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中

按下相機快門 紀錄社會變幻 陳朗熹
- 2015-04-13
- 人物
- 新報人
- 2015-04-13
二十世紀著名的戰地記者羅伯特·卡帕曾說:「如果你的照片不夠好,是因為你不夠近。」近年,各種社運爆發的街頭猶如戰場,攝影記者為了捕捉事件爆發的瞬間,往往要與示威者一起衝到最前線。二十歲的陳朗熹(Hei)在年半前成為一名網絡媒體記者,採訪過佔領運動和台灣氣體爆炸意外等重大的社會事件。他秉持著對新聞行業的熱誠,儘管沒有受薪,也堅持用相機記錄鏡頭前的畫面。

人老心不老 身體力行表達政治訴求
- 2015-03-01
- 專題
- 新報人
- 2015-03-01
長者政治參與的形象多與「維園阿伯」及「建制派的蛇齋餅棕」掛勾,但隨著各種社運爆發,他們的身影漸漸在不同政治活動上出現。因參與雨傘運動而為人熟悉的細黃伯至今仍堅守添美新村,繼續為公義發聲。除了一班上街爭取民主的長者外,政治版圖另一端有反對泛民的長者用筆桿發聲,表達不滿。

曾:佔領造成內傷 政府2.9億支援受影響行業
- 2015-02-25
- 新報人
- 2015-02-25
2015-2016年財政預算案今日出爐,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一開始便提及佔領運動阻礙政府施政,損害香港穩定、守法、高效的國際形象,造成「內傷」,又表示佔領行動對旅遊、酒店、飲食、零售和運輸等行業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政府支援受佔領影響行業 業界回應好壞參半
- 2015-02-25
- 新報人
- 2015-02-25
佔領運動後,政府無論在施政報告或今日公佈的財政預算案均刻意提及佔領損害本港經濟及國際形象,更推出短期支援措施,協助受影響行業。

傘落區議會-經驗不足成阻礙
- 2015-02-23
- 專題
- 新報人
- 2015-02-23
歷時79天的雨傘運動,隨著留守銅鑼灣的佔領者高呼「我要真普選」被警方帶走而落幕。不夠一個月,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便向國務院提交民情報告,隨即宣布啟動政改第二輪諮詢。但一班佔領者為延續民主運動的理念,嘗試將抗爭的戰場,從街頭轉入制度體系,由佔領區搬到區議會選舉。但有議員卻認為,大部份參選人士只參與過「雨傘運動」,在地區議題上沒有往績,難能說服區內市民投他們票。


學舌鳥為嘲諷而生為自由活
- 2015-02-23
- 人物
- 新報人
- 2015-02-23
「日日去鳩嗚,我謝絕你監管」,一句睇到都覺得「有聲」的歌詞,再配以入型入格的模仿,一段《日日去鳩嗚》「華仔落場版」MV讓製作團隊「學舌鳥」 (Mocking Jer)頓成網路紅人。最近更跟「墳場新聞」合作拍動新聞,一於繼續謔不公、諷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