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人

佔領後中學政治空間兩極化
- 2015-09-21
- 新報人
- 2015-09-21
雙學去年發起罷課抗議政改,強調「罷課不罷學」,在佔領區內 辦公民講堂,教授公民抗命和民主社會等理念,有不少參與罷課 的中學生在街頭上聽課。雨傘運動後學生回歸校園,有學校卻對 佔領議題避諱三尺,通識科課程內容全由校方自訂,水平參差。 老師作為學生接觸政治知識的啟蒙者之一,卻受校內政治壓力所 限。有老師坦言不單在傘運時被禁止提起相關議題,現時在課堂 上談論的機會亦少之有少。


香港人撐下去台灣記者看傘運
- 2015-09-20
- 新報人
- 2015-09-20
從繁華的街道轉進寧靜蜿蜒的巷弄,走上一 幢前後兩進的街屋的二樓,城市喧鬧的聲音 戛然而止。一幅幅肖像映入眼簾,這個在台 北舉辦的攝影展,展出的竟然是香港的人物, 曾鈺成、黃之鋒、梁國雄......相中的他們 木無表情的闔著眼,一種沈重的感覺油然而 生。這是台灣攝影師陳卓邦的攝影展,名為 《面》。

傘下舞台重塑歷史劇場談政治
- 2015-09-19
- 新報人
- 2015-09-19
雨傘運動觸動了許多藝術工作者的創作靈感。過去一年,藝術作品在佔領區百花齊放,更有人以舞台劇形式訴說傘運中的故事和片段,將這段歷史寫進劇本裡,以記錄時代的痕跡。有小劇團以荒誕喜鬧劇的形式演繹小市民的無奈;有獨立創作人以棟篤笑諷刺運動中的眾生;亦有學生劇社演活年輕人參與運動的內心矛盾。藝術工作者滿腔熱血,以表現的方式關心社會,卻引來不少爭議。

雨傘之書出版受壓業界另覓新路
- 2015-09-19
- 新報人
- 2015-09-19
催淚煙霧中的黃傘、聚滿帳篷的「添美村」、政總外的警民對壘等畫面,難以在的港人記憶中被抹去。作家、 記者、攝影師紛紛以文字和圖片記錄雨傘運動,不少在過去一年出版成書。但政治陰霾卻隨著這股出版潮而來, 不少書局疑因書本的政治取向而拒絕售賣,更向出版社大規模退書。

食肆設優先座被批難執行
- 2015-09-17
- 新報人
- 2015-09-17
讓座本是美德,港鐵、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近年紛紛設立優先座或關愛座,鼓勵市民讓座予有需要的人。不過,若年輕人坐在優先座而沒有讓座,隨時被人拍照並上傳到社交媒體,在不知情下「被公審」。最近,有連鎖快餐店增設優先座,惟學者指用膳途中難以讓座,令讓座效果成疑。

敘內戰致歐洲難民潮 34萬人偷渡
- 2015-09-09
- 新報人
- 2015-09-09
網上一幀3歲敘利亞兒童伏屍岸邊的照片,喚起民眾對難民偷渡的關注。歐盟邊境管制局(Frontex)估計,今年1月至7月,歐洲難民及非法入境的人數達34萬,較去年總和28萬多。Frontex及聯合國均指出敘利亞是難民最大來源地,持續4年多的內戰被指是引發是次危機的主因。

中國抗日勝利閱兵 宣布裁軍30萬
- 2015-09-08
- 新報人
- 2015-09-08
9月3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中國史上規模最大的閱兵儀式,官方指約1.2萬兵力參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宣布裁軍30萬,重整軍隊結構;但有外國媒體解讀為炫耀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