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人物

專題

暴食症及母親患癌雙重打擊 以色彩重拾「自信美」

  • 新報人
  • 記者:林 葦津、鄭希敏編輯:黎 梓晴
  • 2023-03-28

暴食症及母親患癌雙重打擊 以色彩重拾「自信美」從不打扮的母親患癌後竟戴起假髮、抹上胭脂,還讓女兒教她化妝技巧;受母親啟發,Summer 深受感觸,決定投身色彩分析,幫助客人大變身,用色彩展現「自信美」。 愛美是女孩的天性,Summer從前竭力追求外觀的美,過度節食令她每天過得如負千斤重擔,後來甚至因長期抑壓引發暴食症;及後母親患癌的消息令她受到雙重打擊。連番經歷,最後她決心振作,利用自己敏銳的時尚觸覺,替那些一度因家庭而放棄打扮的主婦及病人整理儀容,讓她們可以發自內心地喜愛自己。 記者:林葦津 鄭希敏 編輯:黎梓晴 曾盲目追求極致美終致暴食症 Summer小學時就展現出與眾不同的設計才能,懂得 …

港聞

Hello Hong Kong 宣傳差距逐點講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蕭詠嵐、李皓然、Felix LEUNG、黃淳謙編輯:Bruce Lui
  • 2023-02-15

Hello Hong Kong!政府花巨額公帑宣傳復常,郭富城、陳慧琳、鄭秀文,石板街、報紙檔、茶餐廳、西九龍,處處活力十足,人人無拘無束。到底,現實版的Hello Hong Kong 同宣傳有何差距呢? 記者:蕭詠嵐、李皓然、梁獻樂、黃淳謙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hellohongkong #李家超 #你好香港 #石板街 #西九龍文化區 #冰室 #報刊 #郭富城 #陳慧琳 #AaronK …

港聞

區諾軒首作供談戴耀廷 「一切由飯局開始」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譚美兒、Wai Yu WAN、蔡松運、劉盈希編輯:Bruce Lui
  • 2023-02-13

民主派47人案續審,認罪轉做共犯證人的區諾軒首度作供,指「一切由一個飯局開始」供稱戴耀廷指立法會過半將是大殺傷力的憲制武器。    記者:譚美兒、尹慧瑜、蔡松運、劉盈希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民主派初選案 #47+ #共犯證人 #區諾軒 #首日作供 #戴耀廷 #李永達 #李卓人 #黃浩銘 #一切由飯局開始 #大殺傷力的憲制武器 #立法會選舉 #國安法  

專題

港英異地戀 復常回港大婚宴親朋

情人節來到,一起來看看甜蜜的愛情故事。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成就不少異地戀情,隨着香港復常,有移居英倫的港英愛侶,特意回港擺喜酒。 由記者尹慧瑜,細說這段「香港結緣,香港結婚」的交換生情緣。 記者:尹慧瑜、譚美兒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結婚 #中式婚禮 #龍鳯褂 #婚禮 #異國情侶 #情人節  完整報道:https://youtu.be/SovsyfuPs1s

人物

三歲聽粵曲定出人生 視粵劇為生活的中學生 —— 林君龍

  • 新報人
  • 記者:張 智傑、石 恩彤編輯:何 嘉龍
  • 2023-01-30

眼前的林君龍穿上戲服如「大佬倌」一樣,卸下濃粧是一個典型中學生。年僅15歲的他,學習粵劇逾十載,他對粵劇不再局限於聽和演,而是融入生活,「經常會聽粵曲,就像被洗腦了一般」。憑着對粵劇的痴迷,在「全球微粵曲大賽」贏得青年組金獎和網絡人氣獎。對他而言,奪獎只是過程,他更忠於自己所熱愛的—粵劇。  三歲對粵曲「一聽鍾情」  曾因體罰與變聲流下男兒淚 年紀輕輕獲獎無數,君龍謙虛指自己只是「多做多練」,所有的刻苦訓練全因對粵劇的喜愛。君龍說,外婆是粵劇迷,經常在家用收音機聽粵曲,三歲的他當時被那獨有的旋律深深吸引,「例如小曲,聽着很舒服,背景的弦樂及敲擊樂亦特別吸引我」。 從此愛上粵曲的君龍更要求婆婆帶 …

