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人
【BNN「逆行」系列紀錄片:《年輪 • 說》】
- 2021-01-31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高小柔、何琛然編輯:高小柔、何琛然
- 2021-01-31
年月、經歷,寫下不同的人生故事。 歲月、風霜,刻劃一圈圈的樹木年輪。 22位長者,歷盡人生的高低起跌、悲歡離合。疫情下,他們在舞台相遇,一起回首前塵,抽出人生的歲月年輪,將歡笑、眼淚剖白人前。他們嘗試用舞蹈,將心結解開,與逝去的愛人再續前緣⋯⋯ 記者:高小柔、何琛然 指導老師:呂秉權
【全球五大疫苗生產國 各國元首會否「以身試針」?】
- 2021-01-31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申詩煒、李嘉希、陳詩雅編輯:申詩煒、李嘉希、陳詩雅
- 2021-01-31
新型冠狀病毒全球感染人數超過一億,逾二百萬人死亡。 疫苗的成效是人類能否戰勝疫情的關鍵。 全球五大最廣泛應用的疫苗, 分別來自美國、德國、俄羅斯、英國和中國。 到底,這些新冠疫苗大國的領導人,對本國疫苗有多大信心? 他們有否以實際行動「以身試針」呢? 記者:申詩煒、李嘉希、陳詩雅 指導老師:呂秉權

【BNN「逆行」系列紀錄片:《親「陌」》】
- 2021-01-31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申詩煒、李嘉希編輯:申詩煒、李嘉希
- 2021-01-31
「見義勇為,拔刀相助」聽起來過時,但現實中卻有一個個「人間有情」的故事。一個在輪椅背後的陌生人,無私照顧輪椅上的她,共同活出奮鬥的「恩」典故事。 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曹佩恩,曾經與死神擦身而過。在病情最差時,遇上無親無故的照顧者黃Sir。由陌生人變成如至親的朋友,究竟背後有甚麼故事? 記者:申詩煒、李嘉希 指導老師:呂秉權
政府於詩歌舞遊樂場設採樣站 受影響居民稱不太擔心 (15:47)
- 2021-01-31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趙婉婷、羅敏妍編輯:陸清暐
- 2021-01-31
政府昨(30日)公布油尖旺區有11棟大廈的污水樣本對新型冠狀病毒呈陽性,被當局納入強制檢測名單。受影響大廈,有6幢位於太子基隆街,其餘5幢則位於大南街一帶。當局今(31日)於旺角詩歌舞遊樂場及深水埗麗安邨增設流動採樣站,有市民前來進行強制檢測。 翁先生居住於被納入強制檢測範圍的基隆街17號,他帶同女兒前來詩歌舞遊樂場流動採樣站進行做檢測。翁先生表示,不太擔心區內被納入「受限制區域」,坦言「封區」能有效阻止社區散播。又直言,不期望政府會提供支援。面對社區隨時被政府「突襲式」封鎖,他表示不會刻意儲備物資。 郭先生同樣居住被納入強制檢測範圍內的基隆街,面對區內疫情,他表示「無得擔心」。郭先生認為,若 …
紛擾世情損精神 和諧粉彩治人心
- 2020-10-29
- 新報人
- 記者:蘇啟康編輯:鍾嘉堯
- 2020-10-29
一刮一抹一畫,煩惱一掃而空。由日本引進的和諧粉彩,只需簡單的工具和技巧,便能繪出柔和的畫作,使人內心得以慰藉,化解憂愁,達到治癒心靈的作用。香港正處於動盪紛亂之時,加上疫情來襲,港人拖着疲憊的身軀營營役役地過活,缺乏喘息空間。有和諧粉彩導師及學員形容,這種藝術為人們提供紓緩壓力的途徑,促進身心靈健康。 平心靜畫 簡單傳遞快樂 「每次畫畫的時候,特別使用和諧粉彩,我就覺得十分平靜。」和諧粉彩導師鄭藹芝解釋其工作室的名字—「平心靜・畫」的由來。走進工作室,淡黃燈光在窗外陽光的映襯下更顯溫暖。白色牆身搭配木質地板,帶來舒服自在的感覺。一幅幅掛在牆上的畫作,有關於大自然、婚姻、咖啡等,款式多樣且色彩豐 …
YouTuber小樂:「大胃」不敢稱「王」 減肥是為了吃更多食物
- 2020-10-29
- 人物
- 新報人
- 記者:黃詠薇編輯:鄧澤旻
- 2020-10-29
在一個佔九個階磚的空間內,有一張四方桌子,桌前放有一個打光燈;過道狹窄,時不時會碰到桌上的物件—這是YouTuber「為食小樂」的拍攝環境。小樂(化名)正在準備拍攝開箱影片,他先在手機鏡頭上加上廣角鏡、打開前置鏡頭,再把手機放在打光燈下,然後反覆確認角度和光線,深呼吸後對着鏡頭展開笑容:「大家好,我是為食小樂!」 吃三人份量撈麵 減肥為大量進食 一位居住在日本的觀眾寄給小樂的零食和麵食堆滿桌子。他面帶微笑,一邊試吃,一邊出口成文地形容食物的外形、味道、口感,不時舉起姆指,不時作出讚歎的反應。吃過零食後,還有一個重2.5磅的撈麵,小樂先拍攝其特寫,並描述撈麵的體積、重量和香味。說到一半,他發現鏡 …
