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加熱煙關注組:應規管而非全禁加熱煙 調查顯示全禁 無助戒煙
- 2021-09-03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陳茜茼
- 2021-09-03
加熱煙關注組今(3日)發表「禁售加熱煙對加熱煙用家的影響」民調,結果顯示近九成受訪者會在禁售加熱煙後轉食傳統香煙。而僵持近3年的禁售電子煙及加熱煙《2019年吸煙(公眾衞生)(修訂)條例草案》料很大機會通過。加熱煙關注組召集人盧啟律表示,政府應教育年輕人煙草對身體的危害而非全面禁售加熱煙。 關注組8月尾在網上及街頭訪問了共882位加熱煙用家。調查發現,假如全面禁售加熱煙,並沒有受訪者會因此戒煙,另有一成受訪者表示會選擇從黑市購入有關產品。盧啟律指,數據反映全禁使加熱煙及電子煙後,會令用家重新轉食對身體影響較大的傳統香煙,也會令用家轉從非法渠道如黑市購買加熱煙,「同時亦增加青少年接 …
醫院容已打針家屬探病 市民望能彈性處理
- 2021-08-13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盧芍霖編輯:林穎茵
- 2021-08-13
醫管局昨公布於下周三將特別探訪安排,擴展至12間急症及專科醫院,安排只適用於住在急症病房超過一星期的病人,而病人家屬必須接種兩劑2019冠狀病毒疫苗不少於14天。醫管局護理部高級行政經理梁明指,會觀察放寬安排後的情況,再決定8月底會否擴展至其他醫院,有市民表示強制病人家屬打針不合理,希望醫管局能視乎情況作安排。 是次擴展只適用於住在急症病房超過一星期的病人,不包括深切治療病房、傳染或隔離病房及精神科病房。新措施安排讓病人家屬向病房職員預約探訪登記,病房職員評估病人是否適合探訪及病房擠逼度後,便會致電家屬進行探訪,家屬毋須聯絡醫院。職員會安排每次一名家屬於指定時段探訪,每星期一至兩次。梁明提醒探 …
孔繁毅:接種疫苗後有77宗面癱個案屬罕見 已連續24日零本地確診可通關
- 2021-07-01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林穎茵
- 2021-07-01
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表示,疫苗嚴重副作用個案中,暫時只有面癱與接種疫苗相關,400多宗嚴重副作用個案中,有77宗是面癱,他認為以接種300多萬劑疫苗計,屬罕見情況。他又表示香港已連續24日沒有本地確診,已可與內地和澳門通關。 孔繁毅今日(1日)出席新城電台《健康脈搏》時指,委員會檢視了400多宗疫苗嚴重副作用個案,認為多數與接種疫苗無關,僅面癱有關,「本港已被接種的300多萬劑裏有77宗(出現面癱),(接種)復必泰和科興各佔一半,情況輕微,可以痊癒。」他又表示即使沒有接種疫苗,每年也會有大約80人出現面癱症狀,經治療便能康復。 …
政府消息:預計本星期內批准復必泰接種年齡降至12歲 許樹昌:外國研究指12-15歲青年接種後未有嚴重如面癱副作用
- 2021-06-02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林穎茵
- 2021-06-02
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今日一致通過降低復必泰接種年齡至12歲,政府正審視建議,消息指預計今個星期內可公佈決定。政府專家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外國數據證明復必泰疫苗對12-15歲青少年的保護率為100%,接種後亦無嚴重的不良反應,中和抗體亦較16歲以上人士高倍多。有中學生表示擔心疫苗副作用,視乎情況考慮接種。 12歲的陳同學說:「我不會冒險。」他表示暫時不會接種疫苗,亦不會因政府禁止未接種人士出入學校而接種。他又說曾有家人接種復必泰後感不適,因此對疫苗欠信心,若更多人接種疫苗後未有不良反應,才會再考慮。 60多歲的鄺婆婆 …
鰂魚涌康怡花園N2座全部居民送檢疫中心隔離21天 消息:政府研已接種疫苗或縮短隔離日數
- 2021-05-05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林穎茵
- 2021-05-05
鰂魚涌康怡花園N2座和薄扶林道118號豪峰由於有外傭個案驗到有變種病毒,所有住戶要送到檢疫中心隔離21天。政府又列明到過35個處所的人,要接受強制檢測,已完成疫苗接種的人可豁免,消息指政府下午會與專家開會,研究已接種兩劑疫苗後,可縮短隔離日數,最快明天公布。 鰂魚涌康怡花園N2座出現外傭確診個案,驗到有N501Y變種病毒株。政府凌晨0時15分起封區,原本9時開始居民要強制檢測。住戶需待所有人有測試結果才能離開,應屆DSE考生接受檢測後需出示陰性結果證明才會獲准考試。但強制檢測開始兩個多小時後,即早上11時半,食衞局隨即宣布,康怡花園N2座 …
【人物專訪:疫下救護 何憂何懼?】
- 2021-02-17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蘇雯慧、梁潔瀅編輯:蘇雯慧、梁潔瀅
