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人物

問題學生到港隊教練 黃正廷跳出堅毅人生

  • 新報人
  • 記者:翟睿敏編輯:陳正心
  • 2017-12-27

在彈網上一個跳躍、一個翻身,再雙手展開完美落地。看似十分簡單的動作背後,彈網運動員卻需付出許多汗水。前香港彈網代表隊成員及教練黃正廷專注發展彈網運動多年,對於他而言,彈網不只是一門運動,更是令他生命走回正軌的動力。為了將此精神薪火相傳,黃正廷更成立了香港彈網理念協會,盼望能以彈網教育年輕一代。 從彈網找到人生目標   迷途羔羊「改邪歸正」 黃正廷於1983年加入所讀中學的彈網隊,「(彈網)對我的人生是的轉捩點。」他直言從前十分頑皮,就讀「band 5」中學時「甚至會在班房打架,老師也沒法控制我們。」但接觸彈網後他的心態竟有所轉變,「跳彈網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克服到當中的困難令我學習變得堅毅 …

人物

路不同卻相為謀──「細孖」何潔明

  • 新報人
  • 記者:陳翠珊編輯:陳正心
  • 2017-12-24

有說雙生兒的生命有着特殊的連結,能互相感受彼此的所思所想。曾於社運圈中令人津津樂道的「社運孖妹」何潔明(小明)和姐姐何潔泓於數年前反高鐵運動起,活躍於各種社會運動。後來小明淡出社運界,隻身離開香港四處流浪,更意外當上母親,身份角色轉了又轉。相反,何潔泓一直熱衷社運,早前更因東北案入獄,兩姊妹走的路看似截然不同,但冥冥中二人的生命卻奇妙地連結起來。 受姐姐影響 投身社會運動 回想當年不理高考大關迫在眉睫,何潔明為保衛菜園村到處奔走,又是到街站幫忙派傳單,又是參加苦行,更常常結伴逃課入村做巡搜隊,積極投入在社運事件,小明指很大程度上都受姐姐影響,「她在家裡滔滔不絕地說這件事(反高鐵),才令我產生興 …

人物

拗手瓜拗出自信 - 鄺梓文

  • 新報人
  • 記者:鄧綺婷編輯:陳雅筠
  • 2017-12-22

兩隻強而有力的手臂在擂台上較勁比拼,將渾身精力集中在臂上,力求扳倒對手取得勝利的榮耀。 「拗手瓜」看似是孩童玩意,但對 90 後的鄺梓文來說,拗手瓜不但助他走出童年被欺凌的陰霾,更是成 就夢想的擂台。他不甘香港拗手瓜擂台的渺小,決心為壯男們提供發揮天賦的空間,創立了腕力協會,成 為香港腕力運動組織第一人。 身型肥胖被欺凌 陽光男孩曾是運動白痴 現時 22 歲就讀科技大學數學系的鄺梓文,擁有寬厚橫大的肩膀和比一般人粗壯的手臂,穿上貼身的短袖 T 恤更能突顯出發達的二頭肌。身型健碩、性格爽朗自 信,鄺梓文有別於印象中數學系的「毒男」,以「陽光 男孩」形容更為貼切。 看著鄺梓文健碩的身型,再看著他小 …

秋冬吃蛇進補不再 活蛇在港買少見少

  • 2017-12-22
  • 新報人
  • 記者:陳鈺霏編輯:陳樂彤
  • 2017-12-22

「秋風起三蛇肥」香港人愛在秋冬食蛇進補,不論蛇羹蛇宴總有一班捧場客,可是年輕 食客只佔少數。活蛇、野味已逐漸在蛇店絕跡,昔日的菊花香氣亦不再,但蛇王劏蛇的手 法卻依舊純熟。新一代港人不再以蛇補身,蛇王的手藝或要改為遊客服務。 百物騰貴 活蛇入饌難復見 甫踏入蛇店,檸檬葉香味撲鼻而至,繼而聞到一陣臊 腥的野性味道。環顧蛇店四周,抬頭督見寫上「蛇王業」 的牌匾醒目地掛在店內中央,花紋瓷磚牆上貼滿了凌亂的 手寫菜牌、昔日新聞剪報、蛇王與明星合照,充滿著一種 老街坊情懷。 雖然門前放著活蛇,但原來那些活蛇不會用來製作蛇 羹。「蛇王業」第三代傳人張傑生笑言,現時的活蛇只是 用來作「生招牌」,或供市民購買 …

澎湃肌肉的極端追求 健美界的辛酸

  • 2017-12-21
  • 新報人
  • 記者:張美婷編輯:陳樂彤
  • 2017-12-21

談到健美,大眾的第一印象都是身上塗滿古銅色油的健碩選手在台上擺弄著各種姿勢,務求令自己的肌肉更突出,線條更明顯。不過在健碩背後,健美運動員卻要承受著常人無法明白之苦。一切,只為展現更「美」的肌肉。 健美非健身 以「美」為重點 坊間常把「健美」和「健身」兩個概念混為一談。 國際健體及健美裁判李世琛解釋,「健美」是比拼肌肉量及美感,因此肌肉大小、線條深淺、身型比例等都是 評核準則。健美運動員以雕琢外型為目標,透過健身運動將自己的身體雕琢至完美的狀態。而「健身」則是以健康為目標,對肌肉的要求相對較低。 現時健美比賽的項目名稱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不同的健美組織在舉辦比賽時會為項目重新命名,故項目名稱會有 …

