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北部都會區

財政預算案2025|財赤五年 為北都續發債 學者呼籲透明度

  • 2025-02-27

面對連續五年財赤,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為投資未來會繼續為發展北部都會區發債。有經濟學者表示支持,但認為在發債時,需要增加透明度。 記者:容裕礽、任藹琳 指導老師:潘蔚林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財政預算案點評2025

  • 2025-02-26
  • 記者:容裕礽、任藹琳
  • 2025-02-26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面對繼續錄得較大赤字,政府提出嚴控公共開支為主,適度開源為輔,逐步達至經營帳目回復平衡。本台邀請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兼職講師葉秀亮教授,點評財政預算案。 主持:容裕礽 記者:容裕礽、任藹琳 指導老師:潘蔚林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專題

新聞專題|逾百年歷史「非原居民村」 亦園村收地 村民:安置賠償申請難

位於北部都會區的洪水橋亦園村,正進入收地階段。發展局延長村民搬遷最後限期,至今年三月之後,有村民反映當局仍未解決安置問題。有議員促請政府說明收地時間表,並加強與村民溝通。本台向地政總署,暫時未獲回應。 記者:李儷雅、高舜澄 指導老師:潘蔚林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港聞

北部都會區漸入收成期 未來5年約6萬房屋單位落成入伙

  • 新報人
  • 記者:曾婥嵐編輯:陳 鈞延
  • 2024-10-16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16日)表示,北部都會區逐漸進入收成期,此外,未來五年會有約6萬個房屋單位落成入伙,包括約10條新公共屋邨。 李家超表示,十年後新落成的房屋單位將再增加約15萬個;此外,新田科技城的首批用地會推出市場,也有逾1000萬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作經濟用途。 另外,古洞北首幢政府聯用辦公大樓將落成啟用,北區醫院將會完成擴建並投入服務。 運輸基建方面,北環線主線將在2034 年竣工,北都公路(新田段)料將於2036年開通;實施「一地兩檢」的新皇崗口岸大樓亦會落成;李家超表示,這將推動大力拉動經濟發展,幫助推動研究科技產業發展,同時可提供更好的居住環境,助力吸納人才、留住人才在香港落地生根 …

港聞

【施政報告】建東九龍綫連接彩雲至馬游塘 北部都會區加推兩鐵一路

  • 新報人
  • 記者:陸 家輝編輯:容 嘉儀
  • 2023-10-25

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出,將改善三鐵三路,包括中鐵綫增設東北荃灣、東北葵涌及荃景圍三站;於「北部都會區」推行兩鐵一路,以及於東九龍、啟德及洪水橋等地區發展綠色集體運輸,另外會在明年邀請供應商及營運商就東九龍及啟德項目遞交意向書。 李家超表示,參考內地「雲巴」及「巴士快速公交系統」等運輸系統,將於不同地區建設智慧綠色運輸。醞釀多年的東九龍綫,將連接觀塘上坡地區,包括彩雲、順利、順安、秀茂坪、寶達及馬游塘,方便市民前往港鐵彩虹站及油塘站,改善東九龍區的交通;又會連接啟德跑道區至港鐵啟德站,並貫通洪水橋及厦村新發展區和元朗南發展,連接至屯馬綫、輕鐵,以及主要公共運輸交匯處。 李家超又指今年底會發表《香港主 …

【施政報告】「北部都會區」預全面發展後提供 50 萬職位 促成私人土地業權人作統一發展

  • 2023-10-25
  • 新報人
  • 記者:黃梓霖編輯:曾楚雲
  • 2023-10-25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會繼續發展北部都會區預料全面發展後可提供約 50 萬個新增房屋單位和 50 萬個新職位。 政府預計短期內將會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將「北部都會區」分為四大區 域,分別提供金融和專業服務、發展創新科技地帶。亦會推動口岸商貿及產業,並在紅花嶺、沙頭角等地推動康樂及旅遊發展。 政府表示,為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政府會利用市場力量,擴展原有的換地安排至指定產業用地和私營社區及福利設施用地,可以促成都會區內九成或以上的私人土地業權人可以作統一發展。 指導老師:林穎茵

港聞

何俊賢聯同業界請願 促政府推動休閒漁農業發展及檢討過時法規

  • 新報人
  • 記者:潘明卉編輯:呂嘉琪
  • 2021-12-15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聯同三個漁農團體代表今(15日)到政府總部外請願,促請政府推動休閒漁農業發展及檢討過時法規,以推動漁農業融入「北部都會區」等大型發展。     何俊賢表示,有漁民在內地訂購漁船後,因兩地尚未通關而無法到內地簽收,因此被迫承擔高額附加費。他又指,港澳流動的漁民大多在內地水域捕魚,漁民必須親身到內地漁會辦證後才能出海捕魚。但目前港府與內地的通關名額只會優先分配給商務、公務人士及有迫切需要的市民。他建議當局在通關初期配額中,應分配部分名額予漁民。 何認為,發展「北部都會區」令部分漁農戶失去養殖禽畜的用地,他建議當局應推動休閒漁農業發展,並適量容 …

港聞

【規劃北部都會區 漠視生態平衡】

  • 新報人
  • 記者:DMC編輯:高小柔、何琛然、鄧曉彤
  • 2021-10-08

在「北部都會區」,亦有多個濕地被納入發展,有馬屎埔原居民批評,政府收地忽視生態發展和居民利益 。 記者:張瑜瑤、林枝清 編輯:高小柔、何琛然、鄧曉彤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新界東北#北部都會區#馬屎埔#生態平衡

港聞

【建設國際創科中心 林鄭:可媲美矽谷】

  • 新報人
  • 記者:盧芍霖、王愷澄編輯:李昌峻、黃麗莎、黃樂穎
  • 2021-10-07

創科發展亦是今份施政報告的另一項重點。「北部都會區」將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又會將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科園與落馬洲、新田一帶用地,整合成「新田科技城」。林鄭月娥指香港在創科有極大優勢,形容建設可媲美矽谷。

港聞

【發展北部都會區 盡釋放土地潛力】

  • 新報人
  • 記者:DMC編輯:高小柔、何琛然、鄧曉彤
  • 2021-10-07

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發展,範圍包括古洞北、粉嶺北、元朗南、落馬洲等,規模達香港土地面積近三成。預料可容納250萬人居住,以及提供65萬個就業機會。林鄭月娥表示出售土地將有盈利,又會發行債券融資,不擔心會構成財政壓力。 記者:林枝清、張瑜瑤 編輯:高小柔、何琛然、鄧曉彤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新界東北#北部都會區#洪水橋#祖堂地#市區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