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港聞

【2021施政報告】關注老人團體: 合併長者生活津貼治標不治本 需完善安老政策

  • 新報人
  • 記者:潘明卉、姚超雯編輯:謝逸萍
  • 2021-10-06

  林鄭月娥今(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宣佈將在明年下半年合併普通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下稱「長生津」),劃一採用普通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居港滿一年的合資格申請人可領取高額津貼。有長者認為合併長生津仍不足以應付生活開支,另有不合資格的長者希望政府可放寛資產限額。老人權益中心主席張繼炳指,安老津貼政策欠前瞻性,受惠長者人數有限。 現時申領普通長生津的單人資產限額為36.5萬 ,67歲的梁婆婆現租住在58年樓齡的私樓,即使政府放寬申請長生津的資產限額,惟她不符合申領津貼資格。她現時每月需繳付7000元房租,以及約4,500元的生活費,目前單靠儲蓄只勉強應付生活開支。「政府應該幫助 …

港聞

【2021年施政報告]】 林鄭重提國安教育 望能提升青年人的國家意識

  • 記者:鄭 敏婷、李 朗僑編輯:梁沅婷、呂嘉琪
  • 2021-10-06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政府會透過不同活動加強國安教育,以提高香港市民的守法及國安意識。此外,林鄭表示,政府亦會加強培育青少年正向思維和守法意識,包括懲教署會推出「並肩同行」計劃和設立「正向實踐坊」,協助在囚青少年。 林鄭提及,為促進香港社會對法治的正確理解及實踐,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將親自督導「願景2030 —— 聚焦法治」的十年計劃,並編製一本名為「聚焦法治、賦能起動」的小冊子,以深入淺出手法向中、小學生灌輸守法意識。教育局也會使用「優質教育基金」支援學校推動媒體及資訊素養教育,以教導學生辨別資訊真偽及鞏固價值觀教育。 她亦重申,教育局應監察及跟進學校管理和老師操守,履行作為「教育政策制訂者、推行 …

港聞

【2021施政報告】落實重建大坑西邨 增5000個過渡房屋單位

  • 新報人
  • 記者:黃 可兒編輯:倪禮碧、張詩朗
  • 2021-10-06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表示,行政會議已批准由「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建局合作落實重建大坑西邨項目,重建後的大坑西邨可提供逾3300個單位,較現時增加一倍多。其中,包括提供1300個供予重置現有租戶單位,以及2000個由市建局發展的「港人首次置業」單位。 林鄭月娥亦建議,額外提供5000個過渡房屋單位,令未來幾年整體房屋供應量增至2萬個單位,相關資助額將增至116億元。

港聞

【2021施政報告】增設康健中心加強醫社合作 檢討基層醫療服務

  • 新報人
  • 記者:何 嘉龍、黎 冬晴、徐 尹恩編輯:廖子晴、高諾恆
  • 2021-10-06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中提及,於葵青、深水埗、黃大仙、屯門、南區及元朗已經或者將會設立地區康健中心,並於另外11區設立地區康健站。根據食物及衛生局網站的資料,葵青、深水埗、黃大仙、屯門四個康健中心已有營運商負責,而南區及元朗的康健中心於今年七月至八月進行招標,預計兩個中心可於明年營運。 另外,施政報告中提及,政府亦會檢討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及管治架構,以減輕人口老化對醫療服務所帶來的壓力。她指,食物及衛生局會跟進2017年發表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中的多項建議,包括:修例容許沒有醫生轉介的市民直接接受醫療服務,避免延誤治療。 此外,為促進中醫業界長遠發展,政府將興建中醫醫院及 …

港聞

【2021施政報告】積極推動填海工程 研究修例釋放新界祖堂地

  • 新報人
  • 記者:李 駿迪編輯:倪禮碧、張詩朗
  • 2021-10-06

林鄭月娥在2021施政報告中提出,將同步推動多項計劃以加快土地供應,包括持續收回棕地、推動填海工程、釋放新界祖堂地及活化工廈等。 林鄭指出,政府過去兩年已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90公頃新界土地以作發展,未來預計將可收回700公頃土地,同時將以「土地共享先導計劃」釋放新界私人土地,以供發展公營房屋為主的發展。 為確保未來十年的土地供應,林鄭提出推動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和新界北多個發展區,並指發展局將審視約220公頃的龍鼓灘填海和約220公頃的屯門西地區規劃,目標在明年上半年爭取立法會撥款啟動該項開拓土地的規劃及工程研究;同時,提到重啟馬料水填海計劃,以作創科用地之用。 林鄭提出釋放新界祖堂地, …

