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專題

黃色經濟圈——獨立書店在社運和疫情下的堅持

  • 新報人
  • 記者:何佩文編輯:譚名傑
  • 2020-07-17

三月中旬,大眾書局全線十六間門店結束營業,商務印書館也有兩間分店於四月結業,大型連鎖書局分店減少。有網民提倡不光顧擁有中資背景的「三中商」(即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和商務印書店),轉為光顧支持示威人士的「黃」書店。這些「黃」書店大多為獨立經營,背後沒有大集團的資金支持。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下,獨立書店的生意受到衝擊。在大型連鎖書店相繼結業的情況下, 獨立書店如何營運呢?   社會事件改變閱讀喜好 獨立書店受歡迎       位於旺角的序言書室,主打人文、社會和科學等類型的書籍。店主有將部分日子捐到「612人道支援基金」和「星火同盟」,故被納入黃色經濟圈,不少支持社會運動的顧客會從該店 …

專題

港生內地學習受阻 擱置進修計劃

  • 新報人
  • 記者:郭曉茵編輯:鄺泳珊
  • 2020-07-17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不少在內地讀書的香港學生滯留香港,大部分學生要等待校方另行通知才能返回校區。在留港期間,他們以網上學習作為主要學習方式,遇上不同障礙。同時,亦有學生對內地疫情的情況存有疑慮,暫緩前往內地進修的計劃。   網上學習困難重重              嚴儷就讀廣州暨南大學新聞系三年級,由於內地大學宣佈停課,加上校方呼籲港、澳、台學生留在家中,所以現時她利用「騰訊會議」和中國大學網課平台「MOOC」在港進行網上課堂。她認為,在家中進行網上學習相比起在宿舍有更多的自由時間,但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便。「香港居住環境比較擠迫,而且雜物較多,如果能在 …

專題

時勢造議員

  • 新報人
  • 記者:王永欣編輯:王永欣
  • 2020-07-08

專題

看不見的傷痕 抗爭下的創傷故事

  • 新報人
  • 記者:黃健朗編輯:黃健朗
  • 2020-07-08

專題

香港街頭飲食文化始祖 鐵皮下的「情」

  • 新報人
  • 記者:石欣桐編輯:石欣桐
  • 2020-07-08

專題

民主陣營 重奪九龍西

  • 新報人
  • 記者:麥筠瑋編輯:麥筠瑋
  • 2020-07-08

專題

黃色經濟圈下的黃店百態

  • 新報人
  • 記者:郭芝琳編輯:郭芝琳
  • 2020-07-08

專題

同一天空下的不同國籍 - 參與反送中運動的外國人故事

  • 新報人
  • 記者:趙苡彤編輯:趙苡彤
  • 2020-07-08

人物

從「和理非」到前線抗爭 陷角色掙扎的「勇武社工」

  • 新報人
  • 記者:梁穎童編輯:陶依羚
  • 2020-05-03

在街頭的「反修例」示威衝突中,有社工負責監察警員的驅散行動,也有社工在警民間築人鏈做防線紓緩衝突。而擔任了社工數年的Billy(化名)就選擇走上前線,用最直接的方式與示威者同行。在執業社工與示威者之間,他屢歷角色上的掙扎。在經歷「營救理大」一役後,Billy的精神狀態,以致工作都受到影響,他作為社工卻無法自我排解。 眼見社工難阻「警暴」 無力感驟生       今年二十多歲、身形高大的Billy,畢業後在一間外展機構工作至今,負責輔導「夜青」(即深夜仍不歸家的青年)。也許是自身年齡與輔導對象的相近,Billy的工作一直相當順利,能與他 …

政策不配合 發展貨櫃屋遙遙無期

  • 2020-05-03
  • 新報人
  • 記者:許綽藍編輯:郭曉茵
  • 2020-05-03

香港住屋問題一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早於2015年,有民間團體倡議逐漸增加除公、私營房屋以外的「第三類房屋」,以滿足社會對房屋的需求。本港首次引入貨櫃組合屋作過渡性房屋,以南昌貨櫃組合屋作試驗項目,預計最快於本年度第二季入伙。面臨住屋危機及土地政策向地產商傾斜之際,貨櫃組合屋未來能否取替主流房屋,仍然備受爭議。 空間過小 易釀意外       貨櫃組合屋政策曾被民間形容為「合法劏房」、「鐵皮屋」。雖然貨櫃組合屋並非處理本港土地問題的終極良策,但相比劏房,居住環境總算略勝一籌。從事建造業的Leon (化名),平日會在由貨櫃屋改造而成的辦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