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生活/文化

AR、VR日漸普及 虛擬技術應用廣泛

  • 2017-02-27
  • 新報人
  • 記者:李奕鳴編輯:蕭美玉
  • 2017-02-27

近年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景)技術興起,有學生亦緊接熱潮,創作「AR遊戲T恤」在「趁墟做老闆」展銷會出售。有大學教授指虛擬影像技術應用層面廣泛,具發展潛力,認為政府應提供足夠配套推廣本港科研發展。 設計AR T恤 科技增學習趣味 AR技術利用攝影鏡頭配合電腦程式,在螢幕上結合現實與虛擬世界,以進行即時互動。而VR技術是以電腦程式建立虛擬世界,當使用特定裝置例如配戴VR眼鏡,便可身歷其境。樂善堂余近卿中學的學生善用AR技術創作「AR遊戲T恤」,當用家透過應用程式使用鏡頭對着T恤,T恤上的立體圖案便會顯示於屏幕中。 學生於製作過程中主要參與設計,編寫應用程式的工作則由老師指導。顧問老師江文 …

放下鏡頭 由香港攝影師看香港攝影

  • 2017-02-04
  • 新報人
  • 記者:鄧綺婷編輯:陳樂彤
  • 2017-02-04

數碼攝影日漸普及,只要手執一部智能手機,抬起手一按,眼前美景便已「攝錄在案」;再多按數個鍵,「佳作」便隨即發布在社交媒體上,讓大眾仔細鑑賞。面對人人都能當上「#攝影師」的趨勢,有專業攝影師憂慮行業專業性不再,帶來惡性競爭;亦有攝影師認為科技進步有利行業轉型,助本地攝影師生存。 數碼相機普及化 業界憂損專業度 現在的智能手機均內置拍攝功能,更有不少應用程式具備特效、調色等工具作輔助。只要「一機在手」,你我都能成為攝影大師,拍出幾十張漂亮的照片,與專業攝影師細心拿揑光影原理拍攝,換來一幅作品的境況截然不同。曾以「#綠茶卷蛋極光」奪得西班牙網站最佳旅遊攝影比賽冠軍的業餘攝影師 #黃莉娜 樂見攝影日漸 …

年宵成政黨「角力場」 各出其謀宣傳籌經費

  • 2017-01-31
  • 新報人
  • 記者:蘇沛資編輯:陳正心
  • 2017-01-31

每年各政黨都會擺設年宵攤檔,不同政黨紛紛推出各項產品供市民選購,年宵市場成為宣傳和籌募經費的「角力場」。有政黨揚言不在乎收入,只求傳達理念;亦有政黨認為在新年暫不談政治,輕鬆地以本土情懷享受節慶。 傳統政黨:不重銷情重宣傳 #經濟民生聯盟(經民聯)的攤位今年售賣小黃鴨精品,希望透過年宵宣傳「香港一定Duck」。檔內義工指每隻小黃鴨以成本價發售, 收入只是其次,只望能替港人打氣。義工指選擇售賣小黃鴨,除了希望香港人今年「一定得」,亦想透過與香港人一起長大的小黃鴨,回味屬於大家的集體回憶。 #工黨 同樣重視宣傳多於賺錢,今年主打棋盤遊戲「特首跑馬仔」,玩家會化身成熱門特首候選人,鬥快勝出遊戲。工黨 …

【囍帖 · 棚仔 殊途同歸?】棚仔清拆在即 布販冀落實民間方案

  • 2017-01-27
  • 新報人
  • 記者:李慧盈、鍾梓儀編輯:鄧麗婷
  • 2017-01-27

「忘掉砌過的沙/回憶的堡壘/剎那已倒下」 香港灣仔利東街在2005年被市區重建局收地重建,當年以婚嫁行業聞名於世的囍帖街,驟變地產項目「囍匯」、歐陸風格的步行街及大型商場。現時僅剩下兩間舊商戶,婚嫁博物館失蹤,失去昔日光采和產業特色。 「溫馨的光景不過借出到期拿回嗎?」 同樣於2005年,香港特區政府擬收回九龍深水埗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棚仔)作長遠發展,指早在80年代港英政府已有收地的打算,並重申棚仔只屬臨時性質。翌年,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環署)派人到棚仔搬走空檔布匹,遭受強烈反對,其後不了了之。直至今年農曆新年後,見證40年香港布業興衰的棚仔布販終要面對被拆遷的命運。大限將至,布販聯同民間人士 …

【囍帖 · 棚仔 殊途同歸?】囍帖街改頭換面 承諾成空頭支票

  • 2017-01-26
  • 新報人
  • 記者:李慧盈、鍾梓儀編輯:鄧麗婷
  • 2017-01-26

一條街,一張囍帖,拼砌成囍帖街社區網絡;一根線,一匹布,交織出棚仔人情味 。 2007年,位於香港灣仔利東街的「囍帖街」正式開始重建,商戶各散東西,囍帖街的街道特色於重建中湮沒,取而代之的是地產項目及名牌店舖。歐陸風建築物夾雜中式大紅燈籠,遭當年參與設計重建方案的人士狠批。 近日政府計劃在農曆新年後清拆深水埗欽州街臨時小販市場(棚仔),民間同樣自發設計方案,但政府遲遲未推出確實搬遷計劃,令人擔憂棚仔重蹈囍帖街覆轍。 不少承諾變成空頭支票,亦有不少承諾等候被兌現。囍帖街和棚仔,會否殊途同歸? 名牌商店進駐 婚嫁特色欠奉 重建後的利東街至今開業一年,昔日門庭若市的囍帖街改頭換面,成為一條步行商店街 …

