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專題

共享單車登港一年擾民未止 港府立例無期

  • 新報人
  • 記者:麥筠瑋編輯:陳菀雩
  • 2018-03-23

現時有6間共享單車營辦商在本港提供租賃服務,惟部分地區欠缺相關配套,單車阻街問題叢生,有區議員指投放量已超出負荷。另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營辦商不應佔用公共泊位牟利,建議政府以劃下指定停泊區(「無樁」管理),或讓營辦商設置停泊柱(「有樁」管理)的方式規管共享單車。惟政府指建議須動用額外土地資源,難以推行。 地區零配套 單車阻街未改善 去年4月首間共享單車公司進駐本港,距今已近一年。惟單車違泊問題越趨嚴重,引起社會關注。據立法會文件顯示,觀塘區及黃大仙區並無任何公共單車停泊處。不過當區仍有不少共享單車出現。記者於2月20日親臨黃大仙市中心一帶,於黃大仙港鐵站附近已發現四輛共享單車,亦見一輛屬於共享單車 …

醫療輔助隊監管不當 救護水平參差

  • 2018-03-22
  • 新報人
  • 記者:徐卓藍編輯:湯銳彬
  • 2018-03-22

今年「渣打馬拉松」賽事期間,一名 50 歲男跑手突然暈倒,在東區醫院留醫數日後不治,醫療輔助隊被指急救手法不當及延誤治療。隨後有隊員發匿名信指責管理層監管失當,導致悲劇發生。有前醫療輔助隊隊員表示,隊內工作表現缺乏有效監管,迂腐文化充斥,令部分隊員在處理急救工作時缺乏信心,甚至造成治療失誤。 裝備落後欠更新 延誤救援工作 該名醫療輔助隊隊員在匿名信中,提及醫療輔助隊管理層極少更新部門裝備,有前隊員亦指,急救器材落後和 不足的問題存在多年,但一直未能解決。在「渣打馬拉松 2018」負責急救的幾位隊員,亦被指欠缺 AED(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等隨身配套,故未能及時作出救援,引發 公眾對隊內急救裝備 …

【財政預算案】政府擲500億支援創科 議員指措施「對症下藥」

  • 2018-03-01
  • 新報人
  • 記者:林苑荇編輯:黃永亮
  • 2018-03-01

本年度政府將投放500億元投資創科發展,推動本港經濟多元發展,並計劃將數碼港商場發展成電競熱點。有議員認為政府是次預算案能回應業界訴求,打破香港創科裹足不前的局面。 撥500億元支援創科 議員指預算案「積極創新」 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將額外預留500億元予發展創新科技。陳茂波指,當中200億元將用作投資位於落馬洲的創科園(第一期)發展。同時,亦投放100億元至創新及科技基金,100億元至醫療科技創新平台、人工智能和機械人創新科技平台,及另外100億至香港科技園公司,以用於園內興建科研設施、向租戶提供支援及興建智慧園區等。陳茂波希望,藉此建設科技平台匯聚世界各地科研機構及培育本港人才。 立法會資訊科 …

【財政預算案】新基建支出大減 公屋供應放緩

  • 2018-03-01
  • 新報人
  • 記者:麥筠瑋編輯:陳彥彰
  • 2018-03-01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早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預算案中,陳茂波大幅減少新年度展開的基本建設開支,與過去兩年相比相差超過300億元。在住宅土地及商業用地供應上,本次預算案與過去幾年沒有重大分別,未來5年公營房屋供應量只由去年的9.45萬個單位上升至10萬個單位。 基建項目支出減少 政府實質開支下跌5.6% 過去兩年,財政預算案分別投放647億元及769億元,以開展該年度的各項基建項目,包括東涌新市鎮的填海工程。然而,陳茂波於本次財政預算案內,只在開展新基建工程上投放281億元,較過去兩年下跌超過300億。 政府在基礎建設的開支亦隨之而下跌。本年度財政預算案計劃將基礎建設實質開支減少5.6%,是三年來 …

【財政預算案】「派糖」支出歷年最高 退稅惠中產 基層學童派二千

  • 2018-02-28
  • 新報人
  • 記者:梁浩揮編輯:陳鈺霏
  • 2018-02-28

本年度政府庫房「水浸」,財政盈餘達1380億元,比往年增加452億元,為歷年最高。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推出包括惠及中產人士的稅項寛免,惠及基層的綜援生果金「三糧」,向有需要學生派2,000元等,「派糖」措施佔預計年度盈餘中的近四成。 主要稅項豁免上限大增 上年度「派糖」支出為351億元,比本年度少大約100億預算。雖然主要措施大致相同,但本年度的免稅上限卻大大提升。 以75%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為例,上限由2016/17年度的2萬元上調至本年度的3萬,全港共有188萬納稅人受惠。而75%利得稅的上限也由2016/17年度的2萬元上調至本年度的3萬。 至於子女供養父母的免稅額,則視乎父母的年齡和入住 …

