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人物

為展現彩虹堅守十年 專訪G點電視台長阿Mo

  • 新報人
  • 記者:陳彥彰編輯:鄭佩琳
  • 2017-12-05

G點電視台長郭可芹(阿Mo)於傳媒及同志運動中打滾多年。同志運動亦是她的人生,傳媒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於傳媒行業屢受挫折的她,決心把這兩項於心中最重要的事合併,毅然離開大公司專心經營同志媒體,用鏡頭紀錄將她所見的呈現給公眾。希望社會對性別議題有更多關注和討論。 加入近10年 從中尋找自我 回想10年前加入G點電視的奇妙過程,阿Mo也不禁覺得有趣。事緣她在大學時跟隨學校到柬埔寨拍攝紀錄片,並把作品上載到一個女同志的討論區與網友分享,不料被當時G點電視的台長看中,邀請她加入當義工,「那段影片並非與同志有關,卻像被星探發掘般找了我加入。」 自此,阿Mo便與G點電視結下不解緣,亦更投入參與同志運動。阿 …

人物

長紗下的女權抗爭 ── Ivy Sabba

  • 新報人
  • 記者:李慧盈編輯:冼康琳
  • 2017-12-03

一塊包頭頭巾、一襲黑色長紗裙,在外人眼中象徵著少數族裔女性的封閉及服從。李文兒(Ivy Sabba)來自傳統的巴基斯坦家庭,種種對女性的限制以及嚴厲的管教,令她被迫身處人生低谷。但Ivy心中對自由自主渴求的種子,卻不甘就此枯萎,於生活一點一滴慢慢吸收養分,在小小的石縫中,終長出一株拙壯的薔薇。Ivy更踏入校園,散播女性自主的種子在其他少數族裔的女孩心中。 傳統思想成枷鎖 有夢無法追 閉上眼聽28歲的Ivy說話,其咬字及口吻實在難以想像出於一位在傳統的巴基斯坦家庭長大的人。Ivy運用自身經驗,在屯門一所以非華語學生為主的中學擔任聯絡主任,主要負責協助校內少數族裔學生的溝通問題。 在學生眼中看似堅 …

港產摔角雙子 戲假拳真打入國際

  • 2017-12-02
  • 新報人
  • 記者:梁穎端編輯:新報人
  • 2017-12-02

躍起旋轉再踢腿,摔角手在擂台上連番打鬥,叫觀眾看得熱血沸騰。港產摔角手何顥麟和李杰森幾經努力,終能踏足世界舞台,於6月遠赴美國參加由世界摔角娛樂(WWE)舉辨的「世界輕量級經典賽」。面對被行外人形容為「假打」,二人強調摔角是運動娛樂,在觀眾面前確實拳拳到肉。但摔角運動在港並未普及,李杰森笑言,「代表香港回來後也沒有人認識。」 仿李小龍特色 穿黃黑褲登台 何顥麟及李杰森在小時候觀看摔角電視節目,漸漸對摔角產生興趣。他們透過互聯網結識一群志同道合摔角愛好者,繼而相約出來較量,一嘗摔角滋味。他們於 2004 年合資成立香港唯一摔角團體「港摔」,並致力推廣摔角。「港摔」現有約 10 名摔角手,他們更曾 …

人物

顛沛一生為公義——專訪郭卓堅

  • 新報人
  • 記者:陳雯懿編輯:梁燕美
  • 2017-11-29

「長洲覆核王」郭卓堅過去向法院提出超過二十次司法覆核,多次與政府對簿公堂,每次出入高等法院,都總會看到他的身影。經歷抗日戰爭,於六四事件被囚禁,因司法覆核而面臨破產等事項都未有把他打沉。但近日郭卓堅開始對香港司法心灰意冷,耄耋之年準備移居彼邦。在港生活進入倒數階段,臨別之際,他最擔心後繼無人。 唸書不成唸法律 埋「覆核王」種子 郭卓堅的少年時代,成績與品行也不好,「在調景嶺唸中學,我成績不好,又不乖,科科也選不到。」當時前路茫茫的他打算到台灣升學,卻獲今天被視作「神科」的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系錄取。他笑指,當時只是無科可選,當時根本不知道法律系是讀甚麼,也沒多大興趣,但「長洲覆核王」的種子,也就在 …

新式推廣中國茶文化 撕去「老套」標籤

  • 2017-11-27
  • 新報人
  • 記者:蘇沛資編輯:梁燕美
  • 2017-11-27

說起品茶,總會想起一組茶具放在桌子中央,慢條斯理地把茶葉放入、浸泡,往往被貼上「老套」的標籤。最近年輕人則興起新式茶店,以品酒形式學品茶,教導茶與食物的配搭,又以中國茶搭上西式甜品,亦會定期舉辦茶藝班,於店裏教授茶知識,傳揚茶文化。 6 大茶各有特色 配搭食物大不同 為了積極推廣茶文化,瑜茶舍會定期舉辦品茶會和茶藝班。店員林子瑤指,品茶會形式與品酒會相似,會教導如何分辨 6 大茶類及如何與茶搭配食物。 林子瑤指,6 大茶類的味道與特色都不同,故搭配的小食亦會因應改變,例如普洱等黑茶可去油,故可配上油分較高的芝士,亦不覺肥膩;綠茶的蔬果味比較明顯,秋葵是最佳的配搭;而烏龍茶的炭焙味較濃,配上煙肉 …

