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人物

人物

「反」轉世界 「搖」出花式人生

  • 新報人
  • 記者:伍俊熹、林 幸言編輯:吳 碧怡、賴 小苡
  • 2023-11-29

阿反一邊帶記者穿梭兒時居住的愛民邨,一邊憶述童年與搖搖為伴的時光。這一搖便是廿五載,雖然昔日將阿反帶進搖搖世界的卡通片《超速YOYO》已成過去,但這個經歷成了他成就夢想的搖籃。由愛民邨搖到國際舞台;由士多獎品搖到破世界紀錄;由一個人搖到自家品牌的公司。搖呀搖呀,他直言:「搖搖係我,我係搖搖」。 一搖上癮 「滴下滴下」開啟花式人生 阿反憶起中學時一套動畫《超速YOYO》熱播引起一股玩搖搖熱潮,當時周遭朋友皆受影響,基本上每人都有一隻搖搖。「出門時,一定會見到有小朋友(玩着搖搖)『滴下滴下』。」動漫中的男主角堂本瞬一用搖搖耍出不同花式,他決心成為現實版的堂本瞬一。阿反為爭取時間練習,更會帶搖搖上學 …

港聞

721元朗 |林卓廷等7人涉暴動開審 控方欲播上環片起爭議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譚 紹儀、詹 淳茵編輯:蘇博韜、蕭詠嵐
  • 2023-10-13

2019年7月21日元朗站襲擊事件,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被控與另外6名男子參與暴動,案件今日在區域法院開審。 記者:譚紹儀、詹淳茵 編輯:蕭詠嵐、蘇博韜 指導老師:潘蔚林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721 #元朗站襲擊 #林卓廷 #元朗 #白衣人

港聞

快餐店推訓練課程 等同學士學位 員工:大學前途更保障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鄧鈞尤、鄭希敏編輯:譚美兒、Cheuk Tung IU
  • 2023-09-28

有快餐店推出近兩年半的培訓課程,完成後獲政府認可,等同學士畢業,有飲食界代表認為職業訓練可親身實踐理論,但有快餐店員工則認為修讀大學前途較有保障。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Instagram: hkbubnn 記者:鄧鈞尤、鄭希敏編輯:譚美兒、姚卓彤指導老師:潘蔚林 #廣播新聞網 #BNN #香港 #升學 #飲食界 #職業訓練 #快餐店 #第五資歷架構 #學位

港聞

政府以替代框架承認同性婚姻 同性伴侶未獲保障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王安琪、詹 淳茵編輯:陳佩彤、Wai Yu WAN
  • 2023-09-28

終審法院早前就岑子杰對同性婚姻的上訴內容,裁定部分勝訴。政府未能為同性伴侶提供婚姻以外的替代途徑,屬於違憲。有同性伴侶指,會考慮在海外註冊。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表示,現時政府需要釐清 「替代框架」的意思。 記者 : 王安琪、詹淳茵 編輯:陳佩彤、尹慧瑜指導老師 : 潘蔚林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Facebook :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Instagram: 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同性婚姻 #香港 #同性伴侶 完整報道:https:/youtu.be/Q3AUgVmESgM

港聞

躲在暗處的隱形人——專訪兩位香港口述影像員

  • 新報人
  • 記者:尹寶盈編輯:尹寶盈
  • 2023-07-29

在放映禮堂漆黑一片之下,舞台的正後方,彭晴拿著話筒,緊鎖眉頭,盯著大銀幕裡人物的一舉一動,描述著緊湊的戲情。台下坐著的人雙眼並沒有跟著畫面跳動,但他們卻跟隨著情節的推進,不約而同地笑起來。 台下坐著的正是一群視障人士,而他們之所以能夠享受電影,背後不少得的正是一眾口述影像員。其實不只是電影,在博物館裡、拳賽觀眾席上,不同的娛樂活動上都有像彭晴、梁凱程一樣的口述影像員,為視障人士及更多的觀眾填補缺口,讓他們重組視覺的碎片,成就一幅完整的畫面。 經歷傷痛尋找方向  彭晴:是我的救贖 「她總是講得很穩陣,不疾不徐,也形容得生動。」一名聽過彭晴多場現場口述影像的視障人士說。 在約15年前,經歷過婚姻的 …

