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港聞

復活節假期結束 西九高鐵站入境暢順

  • 新報人
  • 記者:陳嘉潁編輯:林 葦津
  • 2024-04-01

今(1日)為復活節假期的最後一日,不少北上消費的市民今回港。各口岸入境人潮不及上星期出境多,其中西九龍高鐵站內人流下午陸續增加。不過市民指入境人流較預期少,約半小時就過到關,亦有市民覺得長假期最後一日,返港人流如往常一樣。  下午由西九高鐵站返港的周先生表示,過關只需半小時,過程暢通無阻,人流較預期中少。他與家人在番禺三日的旅遊,共花費約兩萬元。   由廣州回港的盧先生則認為今天入境的人流與平常一樣。他在內地三天約消費了三千元。他解釋內地的物價較香港便宜,尤其住宿方面,為香港的七成左右。 由早上到下午香港入境事務處應用程式顯示,各個陸路入境口岸人流正常,過關時間約15分鐘。而截止下午四時,出入 …

港聞

車牌查冊零成功 傳媒監察公權力難度增

  • 新報人
  • 記者:王安琪、詹 淳茵編輯:潘蔚林
  • 2024-04-01

車牌查冊零成功 傳媒監察公權力難度增 車牌查冊新規實施推出近三個月,至今仍然未有傳媒成功查冊。民主黨認為,削弱監察公權力的渠道。運輸署回應稱,處理申請時,均會按照法律和實際情況,公平公正處理。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消費券 #民建聯 #民主黨 #陳茂波 #財政預算案 完整報道:https://youtu.be/vA49VCa8JW8

港聞

內地客旅遊模式轉變:從「爆買」到「深度遊」體驗

  • 新報人
  • 記者:劉昉晴、馮藹怡編輯:伍思平
  • 2024-03-29

今年元旦,大批即日來回的內地旅客在煙花匯演過後凌晨趕返內地,由於本港僅有皇崗口岸和港珠澳大橋通宵運作,導致不少旅客濟留香港。事件引起社會討論內地客旅遊模式的轉變,更有說法指近年越來越多內地旅客不過夜;然而數據顯示的情况卻並非如此。  根據旅發局數字,疫情前2018年全年的內地旅客入境人次超過5千萭,而復常後2023年全年內地旅客入境人次卻只有不足3千萬,相差接近一半。不過夜旅客一直佔內地旅客總數約六成,然而,2023年通關後不過夜與過夜旅客之間的差距卻收窄至接近五比五,反映過往以不過夜為主的內地旅客比例沒有增加,反而進一步下降。  然而數據顯示,內地旅客消費力明顯下降,傳統購物景點風光不再,更 …

財經

六成藍籌股公司女性僱員少於一半 高層人員男女失衡較嚴重

  • 新報人
  • 記者:張 浩楊、張倩欣、程 偉軒、羅雨萱、馬 本德、黃思琦、黃凱晴編輯:張 浩楊、羅雨萱、程 偉軒、馬 本德
  • 2024-03-29

性別平等的議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漸漸亦成為企業的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永續發展策略中重要的一環。自2016年開始,港交所要求上市公司需要根據上市規則刊發ESG報告。企業在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方面的績效,漸漸成為了投資者評估企業經營的指標,亦是僱員選擇工作時,與薪資、福利等條件一同考量的因素。記者整理了80間藍籌股公司(截至2023年11月)在其2022年年報或ESG報告中所披露的整體僱員及管理層的男女比例和數目,發現在79隻有披露男女僱員比例的藍籌股中(攜程集團在截稿前未公布ESG報告),只有約三成、共24間公司的女僱員比例超過50%。相反,有55間公司的男僱員比例高於50%,當中有1 …

財經

巴塞爾藝術展開展 滬畫廊讚氣氛勝去年不擔心交易量

  • 新報人
  • 記者:羅雨萱編輯:李煥好、張 浩楊
  • 2024-03-28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Basel Hong Kong)於今天(28號)下午兩點開放給公眾參觀,今年有40個國家和地區的243家畫廊參展,比去年的規模更大。在展覽現場,各國人士紛紛穿梭於藝術作品之間,用不同的語言討論展出的作品。 33歲的杜先生第一次參觀巴塞爾藝術展,他認為藝術市場是保值的,雖然會被經濟週期所影響,但影響微乎其微。記者訪問他時,他正觀賞畫家Nino Kapanadze的畫作《 He shaved evenly and with care, in silence, seriously 》,他指:「我很喜歡這種現代作品,我相信跟我年紀差不多的都會喜歡現代作品,這幅畫的價格2萬歐 …