港聞

【2021施政報告】允許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執業 擬強制醫護進行持續專業進修

  • 新報人
  • 記者:何 嘉龍、徐 尹恩、黎 冬晴編輯:廖子晴、高諾恆
  • 2021-10-06

為應付醫療人手短缺的問題,林鄭月娥提出兩項解決方案,包括:持續增加本地醫療培訓學額及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療人員,以支援各項醫療服務發展。 林鄭月娥表示,現時公眾對醫療服務的期望不斷提高,在人口老化日益嚴重的情況下,需要更多醫療人手應對各種挑戰。林鄭指,除增加本地醫護人手的培訓學額外,亦將安排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執業,而相關條例修訂草案已交由立法會完成審議。 此外,為確保醫療人員的專業水準,政府將立法推展強制性持續專業進修或發展,主要針對條例下的輔助醫療專業人員,包括:護士及牙醫。食物及衛生局會根據「認可醫療專業註冊先導計劃」,探討將臨床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營養師等專職醫療人員引入法定註冊制 …

港聞

【2021施政報告】擬重組政府決策局 推動決策工作及專職專責

  • 新報人
  • 記者:李 駿迪編輯:倪禮碧、張詩朗
  • 2021-10-06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宣布,將重組政府決策局以便施政。她提到,將分拆運輸及房屋局、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擴大創新及科技局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以及重組民政事務局為青年及地區事務局。 林鄭月娥指,未來將設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統籌目前由民政事務局負責的文化事務,以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下的創意產業和旅遊事務,把香港發展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其次,運輸及房屋局進行分拆工作,新設的運輸局可獨立處理運輸基建、公共交通服務和交通管理,同時促進物流業發展、鞏固及提升香港在國際航空的樞紐地位。另外,從房屋局分拆出、負責土地發展和工務的發展局,以加快本地房屋用地供應。 林鄭月娥亦建議,擴大創新及科技局為創新科技及工業 …

港聞

【2021施政報告】沿用海濱開放式管理 倡設立海濱事務專員

  • 新報人
  • 記者:何 歡鳴編輯:王曉琦、鄧文滔、林俊豪
  • 2021-10-06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由去年10月試行至今的「海濱共享空間」,其管理模式深受大眾歡迎,因此將於其他海濱用地用開放式管理。她亦首次提及,於維港海濱引入完全無欄杆的梯級式沿岸設計。 對於近日有意見認為應修訂《保護海港條例》,她強調任何修訂條例目的不是為了填海造地以供賣地或房屋發展。林鄭月娥倡議設立海濱事務專員,負責推動美化維港海濱。

港聞

【2021施政報告】合併普通及高額長生津

  • 新報人
  • 記者:文 樂瑤編輯:王曉琦、鄧文滔、林俊豪
  • 2021-10-06

2021施政報告發表新一輪扶貧策略,提出在2022下半年合併普通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改為劃一採用普通津貼中較寬鬆的資產上限。連續居港一年的合資格申請人可以領取高額津貼。 政府正研究將「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擴展至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符合資格的安老院,並為他們放寬長者生活津貼、和高齡津貼須連續居港一年的申請規定。

港聞

【2021施政報告】政府發展北部都會區 預計未來20年最活躍地區

  • 新報人
  • 記者:林 澤鋒、廖珮言、黃 可兒、李 駿迪、陳洛蕎編輯:容倩文、張嘉敏、倪禮碧、張詩朗
  • 2021-10-06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佈《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下稱《發展策略》)細節,配合中央《十四五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及前海計劃發展。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區和北區,佔地面積約300平方公里,主要為天水圍、元朗和上水等已發展成熟的新市鎮以及包括古洞北、落馬洲和文錦渡等,並擁有7個跨境陸路口岸。林鄭月娥稱北部都會區將會是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   新發展以運輸基建先行 增5項鐵路發展 在運輸基建方面,北部都會區的整合和擴容工作,會以鐵路為運輸系統主要骨幹所帶動,會探討建設5項鐵路發展。 連接洪水橋╱厦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 將正在規劃的北環線向北伸延,經落馬洲河套地區(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