【囍帖 · 棚仔 殊途同歸?】有聚有散 紙商與布販的農曆新年

  • 2017-01-26
  • 新報人
  • 記者:李慧盈、鍾梓儀編輯:鄧麗婷
  • 2017-01-26

農曆新年將至,有人歡喜有人愁。香港灣仔利東街(囍帖街)兩間商戶重回舊地,首次在重建後的店舖開年;也有商戶飄泊多年,終在對岸覓得舖位。一岸之隔的九龍深水埗欽州街「棚仔」布販卻面臨搬遷,在「棚仔」迎來最後一個新年。 舊地重業歷變遷 兼賣裝飾補生計 2005年囍帖街被市區重建局收地重建後,昔日的囍帖街變成大型商場和地產項目「囍匯」。至今開業約27載的「新啟達印刷」是利東街其中一個於舊地重新開業的舊商戶。老闆娘林敏自94年嫁給店東王先生開始,一直與「新啟達」見證時代變遷。她說當初開業只做印刷、燙金,遷回利東街後因「成條街散晒」,生意不佳,才兼賣節日裝飾。 「新啟達」遷至利東街地庫近一年,最初一直虧蝕, …

【囍帖 · 棚仔 殊途同歸?】有聚有散 紙商與布販的農曆新年

  • 2017-01-25
  • 新報人
  • 記者:李慧盈、鍾梓儀編輯:鄧麗婷
  • 2017-01-25

農曆新年將至,有人歡喜有人愁。香港灣仔利東街(囍帖街)兩間商戶重回舊地,首次在重建後的店舖開年;也有商戶飄泊多年,終在對岸覓得舖位。一岸之隔的九龍深水埗欽州街「棚仔」布販卻面臨搬遷,在「棚仔」迎來最後一個新年。 舊地重業歷變遷 兼賣裝飾補生計 2005年囍帖街被市區重建局收地重建後,昔日的囍帖街變成大型商場和地產項目「囍匯」。至今開業約27載的「新啟達印刷」是利東街其中一個於舊地重新開業的舊商戶。老闆娘林敏自94年嫁給店東王先生開始,一直與「新啟達」見證時代變遷。她說當初開業只做印刷、燙金,遷回利東街後因「成條街散晒」,生意不佳,才兼賣節日裝飾。 「新啟達」遷至利東街地庫近一年,最初一直虧蝕, …

拼貼香港點滴 紙膠帶設計師梁家琪

  • 2017-01-09
  • 新報人
  • 記者:喬家頴編輯:新報人
  • 2017-01-09

紙膠帶對很多人而言可能僅僅是文具或裝飾品,但對梁家琪(Kay)來說這是一份工作,亦是展現香港特色的方式。3 年前的一次台灣旅行,Kay初次接觸紙膠帶,從此她開始收集紙膠帶,更觸動創作了一系列以香港特色為主題的紙膠帶,每卷色彩奪目的紙膠帶都承載著 Kay 的用心,不但是裝飾良品,更是她對本地文化的珍愛之情。 訪問開始前,Kay 急不及待地向記者展示自己墨綠色的皮革手帳,裡頭貼滿了各式港式紙膠帶,當中不乏令人會心微笑的字句,如「有水過水冇水散水」、「早買早享受」、「人情還人情數目要分明」等。Kay 指初接觸紙膠帶時,從沒想到原來貼紙可以變成一卷膠紙,「明明只是一卷膠帶卻有不同的圖案,可以撕下來又可 …

瀑布游繩而下 挑戰大自然

  • 2016-11-22
  • 新報人
  • 記者:莫詠儀編輯:新報人
  • 2016-11-22

天朗氣清的周末,一群追求刺激的峽谷挑戰愛好者在瀑布前游繩而下,一邊踏着山崖慢慢步下,一邊俯瞰山下的風景,讓冰涼的水沖擦全身,清涼透心。峽谷挑戰(溪降)指在溪澗瀑布中進行的游繩活動,以下攀、滑行、沿繩下降、瀑降、跳潭等方法從瀑布由上而下滑降。香港峽谷挑戰協會教練 Dig 指,峽谷挑戰近年逐漸普及,愈來愈多攀岩者接觸這項運動,而且不少家長會帶子女參加,挑戰膽量。惟峽谷挑戰在香港並未有完善教練牌照資格制度,加上政府缺乏監管,參加者需自行承擔風險。 採訪當日,香港攀岩歷奇教練 Gordon 和 Ada 帶領參加者走過馬鞍山的山路,來到馬大石澗進行溪降活動,「這裡的溪澗相對不太陡峭,撤退路線較多,適合初 …

全球「講鬼」文化迥異 孝道精神至上

  • 2016-10-31
  • 新報人
  • 記者:官琳編輯:新報人
  • 2016-10-31

適逢萬聖節,街上「鬼影」隨處可見,不少人都借此機會盛裝打扮,狂歡一番。其實除了西方萬聖節,世界不同地方都有其獨特的鬼節文化,如中國盂蘭節、日本盂蘭盆節、以及墨西哥亡靈節,習俗各異。有人忌諱鬼神,認為「鬼節」邪門,但原來都是歡樂的節日,且離不開孝道精神。 「邪門盂蘭」 實為吉祥月 提及盂蘭節,普遍港人會想起「鬼門關大開」和各種「七月」禁忌,以為這是一個非常邪門的節日。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會董胡炎松卻為盂蘭節「平反」:「其實農曆七月是吉祥月,因為很多人會捐錢報施,積的功德比平時更多,罪惡少了,福澤多了,於是就更加吉祥。」 胡解釋,道教和佛教對農曆七月十五的演繹各異,但二教均以盆為鬼施食,祈福消災的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