Art Basel 首日公眾開放 市民稱規模大增互動

  • 2024-03-28
  • 新報人
  • 記者:李春燕編輯:戴慧豐
  • 2024-03-28

Art Basel香港2024(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於3月28日至30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28日)為首個公眾開放日,現場人流暢旺,有市民指多了不少內地遊客入場觀賞。展會今年設有六大主題展區:「藝廊薈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光映現場」、「藝聚空間」及「策展角落」。今年有多達243間參展藝廊,較往年多出65間。有入場觀眾稱是次展會較往年新增多種媒介的作品。 東京Waitingroom展出了藝術家高田冬彥的媒體影視作品《Cut Suits》吸引不少人圍觀。作品展示六位商業男士互相剪去西裝,寓意解放固有日本企業男士的形象。 修讀視藝科的盧曉穎指今年是她第二年參加Art Base …

港聞

香港導盲犬培育難 AI導盲犬或成新選擇?

  • 新報人
  • 記者:張曉霖、劉善怡編輯:林 葦津
  • 2024-03-28

  「年輕盲人20來歲申請導盲犬,到30來歲時導盲犬就需要退休,盲人一生中不只使用一隻導盲犬,需求永遠存在。」香港導盲犬協會前任主席林衛邦道出導盲犬供不應求的難題。 培訓一隻「合格」的導盲犬過程不容易,義工Zandee說單挑選一隻有潛力的狗狗入「學堂」,便要由狗狗祖宗八代家族史算起。在人工智慧年代,導盲犬也正在「智能化」,但對視障人士Dick來說,導盲犬除了是「工作犬」,也是「心靈慰藉」,AI導盲犬難以取代活生生的導盲犬在他心中的地位。 導盲犬到中年即退休 培訓數量難追流失速度 視障人士Wing和導盲犬Doctor出行過馬路時,Doctor會主動放慢步伐,靜靜地停下來,等待Wing進 …

港聞

垃圾徵費|廚餘回收需求增 配套不足難普及

  • 新報人
  • 記者:賴姵伶、陳叻編輯:雷 家寶
  • 2024-03-26

垃圾徵費將於八月起實施,有沒有計算每月垃圾開支多少?有否想過改變習慣減輕負擔?有家庭主婦說廚餘最佔位置,也想做回收,但首要條件是方便。不過政府設置智能廚餘機只有四百多部,難以覆蓋各屋苑。食肆廚餘更多,有餐廳現時已善用環保機構電動智能廚餘回收車,但只有特定時間回收,老闆預計將來每月垃圾袋開支要2000元以上,對小商戶是負擔。他們都認為徵費前應提供足夠廚餘回收設施,讓市民養成回收習慣。 廚餘機未覆蓋全港 降市民回收意慾 垃圾徵費即將推行,市民可能都會想辦法將來減少使用垃圾袋,除了源頭減廢,另一個方法是回收。不過要做廚餘回收,市民都說要視乎屋苑有沒有廚餘回收機。根據環境及生態局數字,全港約有450部 …

港聞

200隻彩蛋照添馬 海濱打卡人流不絕 【圖輯】

  • 新報人
  • 記者:李子昕編輯:伍俊熹
  • 2024-03-25

引發討論的「teamLab:光漣」展覽,今(25日)在中環海濱舉行。展覽首日,維港中環沿岸擺放多個發光蛋藝術裝置,部分位置不需預約也可以拍攝到,傍晚開始已陸續有市民到場。入夜後,發光蛋亮燈,現場有音樂配合燈光主題,不少入場人士與發光蛋合照留念,人頭湧湧。在外圍沒有預約位置更是人山人海,要找到「靚位」拍攝都不容易。 指導老師:林穎茵

港聞

巨型發光蛋首日公眾入場 市民稱五千萬不值得 有人願意付費入場

  • 新報人
  • 記者:陳叻編輯:伍俊熹
  • 2024-03-25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斥資五千萬的「teamLab:光漣」項目今(25日)一連九日於中環海濱展出。未到傍晚六時已有排隊人龍出現,不少市民在發光蛋前打卡。有觀賞的市民直言活動花費五千萬「不值得」;有外籍人士指展覽符合預期,即使需收費入場也會到訪。  展覽吸引不少家庭前來參觀。黃小姐一家三口被展覽宣傳圖片吸引前來。她比較早前去過的深圳TeamLab,認為香港的展覽始終在室外,互動較少,如要付費入場就要考慮,並認為政府花費五千萬做展覽「不值得」。黃小姐又表示事前沒有留意到三歲以下手抱嬰兒亦需入場券,因此只預約了她和丈夫的門票,幸在場市民轉贈門票方能一家三口進場。她認為主辦單位對幼兒入場的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