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生活/文化

港聞

潑水節翻返嚟 市民濕身賀泰新年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蔡松運、陳佩彤、譚美兒編輯:Bruce Lui
  • 2023-04-09

“Sawasdee”,你好! 水在泰國有淨化、祝福的意味,有「小泰國」之稱的九龍城,今日再度舉辦潑水節,事隔三年,不少市民「重裝上陣」,一起「濕身」打水戰,有如將半個水上樂園,搬來九龍城。 由記者蔡松運帶大家穿梭人群,展開一次順風順水之旅。 記者:蔡松運、陳佩彤、譚美兒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九龍城潑水節 #潑水節 #泰國新年#九龍城 #小泰國 #城南道 #水戰 #泰國人 #祝福 #淨化

風格不同美麗各異 從四格相與貼紙相看潮流轉變

  • 2023-04-01
  • 新報人
  • 記者:黃 凱晴、雷 家寶編輯:譚梓瑤
  • 2023-04-01

掀起布簾戴上頭飾,選擇相框和濾鏡,看著熒幕上自己的美貌,咔嚓幾聲,短短五分鐘便完成拍攝,相片就會在韓式自拍亭或日式貼紙相機中徐徐「吐亅出。韓式和日式貼紙相風格不同,卻各有支持者,因應不同愛好,解讀著「美」的多樣性。 韓式四格相引入香港 以效率吸引年輕一眾 因娛樂產業助燃,韓國潮流文化擁至,韓式四格相四年前在自拍服務品牌「Snapio」帶領下進入香港。韓式四格相追求真實,沒有花巧的設計,拍攝後亦不會提供畫筆給拍照者繪畫加工,而且製作時間短,深得沒有耐性的香港人喜愛。 25歲的Rosalina喜歡韓式四格相的真實感,認為相片自然純粹,不會跟現實相差太遠。她認為四格相拍攝過程非常有效率,「雖然沒有太 …

港聞

童年回憶四驅車 兩代同玩無代溝

【童年回憶四驅車 兩代同玩無代溝】 因疫情停辦三年的,迷你四驅車香港杯賽事 近日復辦,頭三名港澳「車手」可以代表香港,出戰七月在泰國舉行的亞洲挑戰賽決賽,同數十個國家的選手一決高下。由於久未上陣,部分香港「車手」,仍需時間熟習賽道。 記者:譚美兒、尹慧瑜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四驅車 #迷你四驅車 #田宮四驅車香港杯 #模型車 #童年回憶 #STEM  #疫情 #香港 #澳門

專題

再視百年囚倉 盼觀者用心感受

大館開館已經近五年,其中域多利監獄的展區,一直受到不少訪客的歡迎。最近,大館邀請藝術家,運用AR等數碼科技重新包裝展區,帶人回到百多年前的囚倉,藉以延伸討論紀律、懲罰、更新等問題。   記者:蔡松運、劉盈希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大館 #數碼熒房 #域多利監獄 #AR #擴增實影 #沉浸式片段 #囚倉 #紀律 #懲罰 #更新 #郭瑛 #吳子昆 #曲淵澈 #定型

始於台灣的「平民版高爾夫球」 活木球在港發展路難行?

  • 2023-01-31
  • 新報人
  • 記者:陳 歴、黎 梓晴編輯:廖珮言
  • 2023-01-31

雙腳與肩同寬,將球置於腳前方形成三角,對準球門方向用力揮動T型球桿,轉腰擊球——木製球撞入酒杯造型的球門,發出清脆而響亮的「咔」一聲,這就是活木球。這項運動的靈感源於高爾夫球,且用具價錢相對便宜,故亦被稱為「平民版高爾夫球」。  活木球於1995年由香港科技大學(下稱科大)從台灣引入香港,自此以在大專院校發展為主,現時多間大專院校均設有活木球校隊,並不時參與學界比賽。惟至今香港仍未見有全職活木球運動員,學界運動員亦要面對難覓練習場地、流失率高等問題。活木球界指宣傳和支援不足,說到底還是因為「錢」,令這一項平民運動難以在坊間普及。  由大專引入的新興運動  僅香港專稱「活木球」 活木球(Wood …

觀察城市角落的文字 找到愛上香港的理由

  • 2023-01-28
  • 新報人
  • 記者:吳 詠瑩、賴 小苡編輯:李 朗僑
  • 2023-01-28

只要打開感官用心觀察,再平凡不過的街道裏也能發掘到有趣的事物。穿梭在大街小巷,有人透過記錄街頭字體、暗巷裹的塗鴉,希望發現香港的另一種美,累積着對這 座城市的認知和情感。正如《香港散步學》作者、城市研究學者黃宇軒所說,「你在博物館看到一杯水,會以為那是展品而研究它;城市空間就像一所博物館,有很多事物值得我們觀察,每處細節皆是展品」。  近年常有人說「好鍾意香港」,卻未能具體解釋喜歡甚麼,或許腳踏實地走遍和觀察城市中每處地方,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熱愛香港的理由。  走進街頭巷尾 感受城市的情緒與個性 「經過散步、觀察,我們可以更了解香港,經過了解的才是愛」,社交平台專頁「hkurbanrecord」 …

港聞

政府營地重開 「X位」依然故我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陳感恩、蘇博韜編輯:劉鎧翹、周 諾妍
  • 2022-11-22

  郊野公園41個政府指定露營地點上周重開 ,吸引不少市民「進駐」。但封場兩年多,坊間已發掘不少隱世、俗稱「X位」的野外露營地點,即使營地重新開放,有人仍繼續這些另類選擇。有立法會議員建議,當局應加建有吸引力的營地。   記者:陳感恩、蘇博韜 編輯:周諾姸、劉鎧翹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露營 #X位 #非法露營 #郊野公園 #政府重開營地 #營地重開

社政

改造公共公園工程進度緩慢 學者批評公眾諮詢作用低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Tin Ching Thira PANG編輯:Lee Pui Ka、Leung Spencer
  • 2022-11-21

政府2019年宣布要於五年時間改造超過170個公共遊樂空間,但時間過了一半,仍然未有項目完工。有公眾諮詢活動人表示,施工上有多方限制,亦有學者批評現時的諮詢活動,作用不大。 記者:彭天晴 編輯:李佩珈、梁宇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 #公共公園  #改造工程 #公眾諮詢 #工作坊 #社區參與

港聞

生態橋助保育 市民:政府難投資源

香港保育議題一直備受關注,有自然生態組織成員認為,政府於郊外興建「生態橋」,或有助維持生態可持續性,但質疑政府是否願意撥款資源建造。 記者:譚美兒 編輯:張瑜瑤、黃靖文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 #生態橋 #金山郊野公園 #馬騮 #野生動物

港聞

新界單車徑網絡斷位多 車手憂新路線重蹈覆轍

政府正就銜接界單車徑網絡的荃灣至屯門段展開公眾諮詢。不過,現有路段接駁位多,有市民希望新路段可以更連貫。 記者:黃淳謙 編輯:王愷澄、鄧栩晴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 #單車徑 #新界 #屯門 #馬鞍山 #荃灣 #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