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專題

港聞

紋身規管不足 入行門檻低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Cheuk Tung IU、陳佩彤編輯:Leung Spencer、王愷澄
  • 2022-10-06

  本港現時針對紋身業的法例,只有禁止為未成年人紋身的《青年人紋身條例》,但有鋪頭無視法例照做生意。 記者:姚卓彤、陳佩彤編輯:梁宇、王愷澄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Instagram: hkbubnn#廣播新聞網 #BNN #紋身 #紋身規管

港聞

職安健首修例 業界質疑成效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Sze Sheung WONG、蔡松運編輯:王愷澄、Leung Spencer
  • 2022-10-06

【職安健首修例 業界質疑成效】 建造業工人的安全及權益,一直存在爭議。相隔 25 年,立法會正在審議《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修訂草案,但有工會就質疑草案欠缺阻嚇性,未能有效保障工人的安全。 記者:王思瓖、蔡松運 編輯:王愷澄、梁宇 指導老師:呂秉權 #BNN #廣播新聞網 #職安健 #修例 報道連結:https://youtu.be/g_UoA5LVqZM

港聞

以科技保育歷史建築 重現舊城故事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黃淳謙、Tin Ching Thira PANG編輯:周 諾妍、Cheung Yu Yiu
  • 2022-09-30

保育及活化古蹟需要大量資源 ,有人就嘗試利用創新科技保育歷史建築,希望用另一種方式繼續保存歷史。   記者:彭天晴、黃淳謙 編輯:周諾妍、張瑜瑤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完整報導:https://youtu.be/OMMGaI0_I98

專題

摒棄成見認識性 從心治身的療法——性治療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黃 可兒編輯:尹寶盈
  • 2022-05-31

根據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2021年調查,疫情下港人的性功能及性滿意度減弱,而近月香港大學更指出新冠病毒或會影響男性生育能力。但除了這些問題,社會亦存在不少有關性的迷思,如性交時會產生痛楚、性事不合是先天注定等。避忌談性亦令「性」更為神秘,受社會風氣影響,男女即使性生活出現障礙也難於啟齒,延誤求醫往往令問題漸趨嚴重,引起負面情緒及造成伴侶關係出現裂縫等。其實,性問題亦有「藥」可醫,而這種「解藥」便是從心理治療改善生理問題的療法––性治療。 性治療師:性是終生課題  盼患者從治療過程中接納自己 有專家指出,性治療是心理治療中的一個範疇,以治療性功能障礙及心理障礙為主,如性慾不足 …

專題

港星帶動本地流行文化 疫情無減港人追星熱潮

  • 新報人
  • 記者:文 樂瑤、廖珮言編輯:姚超雯
  • 2022-05-29

「So I say I love you 只有愛恆久不枯」這句歌詞相信不少香港人耳熟能詳。香港流行音樂文化再度興起,本土明星亦重新回到鎂光燈下,他們的一舉一動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隨之而來的追星熱潮亦引人注目。明星代言的產品常被粉絲一掃而空,在街上的宣傳廣告成為熱門的「打卡位」、港人的「朝聖」之處。疫情下現場追星活動減少,但粉絲追星熱度反增,是什麼再次燃起港人的追星欲望呢? 社運引大眾關注本土文化 「貼地」明星成流行文化代表 本地明星的風頭無兩,男子偶像團體Mirror更是風靡全港,有學者相信,這是香港的本地文化重獲大眾重視的表現。澳門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專門研究流行文化的學者李展鵬認為,「明 …

專題

默默無聞的世界冠軍--- 專訪氣槍實用射擊運動員謝濬謙

  • 新報人
  • 記者:何 嘉龍、符 芷琳編輯:姚超雯
  • 2022-05-27

「嘭!」的一記槍聲打響了比賽前奏,謝濬謙作為香港主場的代表出賽,在九龍灣國際展覽中心內將戰靶逐一擊落。隨着最後一下槍聲漸漸消散,第一屆氣槍世界錦標賽在港隊勇奪16面金牌後落下帷幕。獲得世錦賽U21(21歲以下組別)團體組世界冠軍的謝濬謙本以為如此戰果定能向大眾宣傳實用氣槍射擊運動,卻不料翌日的報紙隻字未提;努力爭得佳績的他,還被朋友以「槍王」嘲諷。奪冠的輝煌恍若一場夢,終被現實打回原形,多年來的不懈努力似乎只是徒然。 初登國際賽舞台碰壁難適應  奪冠證明自己卻遭質疑 說起謝濬謙的奪冠之路,那可謂是「驚險萬分」,就連他自己也坦言從未想過能獲此佳績。他憶述,作為比賽場地的「九展」寬敞無比 …

