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香港

港聞

消委會:近9成人願意多花錢在環保產品 港人回收意欲平淡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林穎茵
  • 2021-06-17

消費者委員會今早(17日)發表消費行為追蹤研究報告,探討港人的可持續消費行為,即購買不破壞環境的產品。研究發現近九成受訪者願意花額外金錢購買可持續產品,如貼有環保標籤的家電,惟與2015年相比,港人的回收意欲未見增長。 根據聯合國的定義,可持續消費為「在改善生活質素的同時,沒有增加對環境的損害,以及犧牲下一代在天然資源上的需要。 消委會於2020年6月-8月間以電話及街訪模式,訪問了1,517名年齡15-64歲的市民,了解他們對可持續消費的認知和行為等。結果顯示受訪者的環保意識比2015年有提升,可持續消費的認知和態度指數從2015年的74分升至2020年的77分,但依然比行為和意願指數高(7 …

港聞

小店稱電話卡實名制減生意 手續繁複需時間人力

  • 新報人
  • 記者:鄧栩晴編輯:林穎茵
  • 2021-06-02

政府公佈電話卡將採實名制後,有電話卡專買店相信生意會大減,交易比以往繁複,或需更多人力物力和資源。有店舖稱只會提供網址給客人自行登記,不會要客人提供個人資料,而主力做外傭電話卡店舖則指會協助顧客登記。有市民擔心個人私隱長期被政府監控,手機資料易外洩。餐廳和運輸行業表明不太擔心,又指本身已參加電訊商上台計劃。     有專買電話卡和數據卡的店舖相信立例後生意會受影響,店舖負責人陳先生指現在普遍客人主要用數據,不太需要電話號碼,「市民登記完10張後,用完所有數據再需要用的話怎麼辦呢?這都給電訊商賺,我們小店沒得賺。」被問到實施後會否幫客人登記,他則指「當然要了解零售商和批發商將 …

港聞

政府消息:預計本星期內批准復必泰接種年齡降至12歲 許樹昌:外國研究指12-15歲青年接種後未有嚴重如面癱副作用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林穎茵
  • 2021-06-02

  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今日一致通過降低復必泰接種年齡至12歲,政府正審視建議,消息指預計今個星期內可公佈決定。政府專家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外國數據證明復必泰疫苗對12-15歲青少年的保護率為100%,接種後亦無嚴重的不良反應,中和抗體亦較16歲以上人士高倍多。有中學生表示擔心疫苗副作用,視乎情況考慮接種。   12歲的陳同學說:「我不會冒險。」他表示暫時不會接種疫苗,亦不會因政府禁止未接種人士出入學校而接種。他又說曾有家人接種復必泰後感不適,因此對疫苗欠信心,若更多人接種疫苗後未有不良反應,才會再考慮。     60多歲的鄺婆婆 …

港聞

政府研降低注射疫苗年齡 梁栢賢:暑假前未必做到

  • 新報人
  • 記者:鄧栩晴編輯:林穎茵
  • 2021-05-20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政府有意將注射疫苗年齡組別擴大至12至15歲,正與藥廠溝通。疫苗接種計劃工作小組成員梁栢賢表示,暑假前降低年齡組別機會不大。聶德權亦指出疫苗供應充足,呼籲市民打針,不要浪費疫苗。     聶德權指,藥廠數據非常重要,有數據後交由專家委員會審視安全和綜合其他國家數據,再與教育局商討外展注射計劃。當一齊程序完成後,加上鼓勵和推廣,政府亦會加緊落實,相信很快成事。「始終接種疫苗是在市民知情和同意之下進行,也是為了保障自己和身邊的人。」梁栢賢亦表示,暑假之前完成機會不大,若能在開學之前完成是一個好開始,「倘若七至八月時學生已有免疫屏障,回到 …

