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人

美容廣告當分享 恐違《商品說明條例》
- 2014-11-24
- 專題
- 新報人
- 2014-11-24
美容博客(beauty bloggers)及Youtuber透過社交網站上載文字圖片及影片,分享美容心得,深受不少「貪靚」女性追捧。但有網民踢爆個別博客收取品牌公司酬勞,佯裝分享個人經驗介紹品牌產品,誤導消費者。有律師指「廣告式」美容分享,若沒有申明與品牌有廣告合約關係,即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可是,「廣告式」美容分享的個案大多證據不足,難以檢控。 記者:林美欣 編輯:李慧妍


從時代中覺醒 — 楊政賢
- 2014-11-24
- 人物
- 新報人
- 2014-11-24
去年,香港一位年輕女歌手於網上平台寫了一句:「我討厭政治」,惹來網民痛批;隨著政府強推《二十三條》、國民教育,讓港人漸意識到「我討厭政治,政治不討厭我」。曾任中文大學生會會長、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副秘書長的楊政賢,現為民間人權陣線召集人,他拋開包袱,懷著赤子之心,由簡單的信念出發看待社會運動。 記者:李晟謙 編輯:陳家恩

民怨積累 惹全民抗爭
- 2014-11-24
- 專題
- 新報人
- 2014-11-24
由 9月22日學聯正式發起為期一星期的罷課,及後與學生率領群眾衝入公民廣場,三子提早「佔中」,警方施放催淚彈,市民自發佔領多個路段及地區,一切都是電光火石間發生。是次抗爭被外國媒體稱為「雨傘革命」,其規模之大,參與民眾之廣及時間之長,屬回歸後首次。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有時事評論員認為市民對政府積怨已久,這次抗爭是民怨大爆發絕非偶然,學聯成員也坦言?預料過運動急劇轉變。 記者:王丹麟 編輯:莊禮傑

走進另類教室 學習綠色生活
- 2014-11-13
- 新報人
- 2014-11-13
教室給你的印象可能是沉默、死寂,但你有否想過有教室可讓你學習人與環境的關係,探索生命的價值?生活書院就是如此。創辦人之一的嚴惠英(Eno)指,學院除了讓學員學習人與動植物的關係外,更希望他們能放遠眼光。走進「綠色教室」,或許能為你的「生活」重新下定義。 記者:鄒詠詩 編輯:黃凱天

學海揚帆 赤航仔新出路
- 2014-11-13
- 新報人
- 2014-11-13
非主流的實用學校學生,也能昂首闊步升上大學。在新學制之下,讀書成績不再是一切。新學制之下,運動出色的學生可以從「其他學習經歷」加分而升讀大學。香港一直以來大學的門檻限於文才的比拼,現在「武藝」也增加了入大學的競爭優勢。正在理工大學就讀社會科學學系的楊嘉煒明言「做赤航仔有咩唔好呀?」他就是在香港航海學校畢業。楊的划艇教練陳國華,亦是從赤航畢業,堅信「行行出狀元」兩代「赤航仔」見證香港實用學校由非主流逐漸貼近社會。 記者:林詠雪 編輯:鄭秋玲

創網容易守業難 新網媒各施其謀
- 2014-11-13
- 專題
- 新報人
- 2014-11-13
當《主埸新聞》的創辦人-蔡東豪突然宣佈結束營運網站,一時間,全城議論紛紛。有人認為《主場》不堪政治壓力而選擇消失,有人心痛珍貴文章被全數刪除。然而,《主埸新聞》的結束,是揭示了新網絡媒體所需面對的營運問題。近年新網媒大量湧現,成為市民接收時事資訊的另一主要途徑,對網媒而言,最重要是如何能夠持續經營。現時較為人熟悉的新網媒,大多都入不敷支,部份僅能達至收支平衡,但它們普遍對前景樂觀。 記者:王丹麟 編輯:文羨怡


傘下罷課 無懼淚彈爭普選
- 2014-11-07
- 專題
- 新報人
- 2014-11-07
「抗命不認命」、「我要真普選」,一聲聲震耳欲聾的口號,迴蕩在中環、金鐘、灣仔、銅鑼灣、尖沙咀、旺角的集會區。一場醞釀了年半的「佔領中環」行動,由學生罷課拉開序幕,並伴隨警方87枚催淚彈,令千千萬萬懷著一顆保護學生的心的市民憤然走上街頭,展開了舉世矚目的「雨傘革命」。有學者認為,學生參與佔領行動,是表達對民主的渴求和對警方武力清場的憤怒。

社會運動的白衣天使-羅卓堯
- 2014-10-08
- 人物
- 新報人
- 2014-10-08
就讀理工大學護理系四年級的羅卓堯,去年是理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落莊」後,熱心社運的羅成為香港專上學生聯會代表會副主席,至今已投入社會運動三年。羅的社運路始於中學時期,當初只是抱著「貪得意」的心態與同學參與六四集會;中三時,羅閱讀台灣作家龍應台的著作,逐漸了解社會;大學時,羅被校園豎立的民主女神像所吸引,機緣巧合下加入學聯,踏上社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