專題

靈性修行感悟人生 助迷失者克服恐懼 - 專訪身心靈治療師Gigi Chan

  • 新報人
  • 記者:鄭 敏婷、林 澤鋒編輯:尹寶盈
  • 2022-05-25

拿起敲棒,輕輕擊響地上大小不同的頌缽,沉穩的頌缽聲隨即傳遍工作室。眼前這位眼神柔和卻不失堅定的年輕女性,正是身心靈治療師Gigi Chan。她目前在社交平台分享身心靈資訊,同時就讀輔導學碩士課程,藉着靈性治療配合心理及輔導學,嘗試為迷失的人填補缺口。Gigi成長路上的經歷,引領了她踏足靈性領域,而追求身心靈滿足亦助她感悟到人生意義,踏出舒適圈。 童年創傷意外開始靈性修行  放下憎恨與原生家庭和解 在部分人眼中,靈性導師一職玄之又玄,認為他們懂得通靈,但Gigi的靈性導師之路背後卻暗藏着悲傷的故事。從孩提時期起,Gigi常常遭受來自母親的打罵,每每見到母親時總會感到焦慮和抑鬱,「形容為 …

港聞

第五波院舍爆疫揭癥結 照顧人手短缺該從何止血?

  • 新報人
  • 記者:李 朗僑、黃 嘉妍編輯:尹寶盈
  • 2022-05-23

第五波疫情重創全港院舍,超過九成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爆疫。面對大量職員確診,院舍人手臨近崩潰,有院舍一度只剩數名員工可如常工作。為舒緩院舍人手危機,勞工處於3月放寬「補充勞工計劃」部分規定,批准院舍以月薪連津貼共逾3萬元輸入護理員,惟業界認為措施打擊本地員工士氣,反而行業吸引力低、缺晉升前景等癥結仍未獲解決。 人手緊張院舍瀕臨爆煲  「三工」替假質素參差 院舍大規模爆疫,不少照顧員因染疫缺勤,導致前線人手緊張。一間混合式津貼殘疾人士宿舍的護理主任李先生表示,他所在的院舍在第五波疫情中有約150名院友染疫,佔總人數的四分之三。他透露,2月中旬至3月時正值疫情高峰期,最嚴重的時候,轄下管理 …

港聞

政府立法暫緩追租 干預還是穩定市場?

  • 新報人
  • 記者:何 歡鳴、梁倩穎、朱 家頤編輯:姚超雯
  • 2022-05-21

本港第五波疫情嚴峻,人人自危,不少商戶面對市道低迷和限制社交距離措施,只能停業或結業。政府通過《商業租戶短期保護措施(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條例》,暫緩業主對17個「指定行業」採取追討租金、終止租約等相關法律行動,有效期3個月。有租户及中小業主認為政府多此一舉,反不如直接向商戶增撥資助來得實際;經濟學者則認為暫緩追租能於非常時期穩定市場,但強調政府必須適時「退場」。究竟「暫緩追租」是租戶的救命稻草,還是畫蛇添足? 暫緩追租不治標亦不治本 商戶促請政府直接補貼租金 隨着新一波疫情爆發,各行各業再受重創,尤其是第599F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規範的處所深受影響。位 …

專題

【文化專題】一針一線的藝術 繡花鞋歲月不枯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鄭 敏婷編輯:姚超雯
  • 2022-03-12

「獨自立瑤階,透寒金縷鞋。」出自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菩薩蠻·隔花才歇廉纖雨》,繡花鞋自古便受文人雅士青睞,時常用於隱喻女性形象。而繡花鞋的歷史更是源遠流長,繡鞋的顏色和種類也用作區分穿着者的地位和民族,如民國使用綢緞製成的繡花鞋,一度是「富人」的象徵。 繡花鞋經歷過輝煌的時期,但隨着時代的轉變、各類新款鞋履的出現,以及社會經濟結構轉型,現下已逐漸式微,變成人們眼中的「老古董」。或許,終有一日繡花鞋會絕跡香港。   繡花鞋歷史悠長   針線之間皆心意 繡花鞋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的晉國 ,晉獻公希望百姓永遠記住他的文治武功和輝煌戰績,便勒令宮中所有女子在鞋面繡上十種花果紋樣,這便是初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