八達通「嘟」出廿載變遷 印明星肖像惹風潮

  • 2017-11-21
  • 新報人
  • 記者:鍾梓儀編輯:莫詠儀
  • 2017-11-21

八達通面世20年,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八達通卡超過3300萬張,平均一名港人便有4卡在手。八達通使用範圍廣泛,涵蓋交通、零售、飲食等,是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的設計、獨特的編號,成了收藏家的心頭好,有收藏家形容每張卡背後都有獨一無二的故事,收藏更是講求運氣和緣分。 款式五花八門  記錄時代變遷 職業收藏家張頌昇指,八達通主要分為官方發行的銷售版、僅供港鐵內部使用的職員版、旅客版,以及私人機構發行的私人版。銷售版即一般於站內可買到的版本,因其流通量多,除非是特別編號,否則收藏價值不高。相反,私人版款式五花八門,不少公私營機構和大學等都會推出紀念卡,有些公司更會以已儲值的員工紀念卡作為年度花 …

專題

幼教新計劃不符行業訴求 影響教學質素

  • 新報人
  • 記者:麥卓溢編輯:郭曉韻
  • 2017-11-21

自今學年起,本港正式實施 15 年免費教育,並推行「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稱計劃)。 政策實行 2 個月,有幼稚園校長反映計劃資助不足,按計劃預料 5 年後或需裁員,難以改善幼稚園教育質素。有學者認為計劃不配合幼教特質,促請政府改善情況。 資助不足阻礙發展 資深幼師恐被裁員 根據今學年幼稚園行政手冊,半日制、全日制及長全日制幼稚園按學童人數,每位分別可獲 33,190、 43,150 及 53,100 元的基本資助。當中 6 成資助必須用作支付教師薪酬,其餘 4 成則可用作支付教師薪酬或其他開支。計劃亦設為期 5 年過渡期津貼,以幫補幼稚園支付薪酬予資深老師。 身兼幼稚園校長的教協幼兒教 …

人物

從想死到想飛 肌萎病人的滾球出國夢

  • 新報人
  • 記者:翁梓欣編輯:黃靖茜
  • 2017-11-10

慢慢看著身體肌肉機能倒退,感受著身上如玻璃割肉的痛楚,患上肌肉萎縮症的梁安琪本打算瑟縮在輪椅上靜候死神來臨。遇上病魔後的第6年,曾問「為甚麼不讓我早點死?」的她走出陰霾,全因遇上硬地滾球,盼望能帶著滾球走出香港,看看外地的日落,感恩仍能抱緊生命。 發病初期勉強可走 難忘彌敦道上跌倒  在訪問當天,梁安琪熟練地操作電動輪椅進入咖啡店,通過狹窄的通道也遊刃有餘。然而在6年前,被病魔折磨的她寧願日日躲在家中,也不願坐上輪椅。「一開始很不甘心,覺得輪椅一坐就坐一世,總覺得走多兩步可能就會康復。」她憶述,患病初期仍能勉強走動,但在平坦的路上走動亦會容易跌倒。她指,曾在彌敦道的馬路中央跌倒令她感到尷尬,「 …

專題

整筆撥款制度致人手流失 籲加入新一輪檢討

  • 新報人
  • 記者:陳翠珊編輯:陳樂彤
  • 2017-11-08

社會福利處提供予非政府機構的整筆撥款津助制度(下稱整筆撥款制度)推行至今17年,但政府只曾在2008年檢討制度。有社福界人士認為,2008年的檢討報告並無改善薪級撥款問題,令人手流失,故希望政府在新一輪檢討工作能夠修改撥款基準及人手編制。 社福界:檢討報告無助流失率問題  政府在2000年起推行整筆撥款制度,取代原有的實報實銷制度,但在制度實施17年間,只曾在2008年進行檢討,並提出了36項改善建議。檢討報告建議社署收集員工的離職率及流失率等數據,以便監察福利界的整體人力概況。張志偉指社署在收集數據後,卻無權向非政府機構發出指令,以改善流失率高的問題,「社署不能因為流失率高而要求非政府機構加 …

專題

倡閒置校舍變住屋 政府官僚成阻力

  • 新報人
  • 記者:梁碧盈編輯:朱家俊
  • 2017-11-06

新一屆政府上任後推出多個基層住屋政策,早前的施政報告中亦提及住屋團體倡議多年的過渡性房屋,指會作進一步研究。惟團體所提出改建閒置學校的方案並未有納入政府之列。有建築學者認同改建閒置學校可行;關注基層住屋的組織認為,改建閒置校舍成為住屋,面對不少官僚阻力,政府必須「拆牆鬆綁」才能成事。 倡改閒置學校 劏房戶有意住過渡性房屋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及香港珠海學院聯同多個關注團體早前推出「侖居」方案,倡議改建閒置學校為過渡性房屋,讓等待公屋逾3年、現居於劏房等不適切住房的市民入住。方案以閒置近10年的觀塘道前聖約瑟英文中學作藍本,建議以組合屋形式拼砌約100個2至4人單位,可供約380人居住。 霞姨(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