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人
收藏家以物寄情 悼念英女王逝世
- 2022-10-06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譚美兒、Felix LEUNG編輯:Lee Pui Ka、Lam Chi Ching
- 2022-10-06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逝世後,有人寄情於收藏品中,從藏品看當時社會文化。亦有售賣港英紀念品的店舖,公開展出部分收藏品,希望透過展品,讓港人懷緬英女王。 記者:譚美兒、梁獻樂 編輯:李佩珈、林枝清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 #英女王 #港英收藏 #郵票 #港英紀念品
醫生示範同時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 稱安全及不影響免疫力
- 2022-10-05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陳 歴編輯:陳洛蕎
- 2022-10-05
隨著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冬季爆發流感風險或增加。明日(6日)起,年齡介乎6個月至未滿12歲兒童,及年滿50歲以上香港居民,可經政府網上系統預約免費接種新冠和流感疫苗。 負責營運3間接種站的尚至醫療,其醫務總監郭寶賢及副總監何學工指,同時接種兩種疫苗不會影響疫苗的免疫能力與安全,而且有助減低患重症風險,呼籲市民本月內打齊兩款針。 郭寶賢表示,市民經網上預約接種新冠疫苗後,工作人員會詢問接種者是否需要同時接種流感疫苗,若事前沒有預約接種流感疫苗,也能即場決定是否一併接種。至於不合資助資格的市民則可自費打流感針,惟不能單獨預約接種流感疫苗。 市民在接種疫苗時可採用「左流右新」,即左手接種流感針、右 …
調查:疫情令受訪者捐血次數減六成 醫生憂失捐血習慣疫後難重拾
- 2022-10-04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吳佩怡編輯:黃 可兒
- 2022-10-04
香港臨床血液管理學會(下稱學會)今(4日)發表一項調查,發現過往有捐血的受訪者在疫情期間捐血次數大減六成,當中38%人表示擔心外出受感染及沒有心情而減低捐血意欲,另外有逾8成人指即使疫情緩和,也不會重拾捐血習慣。 學會於本年7月委託了香港民意研究所,以問卷形式訪問了452名18至50歲市民,當中有63%受訪者曾捐血,近8成人不是定期捐血者。曾捐血的受訪者在首4波疫情,捐血次數大減6成,由疫情前平均每年1次減至0.4次;在第5波疫情的高峰期,更有87%人沒有捐血。 學會主席鄭鴻佳認為,疫情令捐血次數下降。 調查顯示,近四成曾捐血受訪者因疫情降低捐血意欲,當中 71%擔心外出受感染、68%則因疫情 …
昆士蘭州最後的女皇誕辰紀念日 有澳洲人直言對紀念日無感
- 2022-10-03
- 新報人
- 記者:吳 碧怡編輯:鄭 敏婷
- 2022-10-03
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逝世近一個月,今日(3日)是澳洲昆士蘭州最後一個女皇誕辰紀念日( Queen’s birthday),布里斯班的市中心卻未見有任何相關活動,有不少澳洲人趁著假期與親友出外遊玩,有人直言不會特意紀念英國女皇,指「只是休息日」,亦有居澳英國人表示英國皇室的地位在其心中仍很重要。 今日的布里斯班市中心比平日熱鬧,澳洲居民Bri趁著假期與友人逛街,作為最後一個女皇誕辰紀念日放假,她認為跟以往沒有分別,「不,一點也不。 這只是休息日,真的不在意。」( “Not, not at all. It’s just a day-off, really don’t mind it.”) 從坎培拉到 …
研究發現中醫可改善新冠後遺症 治療後一成達健康者標準
- 2022-09-28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呂婉怡編輯:林 澤鋒
- 2022-09-28
抗疫逾兩年半,本港超過170萬人曾感染新冠肺炎。醫管局聯同3間本地大學及7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今(28日)公布一項臨床研究,發現中醫藥有助改善咳嗽、乏力等新冠後遺症,同時亦改善肺功能及個人體質,惟大部分參與研究的新冠康復者仍未達到同齡健康者標準。 醫管局與浸大、中大、港大,及7間跨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於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期間,跟進150名新冠康復者的健康情況,並利用中醫治療不同體質的病人。參與者當中64%為女性,男性佔36%,年齡介乎於40至70歲。 研究指出,約3成研究對象經中醫治療後,咳嗽、氣喘和乏力等新冠後遺症獲改善。研究又發現,95%參與研究的康復者肺功能水平比同齡人低 …
安心出行今更新「疫苗通行證」功能 一部電話最多可加入8位同行者針卡
