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文化

港聞

【文化專題】戲假情真「因戲生情」——疫情下劇本殺成新興娛樂

  • 新報人
  • 記者:容 嘉儀、吳佩怡編輯:符 芷琳
  • 2022-11-11

 「我覺得情緒是騙不了人的,一起笑一起哭,大家都放下了戒心,雖然互不相識,但距離很近。」——「劇本殺」的出現,讓一群素未謀面、只為組隊遊戲的人在疫情的陰霾下意外地成為了彼此的朋友、情人。 劇本殺是一款真人角色扮演及推理遊戲,起初以圍繞兇殺案為主。玩家會被分配劇本,他們須通過扮演角色來還原故事,並進行討論,找出劇中案件的兇手,但劇本種類漸趨多元化,題材包括懸疑推理、情感和驚悚等,玩家要找出線索,透過討論完成任務。 劇本殺成新興娛樂      作玩家疫情消遣出口 劇本殺(Live Action Role-Playing,簡稱LARP)源於歐美的實景推理遊戲「謀殺之謎」,要求玩家推理解謎,與「三國殺 …

港聞

《蝙蝠俠:黑夜之神》被取消放映楊潤雄:不是我的政策局決定

  • 記者:張 發兒編輯:李 朗僑
  • 2022-10-21

曾在港取景的《蝙蝠俠:黑夜之神》原訂下周四於一個戶外活動中播放,惟主辦方臨時接獲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通知,禁止上映。文化體育及旅遊發展局局長楊潤雄今(21日)在施政報告記者會上回應指,停播決定與文化局無關,現時已有制度決定電影是否適合播放。另外,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指,政府日後引入創科企業時,能否「為香港帶來GDP增長」將會是其中一項重要指標。 據美國彭博新聞社報道,通訊事務管理局轄下的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禁止下周四一個戶外活動中播放 2008 年上映的《蝙蝠俠:黑夜之神》,外界質疑港府以「國家安全」為由作電影審查。 楊潤雄於會上被問到此事時,指停播決定不屬於自己的政策局範圍 …

港聞

推多項文化措施 打造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施政報告公布多項文化措施,希望推動本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記者:蔡松運  編輯:李佩珈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BNN #廣播新聞網 #施政報告 #施政報告 #文化 #演藝學院 #博物館 #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港聞

中環街市明起一連14日舉行啤酒節 有市民無懼疫情冀與親友暢飲

  • 新報人
  • 記者:賴 小苡編輯:符 芷琳
  • 2022-10-17

中環街市明(18日)起一連14天舉行啤酒節活動,設攤位遊戲、音樂表演及玻璃彩繪工作坊,市民可購票入場。活動負責人稱有信心在疫情下仍可吸引人流,預計活動能順利進行。亦有市民表示有意欲參與,不擔心疫情。 中環街市首次舉辦啤酒節,中環街市副總經理鍾詠婷表示,希望將德國傳統文化活動「慕尼黑啤酒節」,混合香港本地小食,帶出人與人之間「情」的聯繫。眼見通關在即,她期望可以向旅客「說好香港故事,說好香港文化」。   場內不少市民均表示有興趣參與是次活動。張小姐說,過去曾參與其他地方的啤酒節,喜歡與親朋好友一同暢飲的氣氛,因此對此次活動感興趣。另一位市民譚先生則表示,平日有喝啤酒的習慣期待與伴侶一起 …

專題

港星帶動本地流行文化 疫情無減港人追星熱潮

  • 新報人
  • 記者:文 樂瑤、廖珮言編輯:姚超雯
  • 2022-05-29

「So I say I love you 只有愛恆久不枯」這句歌詞相信不少香港人耳熟能詳。香港流行音樂文化再度興起,本土明星亦重新回到鎂光燈下,他們的一舉一動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隨之而來的追星熱潮亦引人注目。明星代言的產品常被粉絲一掃而空,在街上的宣傳廣告成為熱門的「打卡位」、港人的「朝聖」之處。疫情下現場追星活動減少,但粉絲追星熱度反增,是什麼再次燃起港人的追星欲望呢? 社運引大眾關注本土文化 「貼地」明星成流行文化代表 本地明星的風頭無兩,男子偶像團體Mirror更是風靡全港,有學者相信,這是香港的本地文化重獲大眾重視的表現。澳門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專門研究流行文化的學者李展鵬認為,「明 …

專題

本地篆刻家堅持人手雕劃 盼篆刻手藝薪火相傳

  • 新報人
  • 記者:林 澤鋒、何 嘉龍編輯:盧穎彤、謝逸萍
  • 2021-12-27

印石、刻刀、印泥、小楷毛筆、砂紙、硯台、墨等,是每位篆刻家的必備工具。製作篆刻印章時,先要用砂紙磨平印石印面,令其變得光滑;其次摹寫印稿,在印石上畫出印面的輪廓;然後用奏刀在印面上刻印,刻出字體後清理石面上的碎石,避免石屑破壞印泥,影響加蓋印章的效果;最後,視乎線條的粗幼及整體結構,再作修改。經過數個步驟後,一枚篆刻印章自此誕生。製作一枚小小的印章,不但講求師傅的雕刻手藝,而且講求匠人堅持。   將情感轉化為刻印  陰陽印章效果顯不同 鄭榆是一名當代篆刻家,在台灣藝術大學留學時主修「書畫印」,書法、水墨、印章都是他的學習範疇,而他卻醉心鑽研「篆刻」;大學畢業後,他選擇回流返港,把自己 …