【財政預算案】教育經常性開支增加6% 盼提升多方教育質素

  • 2018-02-28
  • 新報人
  • 記者:梁曉茵編輯:張美婷
  • 2018-02-28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發表現屆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當中著墨於教育的部分較上屆為多。現屆教育經常開支為1,137億元,佔政府經常開支的27%,較上屆多6%。政府期望籍此提升教育質素並惠及有需要學生,並會增加資金以助推行小學「一校一社工」。但有學者指教育界仍有多項需要未被照顧,除了撥款金額,亦應着意有關撥款是否用得其所。 增撥20億教育開支實踐優質教育 現屆政府履行去年施政報告的承諾,增加50億元經常開支,當中36億元已獲立法會通過。陳茂波表示將會再增撥20億元,以進一步實踐優質教育。當中包括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加強對幼稚園的支援、檢視和改善融合教育以及加強推動全方位學習等措施。 陳茂波稱,政府會在獎 …

【財政預算案】第二個十年計劃建新醫院 醫療開支再創新高

  • 2018-02-28
  • 新報人
  • 記者:鍾嘉堯編輯:鍾梓儀
  • 2018-02-28

在本年度,政府經常開支繼續增加,在過去十年平均增加7%。醫療服務需求仍是政府需要急切解決的問題,當中2018/19年度的公共醫療開支為712億元,較上年增加13.3%,佔整體政府經常開支17.5%。 撥三千億冀增四千病床 本年度預算案額外預留3,000億以用作籌備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及改善現時衛生署診所設施。第二個十年發展計劃內容包括,研究現址重建瑪嘉烈醫院和屯門醫院、在京士柏用地(即伊利沙伯醫院現址)興建新醫院,以及擴建北大嶼山醫院,預計可加設3,000至4,000張病床。 醫管局撥款增加近60億元 醫管局在2018/19年度的經常資助提高近60億元,以增加病床數目、手術室節數、普通科和 …

人物

中樂被指不專業 古箏導師鍾朝而揭業界辛酸

  • 新報人
  • 記者:林浩廉編輯:黃永亮
  • 2018-02-24

「左手鑼,右手鼓,手拿著鑼鼓來唱歌。」每逢農曆新年,大街小巷均會播放耳熟能詳的賀年歌。不過,中樂演奏家背後的辛酸往往被歡笑聲掩蓋。古箏導師鍾朝而指,教授樂器的收入極不穩定,不少家長僅以證書判斷導師價值。鍾希望大眾可多接觸中樂,減少誤解,讓中樂和西樂和諧發展。 鑽研古箏十數載 家長壓價感無奈 香港演藝學院應屆畢業生鍾朝而,鑽研古箏十五年,現為一名自由音樂人(freelance musician)。鍾表示現時月入可達二萬元,但有時每月只有一、兩場演出,只可靠教授琴行及學校的古箏班維持生計,「做(中樂)這一行的人大多是自由工作者,收入極不穩定。早前學界因流感停學,我們變相『無飯開』。」 鍾朝而認為不 …

人物

一顆不滅的關懷之心——「火柴盒」小學校長林德育

  • 新報人
  • 記者:麥筠瑋編輯:陳雯懿
  • 2018-02-19

新移民來港,成長於龍蛇混雜之地,林德育卻沒有走上歪路;兒時老師對他關懷備 至,成為林德育教學生涯的啟蒙。承受過兩次「肺癆」的折磨、吃過五十次「求職閉門羹」,經歷風風雨雨仍然不變初心。現時任職「火柴盒」小學——亞斯理衛理小學校長的林德育,似乎注定要走上以德育人的道路。 幸獲指點迷途知返 自此立志為師 林德育八六年從福建來港定居,一家五口僅住在一所面積約五十多平方呎、兩層高的木屋之中。他形容,當時木屋區環境複雜,黑社會打鬥皆屬等閒,用作吸毒的針筒、肚破腸流的屍體, 在他兒時生活的社區中俯拾皆是。 作為新移民,礙於語言不通,林德育來港之初未能融入香港的生活。他被安排到沙田的一所小學就讀五年級下午班。 …

不求名次只為掌聲 滑板場上砥礪成長

  • 2018-02-18
  • 新報人
  • 記者:江柏謙編輯:張美婷
  • 2018-02-18

就大眾而言,滑板總是「反叛」的代名詞,香港滑板運動員則選擇以獎項為滑板除去刻板標籤。不過,在比賽中取勝並非「板仔」唯 一目標,他們更希望自己的技術能夠獲得別人賞識,互相學習進步。 所以即使滑板場上得不到分數,「板仔」們仍會落力做最好。 職業選手從無教練  「板仔」互助亦師亦友 陸俊彥是第四屆亞洲沙灘運動會滑板賽事的金牌得主,曾多次代表香港出戰海外滑板賽事。陸俊彥自初次接觸滑板後,便深受滑板場內「板仔」互相鼓勵的氣氛感染,加上完成高難度動作所帶來的成就感,令他一直踩板至今。 「初學滑板時,我與一般『板仔』一樣會不斷嘗試各種花式,體驗各類地形。過程中會結識其他『板仔』,互相交流技術, 藉此不斷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