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人物

風中感悟人生 陳健泉

「同一根竹,由如何削、如何掰,每個人造出來的風箏亦迥異。」香港天空風箏學會主席陳健泉於70年代初接觸風箏,用大半生時間研究如何將一根簡單的竹,化作風箏翱翔藍天。

人物

雕刻夢想 自主人生路 手工印章工藝師楊紹瑱

此時此地,想實踐夢想,可能會先被問「1個月可以賺幾多?能否買車上樓?」手工印章工藝師楊紹瑱(Alice)跌入人生低谷後,重新定義「夢想」一詞,毅然重新發展新事業,逆主流而行。她說:「我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現以手工印章為業,藉印章的圖案傳達文化保育訊息。

樹木管理多漏洞 外判樹藝師質素參差

  • 2015-10-13

8月上旬路政署以公眾安全為由,斬去般咸道4棵古老細葉榕,被批評沒有事先諮詢專家。現時香港採用綜合管理的方式管理樹木,康文署及漁護署等10多個政府部門負責管理轄下土地範圍內的樹木,由樹木辦協調各部門,以及抽查各部門所做的樹木風險評估報告。但樹木專家及業內人士批評樹木管理由評估制度、從業員質素至決策單位皆充滿漏洞。有專家建議成立樹木法,建立更完善的體制。

女子水球初獲亞太區錦標 港隊冀發掘更多新血

  • 2015-10-13

今年8月,香港水球代表隊於亞太區水球錦標賽男女組均勇奪冠軍,揚威海外,惟現時水球在香港興起不久,在現時政策下不屬「精英體育項目」,因此並無任何政府資助。有學者認為,新興運動只可靠坊間自行推廣。

運動遊戲熱潮 年輕人動起來

  • 2015-10-13

運動遊戲如泡泡足球(Bubble Soccer)近年在香港大行其道,甫出現便迅速吸引不少年輕人參加,更紛紛表示「原來運動可以好好玩!」面對港人不愛運動的氣氛,運動遊戲能否變成運動的新趨勢?運動遊戲公司深信,只要不斷加入新元素,運動遊戲絕對成為年輕人新的運動方式;學者雖認為運動遊戲只是一時潮流,但不失為推廣年輕人做運動的起步點。

翻轉學堂激起思辯之戰 啟發學習新模式

  • 2015-10-13

「在一個學生人數接近200的課室裡,老師根本不可能跟同學互動,那麼,老師何不錄製教學視頻,讓同學們在家中自學?」香港大學協理副校長(教學)兼電機電子工程系教授郭予光與港大MOOCs專責小組,正積極將大學正規課程與網上學習模式結合,讓大學生「DAY-OFF」也能上課。

避風塘起火 揭消防設備不足

  • 2015-10-10

上月底筲箕灣發生3級火災,最少10艘船焚毀,惟消防處的滅火輪在接報後近半小時方到場救火。漁民及立法會議員批評滅火輪姍姍來遲,且避風塘消防設備不足。消防處解釋指事故發生時,駐守北角的8號滅火輪正在其他水域執行公務,故改派位於中區的1號滅火輪。

環保過中秋 月餅罐化身成夾萬

  • 2015-09-29

中秋節過去,剩下一個個月餅罐,可以如何處理?擅長金工技術的本地獨立設計師陳寶峰將月餅罐改裝成夾萬,希望利用設計提升月餅罐的用途,賦予它們新意義。

專題

雨傘運動時間線

去年 9 月 28 日,首枚催淚彈降落在金鐘的夏愨道,試圖蓋 過香港人爭取「真普選」的訴求,卻使更多人拿著雨傘走上 街頭。接著,香港下了 79 天的連場大雨,雨勢之大,沒有 人可獨善其身。一年過後,雨雖停了,但水珠久未消去。 經歷了這場大型社會運動的洗禮,「藍絲」、「黃絲」成政 治取態的新標籤,前者說這是非法堵路;後者堅稱為雨傘 運動甚至革命,社會愈趨分裂。是傘開,還是散開?翻開歷 史,回顧 79 日來發生過的事及背後的意義,或能窺看香港 未來走向。

人物

戴耀廷冀成民主造橋者

發起「和平佔中」的三子在雨傘運動的起始宣 佈「啟動佔中」,卻在最後選擇退下火線。 事隔一年,當年在報章撰文提出「讓愛與和平 佔領中環」的三子之一,戴耀廷,如何看傘運 後自己的定位?他說:「最符合我性格和能力 的,就只有擔任橋樑角色,聯合不同力量,這 是我最希望可以做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