很久。」中大學生Ryan則 …

副刊

無人機足球空中攻防 「飛進」校園助推STEM教育

  • 新報人
  • 記者:陳 鈞延、劉瑋晴編輯:陸 家輝
  • 2023-12-01

按圖進入新聞片段 大部份人可能難以想像「無人機」與「足球」兩項毫無關聯的項目如何結合。原來字面上的「足球」只是它的外觀,實質玩法酷似《哈利波特》中的魁地奇比賽,選手需要控制己方的無人機攻入(飛進)對方龍門得分,於空中上演激烈的攻防戰。 無人機足球是新興的電子競技運動,已在國際間興起一段時間,如今它更是「飛進」香港校園,融合STEM教育在校推廣。坊間組織亦不時舉辦學界比賽,務求讓學生寄學習於娛樂。 源於韓國 無人機足球「飛進」香港校園 無人機足球源自韓國,其後台灣、日本等地亦相繼舉辦比賽,國際航空聯盟組織(FAI)更於2019年將無人機足球納入正式航空比賽項目。標準無人機足球比賽會於一個高三米、 …

專題

#MeToo—被忽略的「他」們

  • 新報人
  • 記者:雷 家寶、林淑盈編輯:潘善怡、陳 泳藴
  • 2023-11-30

  「當時嘅我唔敢同人講,覺得好羞家。」Ken(化名)回憶前年生日與朋友喝醉之際,被一名陌生中年女性乘機亂摸下體。事發後半年期間,他沒有向家人、朋友提起,一直隱藏自己,抗拒參加社交聚會,不願意與他人交談,一直深陷於焦慮的漩渦。 Ken希望能與當時的自己對話,「我會同自己講唔好再收埋,因為嗰段時間會係你人生最黑暗嘅時期。」遭性暴力的男性很容易被社會遺忘,屈膝於傳統的性別定型,在啞忍和求助的抉擇之間掙扎。受害男性站出來,又可以如何討回公道? 被害男性拒求助 皆因社會對性別定型 兩年前,Ken在21歲生日當天隨朋友到蘭桂坊慶祝,喝到醉醺醺,驟覺下體被摸。本應是慶生的大好日子頓成惡夢。他當刻 …

人物

「反」轉世界 「搖」出花式人生

  • 新報人
  • 記者:伍俊熹、林 幸言編輯:吳 碧怡、賴 小苡
  • 2023-11-29

阿反一邊帶記者穿梭兒時居住的愛民邨,一邊憶述童年與搖搖為伴的時光。這一搖便是廿五載,雖然昔日將阿反帶進搖搖世界的卡通片《超速YOYO》已成過去,但這個經歷成了他成就夢想的搖籃。由愛民邨搖到國際舞台;由士多獎品搖到破世界紀錄;由一個人搖到自家品牌的公司。搖呀搖呀,他直言:「搖搖係我,我係搖搖」。 一搖上癮 「滴下滴下」開啟花式人生 阿反憶起中學時一套動畫《超速YOYO》熱播引起一股玩搖搖熱潮,當時周遭朋友皆受影響,基本上每人都有一隻搖搖。「出門時,一定會見到有小朋友(玩着搖搖)『滴下滴下』。」動漫中的男主角堂本瞬一用搖搖耍出不同花式,他決心成為現實版的堂本瞬一。阿反為爭取時間練習,更會帶搖搖上學 …

港聞

東瀛遊獲Meta 「藍剔」認證 假專頁反增 近4月被騙涉款80萬元

  • 新報人
  • 記者:黃梓霖編輯:陳 泳藴
  • 2023-11-28

東瀛遊今(28日)向Meta發出律師信,要求正視假冒專業詐騙消費者的問題。東瀛遊指由本年7月下旬開始不斷被大量假Facebook專頁冒充,發放虛假貼文,以超低價銷售酒店及自助餐套票等作行騙。截至28日,東瀛遊已收到逾兩萬宗查詢,當中受騙個案多達60宗,涉款達80萬。有市民指近日差點「中招」,幸好付款前發現是私人戶口,覺得可疑取消交易。 東瀛遊執行董事禤國全表示,職員已在8月至11月向Meta四度申請官方認證,但均因文件「不符合驗證要求」及「欠缺知名度」被拒。惟11月24日經傳媒報道後,翌日便獲「藍剔」認證。但假專頁數量反由102個升至108個,故舉辦記者會要求Meta正視假專頁的問題嚴重,列明 …

