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港聞

調查指逾三成受訪者憂租借餐具衍衛生問題 市民盼租借途徑多元便利

  • 新報人
  • 記者:戴慧豐編輯:張 智傑
  • 2023-12-05

綠領行動今(5日)公布外賣習慣及租借可重用餐具系統調查結果,發現逾三成受訪者因「衛生考慮」不願租借餐具,團體指政府須確保租借餐具乾淨衛生;有市民則擔心租借可重用餐具系統繁複,盼歸還餐具的方式可以方便、多元,才能吸引大眾使用。 政府將於明年4月22日分兩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環保團體綠領行動於10月至11月期間以網上及實體問卷,訪問合共1166名市民的外賣習慣及對租借可重用餐具的接受程度,結果發現九成受訪者最近一個月曾購買外賣,逾半受訪者願意自備餐具及容器。此外,報告亦指逾四成受訪者因怕「麻煩」不想買外賣時要自備餐具及容器;超過三成(34%)受訪者因「衛生考慮」不願租借可重用餐具。另外,有32% …

港聞

中國日報2023大學新聞獎 新報人奪最佳經濟新聞報道亞軍

  • 新報人
  • 記者:DMC編輯:DMC
  • 2023-12-04

中國日報今日(4日)舉辦「2023大學新聞獎」頒獎禮,《新報人》記者潘明卉憑報道—「在氫氣中尋找綠色未來——淨零目標下,香港氫經濟該如何走?」榮獲最佳經濟新聞報道亞軍。 頒獎禮在廣州南沙區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舉辦,來自兩岸暨港澳地區84間著名大專院校提交過千份作品,參賽人數達3600人,無論是人數、院校或作品數目都創新高。評審團由100多名大學教授、資深傳媒人及專業人士等擔任,選出得獎作品。 得獎報道全文:https://spyan-jour.hkbu.edu.hk/2023/07/21/在氫氣中尋找綠色未來-淨零目標下,香港氫經/ 指導老師:陳景祥

港聞

三隧12.17實施「分時段收費」 司機指收費差額不影響隧道選擇

  • 新報人
  • 記者:林 幸言編輯:曾楚雲
  • 2023-12-02

三隧將會在本月17日早上五時起實施「分時段收費」。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網誌表示期待新措施能鼓勵部份駕駛人士彈性出行或轉乘公共交通工具,紓緩繁忙時段過海交通擠塞的情況。但有司機表示對於「分時段收費」一事不知情,20元的收費差額不影響隧道選擇,也有司機指沒有太在意相關政策。 「分時段收費」下,私家車隧道收費由20元至60元不等,繁忙時段西隧維持60元收費,紅隧和東隧則調整到40元。私家車司機Michael表示,對於「分時段收費」一事不知情,但認為「分時段收費」不會影響他選擇使用哪一條過海隧道,西隧與紅隧收費差額僅20元,不足以使他改變行程。他舉例從荃灣或葵涌等地方過海,多數人都因時間成本使用西隧 …

港聞

棄穩定工作出走 現代人遊牧生活

  • 新報人
  • 記者:高詠婷、黃梓霖編輯:陳 歴、黎 梓晴
  • 2023-12-02

近年不少人對傳統被困於辦公室工作模式感到厭倦,邊工作邊遊歷四方的生活似乎為新一代帶來更多可能—這種打破地域界限的嶄新生活模式,名為「數碼遊牧」(Digital Nomad)。 「數碼遊牧」一詞在 1997 年由日本半導體專家牧本次雄首度提出,人們只需帶備電腦到有網路的地方,便可以一邊旅行一邊工作。有加拿大華人帶兒子worldschooling(遊學世界)變成遊牧家庭;亦有年輕港人跳出舒適圈,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要找世界各地遊歷的數碼牧民,最好方法自然是透過社交平台聯絡。 今次訪問的 Kimberly、 Kristie和Harmony亦不例外。他們因為不同原因成為遊牧者。雖然外人會覺得他們 …

港聞

中大港大餐廳貼「只限校內人」 但街外人仍可光顧 有學生稱令排隊時間延長

  • 新報人
  • 記者:伍思平編輯:譚梓瑤
  • 2023-12-01

審計署發表有關中大29 間餐廳並非專供學生或教職員使用後,記者今(1日)到中大和港大觀察,餐廳都貼有告示,說明只招待學生或職員,不過部分餐廳沒有檢查證件,有學生指校外人士於校內餐廳進食會延長排隊時間,亦有出現「插隊」情況。 審計署報告發表後兩日,記者到中大和港大餐廳視察,發現大部分餐廳皆貼有告示。其中中大一所咖啡店inno330門口設有「本店只招待香港中文大學學生與職員」的告示,記者進入餐廳點餐時,職員未有要求出示學生證或查核身分。 中大學生邢同學指,學校有非中大師生於食堂進食的情況,但不會對他造成影響,「本身食堂已經好嘈」,與街外人多少無關。 「尤其出名的餐廳,要排很久。」中大學生Ryan則 …

