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人物

堅持傳統信念—專訪香燭老店「燈籠設計師」

  • 新報人
  • 記者:謝逸萍編輯:何佩文
  • 2020-10-06

屹立元朗大橋街市三十多年的「冠香行香莊」,一年大部分時間是香燭店,新年時則會掛上大紅掛春,中秋時就會掛上五光十色的燈籠。幾年前的中秋,掛上一排燈籠令店舖有如時光隧道,成為打卡熱點。 香燭店長子蔡國浩,現在即使有正職在身,每逢中秋還是會抽空一個月的時間在店舖幫忙,每年堅持設計新款燈籠,希望為香港增添多一分節日氣氛。父母大半輩子經營、陪伴他長大的香燭店,對他來說有甚麼意義? 從小打理店舖 趣事奇客見怪不怪 45歲的蔡國浩從小在香燭店長大,自幼放學和假期都會幫忙打理店務,遇過各種各樣的趣事,亦有千奇百怪的客人。元朗圍村人重視拜神,一年間因應不同的節日,所需的香燭用品搭配有所不同,「他們見我是小朋友, …

本土速遞抗壟斷 轉型合作互補不足

  • 2020-10-06
  • 新報人
  • 記者:梁沅婷編輯:梁穎童
  • 2020-10-06

自香港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後,政府先後實施「限聚令」,市民外出消費的意欲大減,網上購物因此成為滿足港人消費欲的一扇窗。不少商家看準時機,成立本地速遞公司。短短半年間,有十多間「黃色」速遞成立,與「黃店」合作,形成「黃色速遞圈」,對抗中資速運公司的壟斷。然而,在經驗不足加上社會認知度不足的情況下,本土速遞平台面對不少內憂外患。 本土速遞平台興起 創「黃色速遞圈」 LHK Express於今年6月成立,為首間主力營運海外速遞的本地「黃色」速遞公司,服務範圍涵蓋全球。負責人Tim(化名)現時是一名大學生,以往從事網店及物流行業,因希望擴大「黃色經濟圈」的範疇而轉營速遞生意。他們的服務對象以散客居多, …

專題

宗教聚會被迫「上網」 信徒反思信仰意義

  • 新報人
  • 記者:羅敏妍編輯:鄧澤旻
  • 2020-10-06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政府實施「限聚令」,限制人群聚集。宗教聚會亦不獲豁免,信徒不得參與多於二人的群組聚集,意味着教會不得舉行實體團契及崇拜活動。教會改為使用網上直播及視像通訊進行崇拜及聚會,確保人與神之間的關係及相處不因疫情而中斷。有身處他鄉的教徒認為,網上聚會打破地域界限,跟另一端的教友們「重聚」;另一邊廂,有教徒表示,網上聚會增添一層之間的隔膜,比不上實體聚會。疫情下,基督徒如何渡過「虛擬」的信仰生活? 網上聚會瑕瑜互見 信徒盼早日重回教會  網上教會聚會突破地域限制,不但能招聚本地信徒,更可以連繫海外會友。正在澳洲修讀學士課程的基督徒徐溢晴表示,去年到達當地後曾尋覓教會參與聚會,但由於 …

專題

始料不及的疫情 醫護盼重返舊病房

  • 新報人
  • 記者:陶依羚編輯:石欣桐
  • 2020-07-17

2019年8月入行公立醫院,順利進入最心儀的婦科病房,一心想着完成「產侍」的課程,然後成為註冊護士。世事難料,Chris(化名)入行半年便面臨醫護罷工的抉擇、疫情的來襲、調動到腎科病房等。她既參與了罷工行動,亦在復工後繼續緊守崗位。儘管職途不如意,她強調:「我從小就希望成為護士,但上大學報錯科,多走了冤枉路,如今當上護士,就不應該放棄。」這份執念令她面對各種困難也逆來順受,但她亦衷心希望疫情過後能夠重回婦科病房。 多方責怪醫護 無悔參與罷工         「『黑護死全家』,我至今仍看到有市民在街上塗上這五個字。」平淡生活的改變,一切從疫情肆虐開始。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峻,有內地旅客 …

專題

黃色經濟圈——獨立書店在社運和疫情下的堅持

  • 新報人
  • 記者:何佩文編輯:譚名傑
  • 2020-07-17

三月中旬,大眾書局全線十六間門店結束營業,商務印書館也有兩間分店於四月結業,大型連鎖書局分店減少。有網民提倡不光顧擁有中資背景的「三中商」(即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和商務印書店),轉為光顧支持示威人士的「黃」書店。這些「黃」書店大多為獨立經營,背後沒有大集團的資金支持。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下,獨立書店的生意受到衝擊。在大型連鎖書店相繼結業的情況下, 獨立書店如何營運呢?   社會事件改變閱讀喜好 獨立書店受歡迎       位於旺角的序言書室,主打人文、社會和科學等類型的書籍。店主有將部分日子捐到「612人道支援基金」和「星火同盟」,故被納入黃色經濟圈,不少支持社會運動的顧客會從該店 …

專題

港生內地學習受阻 擱置進修計劃

  • 新報人
  • 記者:郭曉茵編輯:鄺泳珊
  • 2020-07-17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不少在內地讀書的香港學生滯留香港,大部分學生要等待校方另行通知才能返回校區。在留港期間,他們以網上學習作為主要學習方式,遇上不同障礙。同時,亦有學生對內地疫情的情況存有疑慮,暫緩前往內地進修的計劃。   網上學習困難重重              嚴儷就讀廣州暨南大學新聞系三年級,由於內地大學宣佈停課,加上校方呼籲港、澳、台學生留在家中,所以現時她利用「騰訊會議」和中國大學網課平台「MOOC」在港進行網上課堂。她認為,在家中進行網上學習相比起在宿舍有更多的自由時間,但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便。「香港居住環境比較擠迫,而且雜物較多,如果能在 …

專題

時勢造議員

  • 新報人
  • 記者:王永欣編輯:王永欣
  • 2020-07-08

專題

看不見的傷痕 抗爭下的創傷故事

  • 新報人
  • 記者:黃健朗編輯:黃健朗
  • 2020-07-08

專題

香港街頭飲食文化始祖 鐵皮下的「情」

  • 新報人
  • 記者:石欣桐編輯:石欣桐
  • 2020-07-08

專題

民主陣營 重奪九龍西

  • 新報人
  • 記者:麥筠瑋編輯:麥筠瑋
  • 20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