人物

從記者到舞者 在藝術路上尋回自己

  • 新報人
  • 記者:陳浩然、柯 慕蓉編輯:陳 歴
  • 2023-06-24

在地上緩緩蜷曲、然後舒展,將四肢輕柔抬起、放下,隨心律動。徐嘉蒓跳的舞,自由、即興、超越規則。身兼舞台劇演員、即興舞者、和身體課導師的她,放下記者身份,用身體與靈魂與世界對話。以前只懂寫別人的故事,現在分享自己的故事;從聽故事到說故事,再到演故事,這位Slasher (斜棟族)如何在藝術中找到情緒出口? 有口難言 執筆無力 自小受電視新聞薰陶,大學仼兼職記者,對社會議題「肉緊」的嘉蒓,最愛發掘城市故事。令她感受最深的是曾為土瓜灣盲人工廠重建項目撰寫的專題,講述盲人輔導會在未經諮詢下計劃將工友遷至屯門安老院工作,引發工友反抗;報道出街後,成功逼使政府為盲人另覓新址。為弱勢發聲,令她感到文字對社會 …

專題

巴士迷中學時購巴士 長大後繼續追巴士夢

  • 新報人
  • 記者:程 偉軒、張倩欣編輯:潘善怡
  • 2023-06-21

車—彷彿與男孩結下不解緣,對22歲的林家駿Terence來說,與車的緣份更影響了他的人生。他早在15歲已購入一輛退役巴士作收藏,讀書時加入城巴任兼職站長,18歲開始短短4年考獲10類駕駛執照。眾多車之中,Terence鍾情還是最初接觸的巴士。即使如今「巴士迷」被貼上「巴膠」的標籤,仍難阻Terence對巴士的熱衷與偏愛。Terence追巴士的旅程,原來只是剛起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介意「巴膠」標籤 鍾愛德國單層巴 Terence覺得每個人表達愛好的方式不盡相同,例如有人喜歡乘搭巴士、有人喜歡觀察巴士甚至喜歡駕駛巴士。對他而言,喜歡巴士和其他興趣一樣,毋須過分在意別人評價。 Terence笑 …

專題

213分之1|青年三年候審之旅—等

  • 新報人
  • 記者:郭穎琳、邱煒峰編輯:郭穎琳
  • 2023-06-08

「在月台上整群人在等候開往地獄的列車,但列車上只有少數人能通往天堂。」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警方於11月18日黑夜圍堵理工大學,有示威者在油麻地一帶發起「圍魏救趙」行動,213人被控暴動罪。筆名周海誠的鋼琴調音師是其中之一。由被捕至審訊逾三年的等待,案件終於曲終人散,「但有些事情是看化了,要來的始終也要來。」海誠踏上列車迎接審判的結果,「被告罪名成立,判囚四年九個月。」 泛起自殺念頭 調音工作助紓痛苦 憶述被捕一刻,海誠愣住半分鐘,左思右想地吐了「地獄」二字,「那是離死亡最近的時候,尖叫聲,警察行動的聲音,各種聲音混雜,我以為不是真的。」暴動——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詞,一夜間烙在他的額上, …

港聞

【你離開了,卻散落四周】 張國榮逝世廿載 「哥」迷追憶悼念(圖輯)

  • 新報人
  • 記者:郭穎琳、邱煒峰編輯:郭穎琳
  • 2023-04-01

今(1日)是一代巨星張國榮「哥哥」逝世廿周年,不少歌迷帶同鮮花到中環文華東方酒店外悼念。

港聞

生於無聲家打破聲音界限 90後手語譯者推動「我手說我口」

  • 新報人
  • 記者:黃梓霖、張 浩楊編輯:呂婉怡
  • 2023-03-31

手語的每個動作,皆代表著聾人的千言萬語,亦是與外界交流的主要途徑,而手語譯者就是讓聾人與健聽人士能互相交流的連接器。24歲的Eva大學未畢業,就在聾人機構「龍耳」兼職手語譯者,她的父母都是聾人,所以從小就認識手語。對她而言手語是她的另一種母語。在無聲家庭成長再成為手語譯者,她深深感受到父母留給她的「禮物」,更希望延續這份愛,推動手語成為大眾語言。 記者:黃梓霖、張浩楊  編輯:呂婉怡 生於無聲家庭 彷彿有種使命 對Eva而言,手語不單止是與父母溝通的橋樑,更是父母在離世前留給她的最後一份禮物。父母都是聾人,Eva自懂事開始就要幫父母處理不同事務,例如聯絡手機公司、師傅上門維修等,這些童年經歷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