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童年回憶四驅車 兩代同玩無代溝
- 2023-03-13
- 港聞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譚美兒、Wai Yu WAN編輯:Bruce Lui
- 2023-03-13
【童年回憶四驅車 兩代同玩無代溝】 因疫情停辦三年的,迷你四驅車香港杯賽事 近日復辦,頭三名港澳「車手」可以代表香港,出戰七月在泰國舉行的亞洲挑戰賽決賽,同數十個國家的選手一決高下。由於久未上陣,部分香港「車手」,仍需時間熟習賽道。 記者:譚美兒、尹慧瑜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四驅車 #迷你四驅車 #田宮四驅車香港杯 #模型車 #童年回憶 #STEM #疫情 #香港 #澳門
BNN總動員:無罩第一天
- 2023-03-01
- 港聞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陳感恩、陳佩彤、陳天朗、鄭芷棠、蔡松運、Cheuk Tung IU、劉盈希、李皓然、Felix LEUNG、李靜琳、Tin Ching Thira PANG、蕭詠嵐、蘇博韜、譚美兒、Wing Yan TANG Wing Yan、Wai Yu WAN、黃淳謙、Sze Sheung WONG、Phoenie Tianyu ZHANG編輯:Bruce Lui
- 2023-03-01
歷時近2年零8個月的口罩令,今日解除。市面有罩、無罩交錯。 廣播新聞網19位記者,由凌晨零時起,走進香港不同角落和階層,捕捉香港人如何 迎接「無罩時刻」。由自己家、到街市再到迪士尼;由小學生、遊客到露宿者;由口罩廠、法院再到醫院。當中有多少面孔、笑容,三年來你一直久遺呢? BNN為大家誠意呈獻,「無罩第一天」。 記者:陳感恩、陳佩彤、陳天朗、鄭芷棠、蔡松運、姚卓彤、劉盈希、李皓然、梁獻樂、李靜琳、彭天晴、蕭詠嵐、蘇博韜、譚美兒、鄧穎欣、尹慧瑜、黃淳謙、王思瓖、張天逸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 …
【2023財政預算案】電影業界對政府注資五億 創意產業表歡迎 望簡化申請程序
- 2023-02-22
- 港聞
- 記者:柯 慕蓉、賴 嘉怡編輯:吳 樂童
- 2023-02-22
陳茂波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公布,注資五億支持「創意智優計劃」有電影業界人士表示歡迎,認為現時業界有人才獨缺資金,注資幫助香港影視業發展,但亦有業界認為政府應簡化資助計劃申請手續,加快進度。 前無綫電視戲劇組高級編導黃建勳表示現時業界不缺影視題材和人才,唯缺資金, 希望計劃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高級講師王悅指出,產業發展並非單靠注資就能解決。她表示,申請資助手續繁複,同時認為「擅長撰寫計劃書的人可能更容易申請到資助」,使「真正」需要幫助的導演得不到計劃支持。王悅期望政府簡化業界相關資助計劃的申請手續,並減少對拍攝題材的限制,創作環境更自由方能幫助電影業界蓬勃發展 …
Hello Hong Kong 宣傳差距逐點講
- 2023-02-15
- 港聞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蕭詠嵐、李皓然、Felix LEUNG、黃淳謙編輯:Bruce Lui
- 2023-02-15
Hello Hong Kong!政府花巨額公帑宣傳復常,郭富城、陳慧琳、鄭秀文,石板街、報紙檔、茶餐廳、西九龍,處處活力十足,人人無拘無束。到底,現實版的Hello Hong Kong 同宣傳有何差距呢? 記者:蕭詠嵐、李皓然、梁獻樂、黃淳謙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hellohongkong #李家超 #你好香港 #石板街 #西九龍文化區 #冰室 #報刊 #郭富城 #陳慧琳 #AaronK …
【新聞專題】慈雲山、新蒲崗垃圾堆積未列入「衞生黑點」 議員助理批「黑點」定義含糊促交代準則
- 2022-11-07
- 社政
- 新報人
- 記者:張 智傑、賴 小苡編輯:梁倩穎、朱 家頤
- 2022-11-07
政府早前宣布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政府打擊衞生黑點計劃」(下稱計劃),首階段打擊及清潔逾600個指定衞生黑點,並設熱線供市民舉報。惟本報發現,黃大仙區部分地點有垃圾堆積問題,卻未被列入衞生黑點名單。有居民指相關地點衞生一向惡劣,本報致電舉報熱線,但名單至今未更新。政府表示黑點名單是根據各界人士的投訴及意見而界定,但並無交代多少宗投訴或有什麼明確準則才會列入黑點。 黃大仙區議員助理鄭詩陶批評衞生黑點的定義模糊,促政府提高透明度予公眾得悉準則。 記者︰張智傑、賴小苡 編輯︰朱家頤、梁倩穎 慈雲山長年黑點沒列入「黑點」名單 前區議員形容為「笑話」 計劃首階段於8月14日正式展開,重點打擊663個存有 …