人物

90後樂隊主音靠打工支撐音樂 追夢13載盼創作本地金屬蕊——Coma

  • 新報人
  • 記者:郭穎琳、陸 家輝編輯:梁倩穎
  • 2023-01-23

低沉的咆哮響起,聲音如穿透耳膜般滲進聽眾的靈魂,喚醒他們內心的狂熱。伴隨樂隊主音Coma的一聲嘶吼,輕快的結他聲、清脆的鼓聲、低沉的貝斯聲頓時奏起,震耳欲聾。旁人耳中,金屬蕊或許是噪音,但在Coma眼中,卻是值得他不惜一切、為之奮鬥的夢想。 音樂路踏進第13個年頭,28歲的Coma穿梭於不同樂隊,唯一不變的是對音樂的熱忱。從火爆的黃毛小子成長為堅守熱誠的音樂人,Coma追尋音樂夢的路途異常艱辛,面對經濟、生活環境及身邊人的壓力,聲嘶力竭地咆哮成為他表達真正自我及對社會的不滿的唯一途徑。  台上王者台下小丑 霸氣外表下的調皮 雙耳的大耳洞、粗獷的打扮以及金屬蕊(Metalcore)樂隊主音的身份 …

人物

童年坎坷踏上歧途 邊青醒覺盼重投社會

  • 新報人
  • 記者:郭穎琳編輯:郭穎琳
  • 2022-12-31

對一般人來說,黑社會是龍蛇混雜的地方,也是罪犯的溫床;但對一眾缺乏家庭溫暖的邊緣青年而言,黑社會是他們肯定自我價值的烏托邦。現年26歲的阿一,13歲誤打誤撞加入黑社會,23歲放下一切驀然離開,嘗試過販毒、 聚眾毆鬥,見證過幫派仇殺,他形容十年的社團生活是他人生中最寶貴的一課。 家庭破碎欠缺關愛 視黑社會為「家」 父親在阿一年僅五歲時因惡性血管瘤過世,不久後母親再婚,留下他一人獨住,學校社工曾介入跟進,但都被親母以私隱理由拒絕家訪。欠缺家庭溫暖的阿一性格孤僻,不擅溝通,在校亦因家庭因素被同學孤立,放學後流連遊樂場成為他兒時的唯一娛樂。阿一解釋當時住在品流複雜的深水埗區,區內童黨為患,為了合群只好 …

人物

疫下邂逅街頭健身 青年盼當教練奪佳績

  • 新報人
  • 記者:邱煒峰編輯:邱煒峰
  • 2022-12-31

一躍一跳,在高低槓間竄上竄下,彷彿猴子在叢林間靈活穿梭,年僅19歲的朱崇熙 (Jackman),接觸街頭健身已近三年,因疫下健身室數度關閉,隨教練走到户外學習街頭健身,怎料「一見鍾情」,與街健結下不解之緣。與傳統健身室有別,街頭健身主要以自身重量作訓練,相對不受場地和器械所限。由認識,愛上,到推廣「街健文化」,他期望能走得更遠,在世界賽問鼎佳績。 苦練花式動作 雙手長繭鱗傷未言棄      虎背熊腰,配上堅實的骨架和肌肉,不難察覺他是健身的常客。Jackman邊拉筋邊道:「以前我做傳統健身的目標是追求身型,但自接觸街頭健身,我更享受那些高難度動作帶來的成功感。」語畢,他突然雙手牢抓槓桿,鼓一口 …

社政

改造公共公園工程進度緩慢 學者批評公眾諮詢作用低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Tin Ching Thira PANG編輯:Lee Pui Ka、Leung Spencer
  • 2022-11-21

政府2019年宣布要於五年時間改造超過170個公共遊樂空間,但時間過了一半,仍然未有項目完工。有公眾諮詢活動人表示,施工上有多方限制,亦有學者批評現時的諮詢活動,作用不大。 記者:彭天晴 編輯:李佩珈、梁宇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 #公共公園  #改造工程 #公眾諮詢 #工作坊 #社區參與

專題

【人物專題】神秘作品談生死 從觀察者到創作者——專訪藝術家傅至雅

  • 新報人
  • 記者:陳 歴、陸 家輝編輯:文 樂瑤
  • 2022-11-10

「我想為觀眾保留想像空間」,本地藝術家傅至雅(Jessica Fu)從來都不為作品下詳細的註腳或背景資料。她鍾情於以觀察者的角度記錄、以創作者的身份呈現生死,以藝術裝置訴說令人留有遐想的故事。 從經歷日本大地震,到親人離去,傅至雅的神秘是為了刺激創意,給人帶來想像。   以觀察者角度看世界  傅至雅生於多倫多,童年在香港度過,及後到日本和美國留學。從小不停變換的生活環境以至面對各式各樣的文化和語言,使她每當去到一個陌生環境,總習慣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身邊事物。將自己從現實中抽離,這令她常常留意到別人不曾留意的事物。傅至雅笑言,曾有同學將一個盆栽放在她工作室,她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仔細觀察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