港聞

蘭桂坊首間CBD咖啡店開幕 店主:CBD不是大麻但避免過量攝取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蘇啟康
  • 2021-10-27

中環蘭桂坊首間出售含大麻提取物大麻二酚(Cannabidiol,下稱「CBD」)飲料及食品的咖啡店今(27日)正式開幕。店主李玥穎指 ,希望咖啡店能為大眾提供一個輕鬆的聚會空間,正面推廣CBD飲食文化。有市民表示儘管食用含CBD成份的食品不會令人上癮,惟自己也不會嘗試,因擔心身體會對CBD產生依賴。 目前CBD在港屬合法植物成分 ,李玥穎稱,開辦咖啡廳是為了向大眾介紹CBD不等同危險藥物大麻,能在不令人上癮的情況下紓緩痛楚和壓力。她認為許多疾病不能單靠藥物醫治,惟CBD卻能幫助減輕症狀。她續稱,雖然CBD不會令人上癮,但過量攝取則會對人體產生輕微副作用,如肚瀉等。李玥穎提及,曾有客人在她創辦的 …

中環街市活化後試業首日人流旺 商戶冀港人多支持

  • 2021-08-23
  • 新報人
  • 記者:潘明卉編輯:王春媚
  • 2021-08-23

  關閉18年的三級歷史建築中環街市經市建局修復活化後,今日(23日)開幕試業,大批市民到場參觀,現場一度十分擠迫。有商戶對未來營運持樂觀態度,指疫情下中環街市或能成為熱門景點,吸引港人前來消費。但亦有市民指商戶欠缺特色,難吸引再次光顧。     歷史價值吸引進駐  商戶:疫情下「有危就有機」 中環街市活化後,除零售及餐飲,亦有展覽及表演場地,首階段試業已吸引70多間商戶進駐。推動長者就業的社企「銀杏館」也在街市開士多,行政總裁麥敏媚指,中環街市集歷史價值、香港人回憶及懷舊於一身,十分切合社企推動長者就業的信念。麥敏媚指中環街市陪伴許多長者成長,長者對重遊舊地都感 …

跌打制度漸趨西化 傳統手法恐不復見

  • 2019-10-09
  • 新報人
  • 記者:王思穎編輯:張潔榆
  • 2019-10-09

跌打是一門傳統中醫技術,不論跌傷、扭傷、撞傷、碰傷,香港人都會向跌打醫師求醫,醫館時常門庭若市。中醫註冊制度實施後,為跌打文化帶轉變,學習跌打由師徒制轉為學院制,有骨傷科醫師認為此舉能確保醫師質素,但有跌打師傅擔心傳統的跌打技術因此失傳。 力爭上游 與時代緊扣 在大埔廣福道遊走,一股濃郁中藥味撲鼻而來,抬頭督見「趙文發醫館」的招牌高高掛在門上。招牌有點變黑,是醫館經歷滄海桑田的痕跡,也是師傅經驗的證明。踏進醫館,環顧四周,擺有兩張被病人坐滿的長椅、一輛放滿藥酒的多層推車、牆上掛著寫有「骨科聖手」的鏡面,是傳統而熟悉的跌打醫館。 跌打醫師趙文發因一次受傷立志成為跌打師傅。他小時候因一次跆拳道練習 …

街角舞出浮光掠影 港產 Poi 藝人歎仍屬小眾

  • 2017-10-31
  • 新報人
  • 記者:鍾梓儀編輯:陳樂彤
  • 2017-10-31

旺角行人專用區平日吸引不少街頭表演和廣場舞人士聚集,這夜卻添上迷幻的電子音樂。一身民族風打扮、長髮蓄鬚的藝人隨音樂舞動,火光在空中搖曳,以幾何 圖案劃破旺角黑夜。揉合了現代科技與原始氣息的 Poi 在香港雖不被重視,但仍有人奮力表演,望他日港人能雅俗共賞,共同享受一場視覺饗宴。 傳統毛利人藝術 混合電子幻化新潮流 Poi 一詞出自紐西蘭毛利語(Maori),指由繩子兩端接上球體製作而成的表演道具,亦可引伸為毛利人轉動手中道具,配合說唱的集體舞蹈。傳到西方後,Poi 演變得個人化和多元化,發展出各式各樣的表演形式,如強調道具和身體接觸的 Contact Poi、利用真火表演的火舞(Fire 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