中環街市明起一連14日舉行啤酒節 有市民無懼疫情冀與親友暢飲
- 2022-10-17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賴 小苡編輯:符 芷琳
- 2022-10-17
中環街市明(18日)起一連14天舉行啤酒節活動,設攤位遊戲、音樂表演及玻璃彩繪工作坊,市民可購票入場。活動負責人稱有信心在疫情下仍可吸引人流,預計活動能順利進行。亦有市民表示有意欲參與,不擔心疫情。 中環街市首次舉辦啤酒節,中環街市副總經理鍾詠婷表示,希望將德國傳統文化活動「慕尼黑啤酒節」,混合香港本地小食,帶出人與人之間「情」的聯繫。眼見通關在即,她期望可以向旅客「說好香港故事,說好香港文化」。 場內不少市民均表示有興趣參與是次活動。張小姐說,過去曾參與其他地方的啤酒節,喜歡與親朋好友一同暢飲的氣氛,因此對此次活動感興趣。另一位市民譚先生則表示,平日有喝啤酒的習慣期待與伴侶一起 …
港星帶動本地流行文化 疫情無減港人追星熱潮
- 2022-05-29
- 專題
- 新報人
- 記者:文 樂瑤、廖珮言編輯:姚超雯
- 2022-05-29
「So I say I love you 只有愛恆久不枯」這句歌詞相信不少香港人耳熟能詳。香港流行音樂文化再度興起,本土明星亦重新回到鎂光燈下,他們的一舉一動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隨之而來的追星熱潮亦引人注目。明星代言的產品常被粉絲一掃而空,在街上的宣傳廣告成為熱門的「打卡位」、港人的「朝聖」之處。疫情下現場追星活動減少,但粉絲追星熱度反增,是什麼再次燃起港人的追星欲望呢? 社運引大眾關注本土文化 「貼地」明星成流行文化代表 本地明星的風頭無兩,男子偶像團體Mirror更是風靡全港,有學者相信,這是香港的本地文化重獲大眾重視的表現。澳門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專門研究流行文化的學者李展鵬認為,「明 …
【紀錄片:LGBT「港」結婚】
- 2021-12-31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鄧栩晴編輯:鄧栩晴
- 2021-12-31
同性婚姻在香港不合法,疫情下又難到海外註冊和辦婚禮,LGBT伴侶「講」結婚多年,要在「港」結婚,他們就有新選擇。 有婚禮統籌公司推出遙距婚禮,LGBT伴侶即使身在香港,其婚姻亦能得到接納同性婚姻國家和地區的認可;有基督教教會為他們提供結婚證書和舉辦婚禮。 平權的路上,LGBT伴侶即使有新選擇,有人認為社會仍然充斥着有色眼鏡和反對聲音,他們又會如何面對呢? 記者:石卓穎、鄧栩晴 指導老師:趙麗如 緊貼更多資訊:https://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立會選舉廉署「總動員」監察票站 協助處理投訴查詢
- 2021-11-17
- 社政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謝逸萍
- 2021-11-17
立法會選舉將於下月19日舉行,為《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修訂後首個選舉,廉政公署(以下簡稱「廉署」)在投票當日派遣約800名人手到全港票站處理市民查詢、投訴和執法。廉署社區關係處處長何渭枝呼籲,市民切勿隨意在網上轉發任何企圖煽惑他人不投票或投無效票的貼文,以免誤墮法網。 廉署人員將於選舉當日,到部分票站監察投票及點票程序,以審視防止貪污舞弊的措施是否足夠。廉署亦指,會密切留意網上意圖煽惑他人杯葛選舉、及故意防礙他人投票的言論,並增設24小時舉報中心。此外,廉署製作了新修法例的宣傳資料,將於當日在全港600多個票站派發,以提醒市民及票站人員有關法例的詮釋。何表示,「今次係完善 …
【2021施政報告】關注老人團體: 合併長者生活津貼治標不治本 需完善安老政策
- 2021-10-06
- 社政
- 新報人
- 記者:潘明卉、姚超雯編輯:謝逸萍
- 2021-10-06
林鄭月娥今(6日)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宣佈將在明年下半年合併普通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下稱「長生津」),劃一採用普通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居港滿一年的合資格申請人可領取高額津貼。有長者認為合併長生津仍不足以應付生活開支,另有不合資格的長者希望政府可放寛資產限額。老人權益中心主席張繼炳指,安老津貼政策欠前瞻性,受惠長者人數有限。 現時申領普通長生津的單人資產限額為36.5萬 ,67歲的梁婆婆現租住在58年樓齡的私樓,即使政府放寬申請長生津的資產限額,惟她不符合申領津貼資格。她現時每月需繳付7000元房租,以及約4,500元的生活費,目前單靠儲蓄只勉強應付生活開支。「政府應該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