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生活/文化

港聞

改造公共公園工程進度緩慢 學者批評公眾諮詢作用低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Tin Ching Thira PANG編輯:Lee Pui Ka、Leung Spencer
  • 2022-11-21

政府2019年宣布要於五年時間改造超過170個公共遊樂空間,但時間過了一半,仍然未有項目完工。有公眾諮詢活動人表示,施工上有多方限制,亦有學者批評現時的諮詢活動,作用不大。 記者:彭天晴 編輯:李佩珈、梁宇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 #公共公園  #改造工程 #公眾諮詢 #工作坊 #社區參與

港聞

生態橋助保育 市民:政府難投資源

香港保育議題一直備受關注,有自然生態組織成員認為,政府於郊外興建「生態橋」,或有助維持生態可持續性,但質疑政府是否願意撥款資源建造。 記者:譚美兒 編輯:張瑜瑤、黃靖文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 #生態橋 #金山郊野公園 #馬騮 #野生動物

港聞

新界單車徑網絡斷位多 車手憂新路線重蹈覆轍

政府正就銜接界單車徑網絡的荃灣至屯門段展開公眾諮詢。不過,現有路段接駁位多,有市民希望新路段可以更連貫。 記者:黃淳謙 編輯:王愷澄、鄧栩晴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 #單車徑 #新界 #屯門 #馬鞍山 #荃灣 #填海

港聞

受影響居民感「光得誇張」建議政府訂立光度限制 規管有關商戶

政府早前宣布優化《戶外燈光約章》,要求參與者提早一小時關燈。但有居民反映部分廣告燈牌太光,仍然大大影響生活,建議政府訂立燈光亮度指引。 記者:陳感恩 編輯:林誠瑤、林枝清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完整報道:https://youtu.be/oKf-piTEE2c #廣播新聞網 #BNN #光污染 #光滋擾 #戶外燈光約章 #廣告燈牌 #亮度指引  

港聞

0+3下有機構續推本地低碳旅遊 盼港人認識本土文化、保育生態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陳佩彤、劉盈希編輯:鄧栩晴、Shek Cheuk Wing
  • 2022-11-07

0+3措施下,出境遊未完全恢復,不少人繼續參加本地遊。有導賞團推廣低碳旅遊,希望讓港人更了解本地的同時,亦能學會生態保育。 記者:陳佩彤、劉盈希編輯:鄧栩晴、石卓穎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Instagram: 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生態遊 #香港低碳旅行團 #生態保育

港聞

44年歷史「棚仔」清場 顧客感不捨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Felix LEUNG、譚美兒編輯:Shek Cheuk Wing、鄧栩晴
  • 2022-10-24

  有44年歷史深水埗欽州街布市場「棚仔」,將會被政府收回用地,以興建居屋,布販需在年底前遷出,該處獨有的人情味,令不少顧客不捨。 記者:梁獻樂、譚美兒 編輯:鄧栩晴、石卓穎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 #棚仔 #布市場 #深水埗 #欽州街 #通州街

港聞

推多項文化措施 打造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施政報告公布多項文化措施,希望推動本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記者:蔡松運  編輯:李佩珈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BNN #廣播新聞網 #施政報告 #施政報告 #文化 #演藝學院 #博物館 #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專題

【文化專題】一針一線的藝術 繡花鞋歲月不枯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鄭 敏婷編輯:姚超雯
  • 2022-03-12

「獨自立瑤階,透寒金縷鞋。」出自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菩薩蠻·隔花才歇廉纖雨》,繡花鞋自古便受文人雅士青睞,時常用於隱喻女性形象。而繡花鞋的歷史更是源遠流長,繡鞋的顏色和種類也用作區分穿着者的地位和民族,如民國使用綢緞製成的繡花鞋,一度是「富人」的象徵。 繡花鞋經歷過輝煌的時期,但隨着時代的轉變、各類新款鞋履的出現,以及社會經濟結構轉型,現下已逐漸式微,變成人們眼中的「老古董」。或許,終有一日繡花鞋會絕跡香港。   繡花鞋歷史悠長   針線之間皆心意 繡花鞋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的晉國 ,晉獻公希望百姓永遠記住他的文治武功和輝煌戰績,便勒令宮中所有女子在鞋面繡上十種花果紋樣,這便是初代的 …

港聞

花市停辦市民轉往旺角花墟買花 食環署接連向花店發出告票

  • 新報人
  • 記者:文 樂瑤編輯:姚超雯
  • 2022-01-26

今年花市因疫情嚴峻而取消,大批市民前往旺角花墟購買年花,花墟頓成年花集中銷售點。有花檔將年花放在店舖外,被食物環境衛生署職員罰款。有市民表示政府不應停辦花市,令人流聚集在花墟,亦有花檔指生意未有受疫情影響,取消花市反而能提高零售店的生意額。 在花市競投了兩個檔口的花商李先生表示,年花銷情與上年相若,原本預備於花市出售的年花分銷於花墟其他分店,他又估計取消花市或令更多市民前來花墟買花。問及會否擔心警方明日實施封路措施會影響生意時,他就說:「對我們這些有鋪面的花商影響不大,但對沒有鋪面、只在花市擺賣的花商則有較大影響」。但李先生指,因花期提早以及花市取消的緣故,今年的年花加價,使生意較以往難做。 …

專題

城市之美藏於細節 霓虹招牌藴含文化歷史

  • 新報人
  • 記者:文 樂瑤、黃 可兒編輯:梁沅婷、林俊豪
  • 2021-12-28

在繁忙的街道抬頭一看,奪目耀眼的霓虹光芒反射至大廈的玻璃幕牆和車窗上,一抹抹藏於街道的光彩,營造出迷幻而動人的城市風景。荷里活電影《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和《黑客特工》,特意來港到充滿霓虹燈牌的街道取景拍攝,甚至給予霓虹燈牌特寫鏡頭。霓虹招牌交錯的街道,已成為外國人印象中的香港。各式各樣的霓虹招牌,除了營造城市街景外,它們背後亦蘊含城市美學及歷史,然而這種景色逐漸成為歲月痕跡。 招牌隱藏繁複工藝 美感與實用兼備 或許一般人認為霓虹燈只是會發光的光管,與LED燈無異,卻更昂貴及脆弱。志願保育團體「霓虹交匯」總經理Cardin認為霓虹燈與LED燈不同,其中霓虹光的光線比LED燈光柔和、自然,更加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