疫下見關懷 社企堅守初心
- 2020-10-29
- 新報人
- 記者:羅敏妍編輯:許綽藍
- 2020-10-29
自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爆發,本港經濟活動幾乎停擺。社會企業(下稱社企)生意同樣受創,但它們為弱勢社群製造就業及培訓機會,在自負盈虧的情況下默默耕耘。有在社企工作的婦女帶同失業的丈夫參與社區活動;亦有社企在近乎倒閉時,聘請因疫情而收入大減的足球教練。有社企負責人指,即使入不敷支,也會堅持撐下去。 疫情打亂棋局 創辦人緊守員工「飯碗」 往日熙來攘往的PMQ元創方,在疫情下變得冷清。社企「樂在棋中」的創辦人黃頌行慨嘆道:「在遊客收入方面,是零,因為現在(PMQ元創方)根本沒有遊客」。黃頌行曾任職社工,了解到社區內有躲在家中不願意接觸社區的隱蔽青年,希望以桌上遊戲(下稱桌遊)吸引他們重投社區生活;又教導他 …
電檢處要求紀錄電影加入警告 臨時提高電影級別惹憂慮
- 2020-10-29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陸清暐編輯:許綽藍
- 2020-10-29
9月底,獨立電影發行商「影意志」舉行「香港獨立電影節2020」,當中包括紀錄電影《理大圍城》及《佔領立法會》。「影意志」在電影報刊辦(下稱電檢處)要求下,在兩套紀錄電影加入警告字句。在播映前兩小時,《理大圍城》級別被提高至III級,事件引起熱議。「影意志」表示,相關部門從沒為警告字眼正面作出解釋。「電檢處」回應指,會按每次的電影申請發出個別告示要求。有學者認為,「電檢處」將該電影評為III級是政治操作,有導演及學者擔憂電影界從此披上「白色陰霾」。 不滿加入警告告示要求 為按時放映無奈遵從 「影意志」7月時已將《理大圍城》及《佔領立法會》送往電檢處作檢查,遭當局要求於電影中加入「影片內容可能未獲 …
警方修例引記者身分爭議 傳媒人擔心採訪自由
- 2020-10-27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趙婉婷編輯:鄧澤旻
- 2020-10-27
警方在九月二十二日修改《警察通例》中的「傳媒代表」定義,除名列政府新聞處發布系統的「傳媒機構登記名單」中的205間媒體機構外,其餘媒體記者均不再獲得承認。警方此前強調,在過往一年多的示威場面,不時遇見「有人混入記者群生事」,甚至出現「假記者」,因此修訂《警察通例》可以讓前線警員更容易識別「正常採訪的記者」,方便執法。此舉隨即引起爭議,質疑警方以「方便執法」以及「有利媒體採訪」為由,達到篩選傳媒之目的,從而影響新聞自由。在現行法例下,到底何謂「記者」?記者本身又如何看待自己的專業?警方又是否有權運用《警察通例》限制傳媒的採訪活動呢? 《警察通例》限警執法 記者不會因此犯法 警方於九月二十二日修改 …
疫情持續——香港留學生何去何從?
- 2020-10-06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王芷媚編輯:叶釗穎
- 2020-10-06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和蔓延,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始料不及、防不勝防,不少身在外地的香港留學生回港避疫。然而,離開留學國家,難免影響他們的學習計劃。開學在即,是繼續留在香港,抑或是回到留學地,對他們而言並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在這種情況下,留學生何去何從? 台灣留學生滯留本港 學習開支大增 上滯留在港的黃同學(化名)就讀台灣東海大學景觀系三年級,在1月11日,疫情爆發前,她回到香港,打算與家人共渡農曆新年後回返台讀書。短短數星期,港、台兩地的疫情迅速蔓延,黃同學未能在台灣封關前趕回當地,被迫留在香港,以網上遙距課程上課。 「我修讀的科目需要經常出外考察、畫圖,但在香港期間,我無法參與有關考察的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