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帶上手繪地圖 重新遊歷社區

  • 2015-12-09

香港是個彈丸之地,即便迷路,簡單一查印刷或網上地圖,便能知道身在何處。不過,這些地圖只標示冷冰冰的地名和路線,有藝術家卻以溫暖的筆觸與獨特的圖畫,創作手繪地圖,展現被忽略的社區景點、村莊文化和地質環境。創作者更期盼以此連結社區和人,鼓勵本地人來一場「社區探險」。

虛擬變真實 藍曬劃出藍圖

  • 2015-12-09

在數碼化年代,親手沖曬照片的人越來越少。不過,近年潮流興起復古,有網店店主不但堅持沖曬相片,更積極推廣源於18世紀古式的藍曬法(Cyanotype)。夏敬業(Cat)是其中一位推手,希望打破現實與虛擬的界線,將影像化成實物,讓人們走出「黑房」,利用太陽光線勾劃出日常生活的「藍圖」,從沖印中享受生活的節奏。

人物

以手中沙 說眾人故事

記得那首流行曲《一絲不掛》,本地歌手陳奕迅就在沙畫的影像上,以沙畫說故事。不過沙畫在香港並不普及,在搜尋器找找,都只是主要的三、兩位沙畫家。但一群年輕人在4年內,不只透過沙畫說自己的故事,更多是深入社區,說別人的故事;他們不單突破自己,更幫助他人找到自己。他們是救世軍油麻地青少年綜合服務的一個義工小組,至今成立了4年,名字叫手中沙(SHand)。

同工不同酬 醫生盼薪酬與公務員掛勾

  • 2015-12-09

「還醫生一個公道」,過千名身穿白袍的公立醫院醫生於10月在伊利沙伯醫院靜坐,抗議醫管局未有跟隨公務員機制為醫生額外加薪3%,是繼07年爭取同工同酬後的大型靜坐行動。事後醫管局雖答允加薪,但事件引起各界思考公立醫院醫生薪酬機制漏洞。醫療界人士指,長遠希望將公院醫生薪酬與公務員掛勾,省卻每年檢討制度的繁瑣程序。

無黨派政治素人參選 為居民發聲

  • 2015-11-20

今屆區議會選舉多了一批零從政經驗的「政治素人」挑戰建制派,令選情增添變數。參選離島區長洲南的梁國豪是長洲歷來最年輕的區議會候選人;大埔墟則有家庭主婦蔡咏梅參選,挑戰當區任職多年的現任區議員。二人均眼見區內只得一位建制派候選人即將自動當選,便以獨立身份參選,為的只是心繫該區,為居民發聲。

傳遞綠色互助理念 林梓晴

  • 2015-11-16

今屆區議會選舉除了「傘兵」引人關注外,亦有不少候選人以綠色政綱喚起市民關注,競選屯門建生區的林梓晴就是其中之一。她多年來參與不同環保運動,從而思考出一套參選理念,讓區內更多的居民關注環保議題。林梓晴指,選舉不是選政治明星,選民才是主角。她盼借這次區選會選舉,讓當區居民有機會把票投給一個「理念」,而不是她本人。

寧鳴而死 不默而生 戚志良

  • 2015-11-16

距離區議會選舉不足1星期,各區候選人均加緊宣傳。今屆區選其中一個焦點是一批「傘兵」在最後一刻才參選,挑戰原本可自動當選的建制派。44歲的地盤工人戚志良參選佐敦北選區,他認為市民支持的並非他「傘兵」的身分,而是其參選理念。戚志良稱參選原因並非因個人利益,只是單純因為自己是香港人,「不是值不值得做,而是應該做。」

空降區議會讓選民「有得揀」 --龐一鳴

  • 2015-11-14

今屆區議會選舉出現不少「獨立候選人」,自稱無黨無派卻遭揭發實為隱形建制派,被質疑參選目的只為「鎅」泛民票。同樣以獨立身份參選的龐一鳴則打正名號為「本地派」,既不屬建制,又不屬泛民。他說本來沒有計劃參選區議會,突然決定空降九龍城樂民區,是為了給予選民選擇和反抗的機會,「有人完全不認識我,但都願意支持我,你會明白居民這些年有多痛苦,我很心痛。」他的原則是,堅持自己信念,默默落區耕耘。

外籍囚犯感不公 冀爭取獄中人權

  • 2015-11-13

黑人民權領袖及前南非總統曼德拉曾寫道:「一個人只有進過一個國家的監獄,才能真正了解這個國家。」記者接觸本港不同的釋囚人士,以及參觀監獄設施,發現部份外籍在囚人士感到備受歧視,但礙於弱勢只能噤若寒蟬。人權律師認為,保障在囚者的人權有助其更生,但亦有釋囚親歷監獄自由的危機,概嘆開放未必一定有益。

候選人落區宣傳不足成「隱形」

  • 2015-11-08

區議會選舉將至,今屆共有384候選人報稱無黨派或沒有填寫政治聯繫,比上屆的317名多近兩成。當中有獨立候選人政綱模糊或宣傳不足,最近更有報導發現一些獨立候選人背後與黨派有關聯。有學者指區議會選舉一直都有此現象,因社會分化日漸嚴重,部分參選人今屆或轉用獨立之名參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