港聞

調查:學生多上網課 八成家長稱子女健康受影響 包括易暴躁、損視力

  • 新報人
  • 記者:鄧栩晴編輯:林穎茵
  • 2021-05-13

疫情下學童需要使用電子產品學習,有小學生直言網上上課時分心,會同時用電子產品娛樂。有家長指出小朋友長期使用電子產品容易暴躁,引起家庭矛盾。又因為長期待家,子女過胖。調查指,家長希望學校盡快恢復面授課程和開放更多玩樂場所,減輕家長壓力和子女依賴電子產品的情況。   學童網課時用電話娛樂 長期待家變胖視力差     年多以來,學童已習慣使用電子產品在家上網課,有小學五年級學生自言,網上上課難以專注,會用電子產品娛樂,「上課用手機娛樂很正常,我們會做一些放學才會做的事。」他又說網上上課時會用自己的相片作虛擬背景和遮蔽鏡頭,「老師有捉我,但沒有責罵我,我就換上一張新的照片 …

港聞

特首:相信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讓香港穩定

  • 新報人
  • 記者:鄧栩晴編輯:林穎茵
  • 2021-05-06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隨着香港實施《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她深信香港再次進入穩定發展時期,亦會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各行各業有益處。     林鄭月娥為騰訊金融學院(香港)和香港科技大學舉辦的「揚帆起航,灣區翱翔」青年網上論壇致辭指,香港創科努力和成就得中央肯定和大力支持,她表示高興。政府會繼續積極研究促進香港和內地跨境金融科技應用措施,特別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   她又表示,政府正全力發展位於落馬洲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提供平台給進駐的企業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創科發展,產生協同效應,促進區內和金融行業的科技發展。   她又說截至4月30日,一共有321間 …

港聞

電子消費券|舊區街市多用現金 長者學電子轉帳感困難

  • 新報人
  • 記者:潘明卉、鄧栩晴、姚超雯編輯:林穎茵
  • 2021-05-06

政府將向全港18歲或以上在港居住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獲選的電子支付營辦商包括:支付寶 (AlipayHK)、八達通(Octopus)、拍住賞(Tap & Go)及WeChat Pay Hong Kong。消費券暑假就會派發。不過街市商販並沒有為此特別準備。有舊區街市商戶指顧客主要為長者和外傭,他們大多以現金付款。有長者不懂得使用電子支付應用程式,學習轉賬感到困難,但他相信多練習後便能獨自完成付款程序。有長者就表示以往只使用過八達通,不會特意學習使用其他電子支付系統。   舊區街市檔主表示無助增生意     旺角花園街街市 …

港聞

【人物專訪:疫下救護 何憂何懼?】

  • 新報人
  • 記者:蘇雯慧、梁潔瀅編輯:蘇雯慧、梁潔瀅
  • 2021-02-17

近日,有消防員確診新冠肺炎。而過去一段時間,曾經有沙田、青衣、牛頭角和港珠澳大橋消防救護站的救護員染疫。 這些消防救護員,一年要處理近三萬宗同疫情相關的召喚。跟病毒日夕相對,到底,他們有何心路歷程和經歷呢?他們又如何保護他人、保護自己呢? 記者:蘇雯慧 梁潔瀅 指導老師:呂秉權

港聞

【手機遊戲考驗友誼 學者提醒遊戲現實要分清】

  • 新報人
  • 記者:梁潔瀅編輯:梁潔瀅
  • 2021-02-16

有外國研究訪問了千多名網上遊戲玩家,有一半人表示上網打機可以增進友誼。但有七成多人就指,玩遊戲時,曾經被人冒犯。 最近,一款手機老虎機遊戲令不少人unfriend朋友,有學者就提醒,有時玩遊戲,不要過分認真。 記者:梁潔瀅 指導老師:呂秉權

港聞

【暢遊郊野垃圾多 帶返市區方上策】

  • 新報人
  • 記者:蘇雯慧編輯:蘇雯慧
  • 2021-02-08

疫情下,很多市民到郊外行山。有環保團體的調查發現,差不多每兩個人就有一個會將垃圾留在郊野,呼籲市民「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記者:蘇雯慧 指導老師:呂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