- 2022-09-27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吳佩怡編輯:陳洛蕎
- 2022-09-27
政府今(27日)更新「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容許用戶單一裝置內最多儲存8位同行人士的疫苗通行證,包括15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65歲以上長者、殘疾人士或政府授權機構認可人士。周五(30日)起,疫苗通行證接種要求年齡降至5歲,有家長指新安心功能方便與子女一起進入處所,但仍會為子女或他們的照顧者準備針卡副本。 用戶更新「安心出行」後,一開頁面會就會顯示有關儲存同行人士疫苗通行證的簡介。點擊入電子疫苗接種紀錄頁面後,頁底附有「加入同行人士」的選項,掃描針卡的二維碼後就能儲存。一張針卡可儲存於不同裝置,惟每個裝置最多只能新增8位同行人士的針卡,但他們的出行紀錄不會被追蹤。 本周五起起,5至11歲兒童必須接 …
孫玉菡:貧窮線高估實況 葉劉淑儀批「共創明『Teen』」不踏實
- 2022-09-26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吳 詠瑩編輯:林 澤鋒
- 2022-09-26
立法會改革扶貧政策和策略小組委員會今(26日)舉行會議,討論現行扶貧政策及已進入招募階段的「共創明『Teen』」計畫。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現時以相對貧窮概念劃出的「貧窮線」高估實際情況,當局未來會積極研究精準扶貧。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領導的「共創明『Teen』」計畫則遭議員批評不夠踏實,建議放寬友師行業背景,而非只限於商界。 孫玉菡指,現時以相對貧窮概念劃出的「貧窮線」僅以住戶收入作為量度指標,未有涵蓋資產部分,難以準確反映本港貧窮狀況,甚至高估實際情況。以獨居長者為例,他們可能擁有物業,但因沒收入而計算在貧窮人口中。孫玉菡強調當局未來會積極研究精準扶貧,廣納議員意見,有方案會對外公布。 …
調查:96%受訪中學生超市購物優先考慮價錢 對可持續消費認識不足
- 2022-09-20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吳 樂童編輯:何 歡鳴
- 2022-09-20
香港公平貿易聯盟今(20日)公布「香港中學生可持續消費習慣問卷調查」報告,探討中學生對可持續消費的認知,例如購買環保產品或產品對環境影響等。結果發現高達96.2%受訪中學生到超市購物時會優先考慮價錢,而不是該產品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數據亦顯示中學生對可持續消費模式的認識不足,要加強這方面的實踐。 問卷調查於本年1月15日至2月14日進行,涵蓋8間中學,共628名中學生。香港公平貿易聯盟總幹事張一心指,超過九成六受訪者到超市購物時,會以價錢的合理性作考慮準則;有七成半受訪者以價錢來分辨消費行為是否符合可持續模式。她表示,有部分中學生存有「可持續性只是指個人經濟方面」的謬誤,消費時很少考慮對環境友善 …
東鐵綫11站明年實施新停車位置 馬場及大埔墟站會安裝月台閘門 其他車站未有安裝時間表
- 2022-09-19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吳 樂童編輯:何 歡鳴
- 2022-09-19
港鐵今(19日) 宣布2023年首季實施新停車位置及分階段安裝自動月台閘門,會先在馬場站及大埔墟站著手實行。至於其他車站何時安裝,港鐵無正面答,只說會按實際情況去做。 東鐵綫調整停車位置的安排將會由羅湖、落馬洲至旺角東的11個車站,共25個月台。港鐵公司過境鐵路總管張志強指,新車位置會選擇月台較筆直的位置,向南移一卡或兩卡車距 ,以改善月台空隙情況,方便乘客上落及前往不同車卡。 在實施新安排前,港鐵將提供廣播,及加派職員提醒乘客,新舊停車位置會以藍及灰色來分辨,港鐵稱希望乘客可記着「先藍.後灰」原則,即舊位置是藍色標示,新停車位就跟灰色上車。沙田站將於周四(22日)起加設標示。 港鐵公司—項目 …
調查:工廈劏房居民憂被迫遷 團體促政府恆常化搬遷津貼
- 2022-09-08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陳 泳藴編輯:何 嘉龍
- 2022-09-08
劏房租金持續高企,不少基層人士選擇租金較便宜的工廈劏房單位。「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下稱團體)今(8日)公布調查結果,發現近8成劏房戶不知工廈亦受劏房租管保護。團體又促請政府將關愛基金搬遷津貼恆常化以及放寬申請資格。 團體在今年7月至8月期間,以電話及家訪的方式,成功訪問80戶居於葵涌區工業大廈的住戶。結果發現近8成受訪者不知道工廈劏房屬《2021 年業主與租客(綜合)(修訂)條例》涵蓋範圍。團體又形容工廈業主把劏房「越劏越細」,工廈單位被平均分間16.5個劏房,較前年多出3.3個;平均劏房面積為177平方呎,亦較前年的201.5呎減少。根據現時法例,租住工廈屬違法行為,調查顯示近7成工廈住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