專題

年耗6億公帑 僱員再培訓課程就業數字成疑

  • 新報人
  • 記者:李睿哲編輯:莫詠儀
  • 2017-12-19

為低收入及失業人士提供職業培訓課程的僱員再培訓局(ERB),每年花約 6 億公帑資助不同機構培訓課程,但根據局方的統計數字,去年約 4 成學員未能在新職位中長期留職。有培訓機構職員透露,機構未有認真查核學員就業情况,亦無如實匯報跟進期內的失業情况。局方回應指,已委派「獨立調查機構審核相關資料」,抽查學員就業記錄。 培訓機構不查核工作證明 不及 7 成就業恐扣分 ERB 現時委託 90 個培訓機構,資助共 700 多個「就業掛鈎」和「非就業掛鈎課程」課程。根據局方 2015 至 2016 年度的年報,課程資助開支達 6 億元公帑。用作津貼合資格學員(即失業、月薪低過 $9000 元)的學費津貼開 …

專題

小學生課時長 推標準學時料無助減壓

  • 新報人
  • 記者:陳彥彰編輯:冼康琳
  • 2017-12-18

教育局全日制小學指引中提到,全日制學校一天上課時數應為 7 小時,但有學童因成績欠佳,被學校要求參加補底班,一天課時長達 9 小時,令他健康受影響,情緒低落,其母指「有時他會半夜翻書包,擔心尚有功課未完成。」眼見長學時令學生飽受折磨,早前有關注團體倡議訂立標準學時,以助學生平衡學習與生活,並減輕學生壓力。然而,有校長質疑標準學時難以執行,反嘗試更改校內時間表,減輕學童壓力。 小學生上課9小時 健康情緒久佳終轉校 陳女士的兒子去年在屯門一所津貼小學就讀一年級,因中文成績不理想被校方要求參加課後「補底班」,每日課時延長至 9 小時。雖然家長可以要求學校豁免參加「補底班」,但校方多番軟硬兼施要求陳女 …

專題

九巴司機「一廁難求」 無處方便解三急

  • 新報人
  • 記者:黃詠榆編輯:冼康琳
  • 2017-12-17

每天上班近 10 小時,間中也會「人有三急」,巴士司機亦不例外。但因工作關係,巴士司機未能「想去就去」,只能在到達總站時使用休息時間「解放」一下。但因巴士站附近商戶或居民憂慮設置流動廁所會帶來衛生問題,令巴士總站設置廁所困難大增。 最近廁所步程 10 分鐘 花耗休息時間 天水圍天恩邨巴士總站現時因鄰近街市進行維修,司機只能到鄰近商場使用洗手間,以致頭班車司機因商場早上未開而無廁所可用。當區巴士司機莫先生指,往往只能使用短暫的休息時間趕緊前往廁所「方便」,「有時可能連十分鐘都沒有!」他又認為使用商場洗手間有不少限制,如商場廁所設有清潔時間,繁忙時間或需排隊等。記者和莫先生由天恩邨巴士總站急步行至 …

園藝治療易入門 親近自然打開心扉

  • 2017-12-07
  • 新報人
  • 記者:陳菀雩編輯:鄭佩琳
  • 2017-12-07

園藝治療是輔助治療之一,以植物作為媒介,讓參加者學懂在面對患病或不如意時要保持正面。照顧一花一草的成長,不但有助增強參加者信心,看着堅毅的植物,更能激勵病者,在大自然中找回一點自信和快樂。 只需心思和巧手 失明社工:我也可以做得到 社工黃嘉濠在2歲時因患上眼腫瘤而失去視力,園藝治療則讓他不用雙眼,仍能感受大自然的奧妙。熱愛園藝的他曾參與一個園藝治療工作坊,製作名叫「Upside Down」的習作。他需把泥土和辣椒苗放在倒放的膠樽內, 雖然植物一開始會向下(即樽口)生長,但長到樽外後會重新向上生長,形成一個「U」或「V」字的形狀。黃嘉濠以手摸出植物的成長情况,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園藝治療令他發掘到 …

祭祀以外的一縷輕煙 天然香藝用處多

  • 2017-12-06
  • 新報人
  • 記者:李慧盈編輯:鄭佩琳
  • 2017-12-06

火頭緩緩從香枝頂端向下蔓延,輕煙裊裊升起。走入寺廟,香的氣味或會令人陣陣頭暈,雙眼亦被薰到淚水直冒,但原來全因香中加入了化學香精,才會令人暈眩。天然檀香芬香撲鼻,把年青人迷著,醉心研究香藝,希望弘揚傳統香文化;亦有百年歷史的舊式香舖,堅守原則,即使成本價格不斷上升仍堅持只用天然香料。 九十後香癡自學製香 盼傳揚香藝文化 自言「香癡」的26歲香藝師鄧皓荃,10年前在寺廟聞到一陣幽香,從此被深深吸引,醉心鑽研傳統香文化。他閒時翻看宋、明兩代記載各種香方的《陳氏香譜》、《香乘》等書,自學成專家 。鄧皓荃一年前開始開設香藝班,教導製作香藝。他指,香不單是宗教儀式的附屬品,更能助人放鬆心靈,靜看香雲繚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