專題

血案重演政府研修例 委員批迴避人手短缺 醫生:受鮮血推動的精神健康政策

  • 新報人
  • 記者:周楚洇、伍思平編輯:石 恩彤、呂婉怡
  • 2023-11-28

今年六月鑽石山荷里活廣場有精神病紀錄男人疑斬死兩人,與13年前葵盛東邨患精神分裂男子追斬街坊,造成兩死三傷,兩宗案件都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政府在事後檢討精神健康政策。精神健康諮詢委員陳友凱認同,每次大事件就會研修例,但只是迴避問題癥結—公立醫院精神科人手不足。醫生曾繁光16年前已點出人手問題並提交意見書,希望培訓更多精神科醫生,諷刺是當年建議的人手指標仍然未達到,他慨嘆:「香港精神健康政策是以生命和鮮血來推動。」 16年前的建議至今仍適用 醫生批修例是逃避問題 早於葵盛東邨慘案前三年,時任青山醫院精神科醫生曾繁光已意識到精神科人手問題,向立法提交7頁意見書,提及精神健康服務,尤其是公院人手短缺的 …

專題

「宅經濟」應疫而生 夜經濟難續繽紛

  • 新報人
  • 記者:戴慧豐、柯 慕蓉編輯:吳 樂童、譚梓瑤
  • 2023-11-27

  香港夜生活曾是多姿多采,聞名世界,不過疫情3年,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年輕人由外出消費轉至留在家中「煲劇」和網購,由卡拉OK轉到「私竇」消遣,政府推出的夜經濟政策能否對症下藥?疫後消費模式能否改變? 足不出戶的「消遣」 以往「行街、睇戲、唱K」是很多年輕人假期的指定活動,不過疫情改變了大家。大學生Kola表示,現在很容易在串流平台找到自己想看的電影,網上「煲劇睇戲」十分方便,無需特地到戲院看電影。這個看法反映了部分年輕人想法。記者在以問卷形式成功訪問53位年約17至25歲的年輕人,問他們夜晚10時後會做甚麼,有28個被訪者選擇留在家中休息,有18人就會在家看串流平台影片或「打機」 …

港聞

今年嚴重交通意外長者佔六成 長者倡設按鈕延長「綠燈」

  • 新報人
  • 記者:文栢源編輯:吳 樂童
  • 2023-11-26

道路安全會今(26日)舉行「道路安全議會50周年好心態嘉年華」,望提升公眾的道路安全意識及減少交通意外。議會主席兼警務處副處長(行動)周一鳴指本年度首三季共錄得715宗致命或嚴重受傷的交通意外,比過去五年同期下跌近一半,當中有31名65歲或以上的長者因交通意外死亡,佔死亡個案61%。有長者認為政府在交通設施方面對長者支援不足,望增加輔助設施。 市民黃女士指香港的交通安全不錯,大部分香港人都願意遵守交通燈。但她認為嚴重交通意外中牽涉較多長者,是因為他們會「恃老賣老」,橫過馬路會舉手示意司機讓路給自己,罔顧道路安全。 年過80的孫婆婆則表示,現有的交通設措施對長者支援不足,如行人過馬路時間短,由於 …

港聞

和諧之家:婦女熱線接獲8600求助電話 家暴個案升23%

  • 新報人
  • 記者:劉瑋晴編輯:石 恩彤
  • 2023-11-24

  和諧之家今(24日)舉辦周年大會與論壇,探討家長面對的壓力與情緒教育。機構表示,因疫情、經濟環境等因素影響,不少人承受巨大精神壓力。而許多家庭因居住環境擠迫及子女長時間居家學習,令親子衝突日益增多。根據機構的數據,今年的家暴求助個案較上年度增加23%;機構的24小時婦女求助熱線更接獲8600多個求助電話。 和諧之家舉辦的「賽馬會同心踏『步』 計劃」中,接觸到逾4100名兒童,當中55%曾目睹父母吵架及打架,更有45%曾遭父母身體或言語虐待。總幹事兼註冊社工李劉素英指,機構希望透過加强家庭、學校、社區協作,確保兒童免受任何形式的傷害。 有母親分享受原生家庭影響,曾對孩子施行言語暴力 …

港聞

的士取消罷工 司機批行動「㗰氣」 市民:白牌車有利出行

  • 新報人
  • 記者:雷 家寶編輯:潘善怡
  • 2023-11-22

的士業界昨(21日)與運輸署商討有關政府打擊白牌車政策,討論未果,有的士團體原定今日發起罷工,估計有500輛的士響應,惟昨晚宣布取消。有的士司機直指白牌車問題多年、沒可能罷工就解決,直言是「㗰氣」,有市民認為網約白牌車有好處。 的士司機陳先生認為罷工無意思,「幾廿年都解決唔到(白牌車)嘅問題,㗰氣。」他繼續稱自己亦會以手機程式接訂單,「Order會多些,又會有多些長途(客人)。」他亦批評車行不會在乎罷工與否,只在意能否將的士牌價提高。 市民黃小姐稱,她平日外出經常會選擇乘坐的士,但對的士打算罷工表示不理解,「香港一直以來都只有的士一個選擇,現在有Uber未嘗是一件壞事。」她認為的士和白牌車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