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政府無意解決空域問題 藉口兩跑飽和

  • 2015-04-01

機場發展局提出興建赤臘角機場第三條跑道(三跑)已久,多方曾質疑政府無視空域問題直接建新跑道是浪費資源。機場發展關注網絡發言人巫堃泰指香港逐漸失去航空樞紐領導地位是不爭的事實,即使興建第三條跑道亦枉費。政府無意解決空域問題,才導致需建三跑才能增加航班升降量。

落馬洲邊境購物城疏導水貨客能力成疑

  • 2015-03-24

立法會議員黃定光提議將位於落馬洲青山公路新田段一停車場改建為購物城,減低水貨客對各區居民影響。然而,粉嶺和屯門區區議員均認為邊境購物城無助疏導水貨客,落馬洲居民更反對於落馬洲興建邊境購物城。

光復元朗衝突不斷 警捕38人

  • 2015-03-03

3月1日,「熱血公民」及「本土民主前線」發起「光復元朗」行動。遊行期間,有居民和示威者隔街對罵,雙方肢體衝突不斷。下午5時半左右,部份市民衝出行人道佔據青山公路元朗段,包括部份行車道,警方一度出示警棍並使用胡椒噴霧。截止3月2日,警方共拘捕38人。

專題

本土思辨 民族論城邦

特首梁振英於今年的施政報告中,公開批評香港大學學生會編委會《學苑》出版的「香港民族‧命運自決」刊物及書籍《香港民族論》,一時間,本土論再次引起社會人士熾熱討論。不少人將人稱「國師」,現任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陳雲所著的《城邦論》與《民族論》相比較。本土論是否鼓吹港獨?《城邦論》是否天馬行空?《民族論》是否更前衛?兩論又是否互不相容?陳雲與《學苑》前總編輯梁繼平,一位生於英國殖民時期,一位在主權移交後開始懂事,二人應本報之約,兩代人一同談論本土。

專題

工廈商戶違法經營 政府部門執法不力

政府在2010年4月推出「活化工廈」政策,讓業主免補地價改變工業大廈用途,以帶動工業區轉型。政策推行5年,不少非法經營的商戶進駐工廈。有區議員指違例使用工廈帶來「隱藏危機」,儘管有條例規管,有關當局卻甚少主動執法,讓工廈商戶違規經營的情況惡化。

專題

人老心不老 身體力行表達政治訴求

長者政治參與的形象多與「維園阿伯」及「建制派的蛇齋餅棕」掛勾,但隨著各種社運爆發,他們的身影漸漸在不同政治活動上出現。因參與雨傘運動而為人熟悉的細黃伯至今仍堅守添美新村,繼續為公義發聲。除了一班上街爭取民主的長者外,政治版圖另一端有反對泛民的長者用筆桿發聲,表達不滿。

專題

福利政策支援不足 三成長者仍捱窮

香港人口持續老化,今年施政報告提出預留五百億支援市民的退休生活。根據政府統計處2013年貧窮情況報告,恆常現金津貼政策介入後,長者貧窮率比2012僅下跌了2.8%,即一百個長者當中只有三個「脫貧」,全港仍有大約三成長者被界定為貧窮。扶貧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指貧窮率下降,是政府推行的長者福利政策漸見成果,令不少長者生活得到改善。但有長者認為現時政府的支援依然不足,學者批評現時福利政策仍需改善。

針孔裡細錄光的原始舞蹈

  • 2015-03-01

拍好相片不一定要精確的攝影器材,針孔攝影師單憑一個小孔、暗箱及菲林,就可將光影的輕歌曼舞一一記錄。 自菲林發明後,光線就可以通過小孔,在菲林上跳出獨一無二的舞步。針孔攝影,一種最原始而簡單的攝影方式,擁有使人沉醉其中的魔力;可惜數碼攝影興起後,針孔攝影的生存空間已變得越來越小。

本地手作樂土情牽兩代的磚情

  • 2015-03-01

花半小時圍圈點燃五六十根蠟燭,是Angel Candle的店主李佳紘每天回舖做的首件要事。蠟燭燃亮,意味着錦田紅磚屋最中央的店舖開店了。 錦田紅磚屋建於2007年,當初一片荒地只有小格的紅磚來賣蠟燭, 到後來發展到響負盛名的蠟燭廠,經歷兩代的洗禮,紅磚屋現已是讓港人假日悠閒的手作市集。

四圍講故重現社區情懷

  • 2015-03-01

昔日香港,閒暇之餘,孩童們愛聚首榕樹下,聽老者娓娓道出那些被時光掩埋的香城故事。自經濟起飛,香港人的生活節奏漸趨急促。在老樹下、橋頭邊,男女老幼聚首講故,現竟變成稀奇事。 有人不甘社會疏離,自發「四圍講故」,或口述記憶,或以劇場重現過去,志在把社區重新聯繫,反思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