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財政預算案】第二個十年計劃建新醫院 醫療開支再創新高
- 2018-02-28
- 新報人
- 記者:鍾嘉堯編輯:鍾梓儀
- 2018-02-28
在本年度,政府經常開支繼續增加,在過去十年平均增加7%。醫療服務需求仍是政府需要急切解決的問題,當中2018/19年度的公共醫療開支為712億元,較上年增加13.3%,佔整體政府經常開支17.5%。 撥三千億冀增四千病床 本年度預算案額外預留3,000億以用作籌備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及改善現時衛生署診所設施。第二個十年發展計劃內容包括,研究現址重建瑪嘉烈醫院和屯門醫院、在京士柏用地(即伊利沙伯醫院現址)興建新醫院,以及擴建北大嶼山醫院,預計可加設3,000至4,000張病床。 醫管局撥款增加近60億元 醫管局在2018/19年度的經常資助提高近60億元,以增加病床數目、手術室節數、普通科和 …

【施政報告】推廣基層醫療發展 增加罕見病人藥物資助
- 2017-10-11
- 新報人
- 記者:李慧盈編輯:周幸盈
- 2017-10-11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一系列醫療新措施,發展基層醫療服務,計劃於葵青區率先設立地區康健中心,並擴大對罕見病患者的援助範圍,資助病人購買藥物。病人組織歡迎基層醫療政策,亦樂見政府在罕見病政府上跨出第一步,但認為院舍質素、社區支援方面的政策則未到位。 葵青試行地區康健中心 設基層醫療發展督導委員會 政府計劃於葵青區試行設立地區康健中心,提供護士服務、物理治療、職業治療、正確使用藥物諮詢服務等,加強地區層面的醫、社協作及公私營合作,提升市民預防疾病的意識和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支援長期病患者,減輕專科及醫院服務的壓力。報告又建議成立基層醫療發展督導委員會,全面檢視現時基層醫療服務的規劃,制定 …

公私營協作擴至全港 計劃持續性存疑
- 2015-02-25
- 新報人
- 2015-02-25
本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將設立基金,利用投資回報,擴展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至18區。醫療界人士表示,政府以基金推動計劃,穩定性成疑,對計劃的可持續性有保留,但計劃有助改善現時人力資源錯配的問題。

推多項醫院工程 區議員指力度不足
- 2015-02-25
- 新報人
- 2015-02-25
現時公立醫院的門診及牀位數目嚴重不足,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宣布撥款810 億元推行多項醫院工程,已動工或正在規劃的項目包括啟德發展區的全科急症醫院第一期、天水圍醫院、香港兒童醫院,以及重建廣華醫院、瑪麗醫院和擴建基督教聯合醫院等,合共增加2800張病牀,以應付長遠的醫療服務需求,但有區議員指政府需增加更多醫療資源。

逾百億建新醫院 人手不足配合
- 2015-02-25
- 新報人
- 2015-02-25
針對公共醫療服務不足問題,財政司司長於上年度財政預算案大幅撥款五百五十億予醫院管理局興建及重建多間醫院,並增加一千四百張床位。醫管局數據顯示公營醫院去年只聘請了34名新醫生,數目遠未能填補68名即將於2016年退休的醫生。即使政府撥款興建新醫院,或未有足夠醫生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