副刊

無人機足球空中攻防 「飛進」校園助推STEM教育

  • 新報人
  • 記者:陳 鈞延、劉瑋晴編輯:陸 家輝
  • 2023-12-01

按圖進入新聞片段 大部份人可能難以想像「無人機」與「足球」兩項毫無關聯的項目如何結合。原來字面上的「足球」只是它的外觀,實質玩法酷似《哈利波特》中的魁地奇比賽,選手需要控制己方的無人機攻入(飛進)對方龍門得分,於空中上演激烈的攻防戰。 無人機足球是新興的電子競技運動,已在國際間興起一段時間,如今它更是「飛進」香港校園,融合STEM教育在校推廣。坊間組織亦不時舉辦學界比賽,務求讓學生寄學習於娛樂。 源於韓國 無人機足球「飛進」香港校園 無人機足球源自韓國,其後台灣、日本等地亦相繼舉辦比賽,國際航空聯盟組織(FAI)更於2019年將無人機足球納入正式航空比賽項目。標準無人機足球比賽會於一個高三米、 …

專題

#MeToo—被忽略的「他」們

  • 新報人
  • 記者:雷 家寶、林淑盈編輯:潘善怡、陳 泳藴
  • 2023-11-30

  「當時嘅我唔敢同人講,覺得好羞家。」Ken(化名)回憶前年生日與朋友喝醉之際,被一名陌生中年女性乘機亂摸下體。事發後半年期間,他沒有向家人、朋友提起,一直隱藏自己,抗拒參加社交聚會,不願意與他人交談,一直深陷於焦慮的漩渦。 Ken希望能與當時的自己對話,「我會同自己講唔好再收埋,因為嗰段時間會係你人生最黑暗嘅時期。」遭性暴力的男性很容易被社會遺忘,屈膝於傳統的性別定型,在啞忍和求助的抉擇之間掙扎。受害男性站出來,又可以如何討回公道? 被害男性拒求助 皆因社會對性別定型 兩年前,Ken在21歲生日當天隨朋友到蘭桂坊慶祝,喝到醉醺醺,驟覺下體被摸。本應是慶生的大好日子頓成惡夢。他當刻 …

人物

「反」轉世界 「搖」出花式人生

  • 新報人
  • 記者:伍俊熹、林 幸言編輯:吳 碧怡、賴 小苡
  • 2023-11-29

阿反一邊帶記者穿梭兒時居住的愛民邨,一邊憶述童年與搖搖為伴的時光。這一搖便是廿五載,雖然昔日將阿反帶進搖搖世界的卡通片《超速YOYO》已成過去,但這個經歷成了他成就夢想的搖籃。由愛民邨搖到國際舞台;由士多獎品搖到破世界紀錄;由一個人搖到自家品牌的公司。搖呀搖呀,他直言:「搖搖係我,我係搖搖」。 一搖上癮 「滴下滴下」開啟花式人生 阿反憶起中學時一套動畫《超速YOYO》熱播引起一股玩搖搖熱潮,當時周遭朋友皆受影響,基本上每人都有一隻搖搖。「出門時,一定會見到有小朋友(玩着搖搖)『滴下滴下』。」動漫中的男主角堂本瞬一用搖搖耍出不同花式,他決心成為現實版的堂本瞬一。阿反為爭取時間練習,更會帶搖搖上學 …

港聞

東瀛遊獲Meta 「藍剔」認證 假專頁反增 近4月被騙涉款80萬元

  • 新報人
  • 記者:黃梓霖編輯:陳 泳藴
  • 2023-11-28

東瀛遊今(28日)向Meta發出律師信,要求正視假冒專業詐騙消費者的問題。東瀛遊指由本年7月下旬開始不斷被大量假Facebook專頁冒充,發放虛假貼文,以超低價銷售酒店及自助餐套票等作行騙。截至28日,東瀛遊已收到逾兩萬宗查詢,當中受騙個案多達60宗,涉款達80萬。有市民指近日差點「中招」,幸好付款前發現是私人戶口,覺得可疑取消交易。 東瀛遊執行董事禤國全表示,職員已在8月至11月向Meta四度申請官方認證,但均因文件「不符合驗證要求」及「欠缺知名度」被拒。惟11月24日經傳媒報道後,翌日便獲「藍剔」認證。但假專頁數量反由102個升至108個,故舉辦記者會要求Meta正視假專頁的問題嚴重,列明 …

專題

血案重演政府研修例 委員批迴避人手短缺 醫生:受鮮血推動的精神健康政策

  • 新報人
  • 記者:周楚洇、伍思平編輯:石 恩彤、呂婉怡
  • 2023-11-28

今年六月鑽石山荷里活廣場有精神病紀錄男人疑斬死兩人,與13年前葵盛東邨患精神分裂男子追斬街坊,造成兩死三傷,兩宗案件都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政府在事後檢討精神健康政策。精神健康諮詢委員陳友凱認同,每次大事件就會研修例,但只是迴避問題癥結—公立醫院精神科人手不足。醫生曾繁光16年前已點出人手問題並提交意見書,希望培訓更多精神科醫生,諷刺是當年建議的人手指標仍然未達到,他慨嘆:「香港精神健康政策是以生命和鮮血來推動。」 16年前的建議至今仍適用 醫生批修例是逃避問題 早於葵盛東邨慘案前三年,時任青山醫院精神科醫生曾繁光已意識到精神科人手問題,向立法提交7頁意見書,提及精神健康服務,尤其是公院人手短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