- 2021-02-17
近日,有消防員確診新冠肺炎。而過去一段時間,曾經有沙田、青衣、牛頭角和港珠澳大橋消防救護站的救護員染疫。 這些消防救護員,一年要處理近三萬宗同疫情相關的召喚。跟病毒日夕相對,到底,他們有何心路歷程和經歷呢?他們又如何保護他人、保護自己呢? 記者:蘇雯慧 梁潔瀅 指導老師:呂秉權
【財政預算案 · 醫療】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增醫療資源 人才挽留措施舊酒新瓶
- 2020-03-12
- 新報人
- 記者:鄺泳珊編輯:王思穎
- 2020-03-12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2月26日發表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計劃積極推行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預計可額外提供超過九千張病床及其他新增醫療設施,足以應付直至2036年的預計服務需求,而政府來年將會向醫管局提供合共750億元經常撥款。 樂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 盼政府改善結構性問題 繼2016年推出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政府計劃推出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兩個計劃合共提供超過一萬五千張病床,超過九十個手術室,以及其他新增醫療設施。香港專職醫療人員及護士協會幹事劉凱文表示,不少醫院設施及建築都需要翻新,樂見政府推動「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增撥醫療資源。他認為,香港公營醫療系統一直存在結構 …
音樂治療認受不足 長期療程不受支援
- 2020-01-31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郭曉茵編輯:鄭詩敏
- 2020-01-31
音樂治療於國外發展多年,在英、美、澳等國家已有註冊制度確保音樂治療師的專業資格,但香港對於音樂治療的宣傳甚少,加上未納入醫管局架構,故其認受性不足。香港對於音樂治療沒有明確的定位,導致音樂治療師的工作不穩定,患者亦會因為政府對職業的支持不足而難以得到長期治療。醫院管理局回應指,在考慮採納新的醫療服務時,會以公共資源為原則進行研究。 樂音治療疾病 從中找到快樂 音樂治療是利用樂音和節奏對患有心理或身理疾病的患者進行治療,患者能夠透過音樂治療舒緩病情,其的治療範疇很廣,包括自閉症、過度活躍症、發展遲緩、情緒控管、老人癡呆症等等。患者在治療期間,能夠透過樂音、節奏來改善肢體、表達溝通、社會行為等方面 …
中醫學生強制「送中」實習 收死亡恐嚇求助無門
- 2019-10-30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林芷淇、郭曉茵編輯:張潔榆、林苑荇
- 2019-10-30
反送中運動現時為止已超過100天,連串示威帶來社會不穩,而白色恐怖、政治審查、警察濫權等質疑,更引起不少市民憂慮。 據《立場新聞》報道,在八月初,一名中大修讀中醫課程的碩士生在中國內地實習期間被捕,被檢查手機內有否與反送中相關的內容。此事激起各學院內中醫學系學生極大迴響,不少人擔心香港學生到內地實習是否不再安全,亦有學生曾經收到死亡恐嚇。有意見質疑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規定在內地中醫院實習的要求,是否不可取締。中管會則指,暫時沒有途經幫助受影響學生,短期內不會更改規定。 內地實習收逾百死亡恐嚇 自我審查籠罩中醫院 陳樂行是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系五年級學生,他早在兩年前已深切體會到香港學生到 …

【財政預算案】第二個十年計劃建新醫院 醫療開支再創新高
- 2018-02-28
- 新報人
- 記者:鍾嘉堯編輯:鍾梓儀
- 2018-02-28
在本年度,政府經常開支繼續增加,在過去十年平均增加7%。醫療服務需求仍是政府需要急切解決的問題,當中2018/19年度的公共醫療開支為712億元,較上年增加13.3%,佔整體政府經常開支17.5%。 撥三千億冀增四千病床 本年度預算案額外預留3,000億以用作籌備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及改善現時衛生署診所設施。第二個十年發展計劃內容包括,研究現址重建瑪嘉烈醫院和屯門醫院、在京士柏用地(即伊利沙伯醫院現址)興建新醫院,以及擴建北大嶼山醫院,預計可加設3,000至4,000張病床。 醫管局撥款增加近60億元 醫管局在2018/19年度的經常資助提高近60億元,以增加病床數目、手術室節數、普通科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