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醫生示範同時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 稱安全及不影響免疫力
- 2022-10-05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陳 歴編輯:陳洛蕎
- 2022-10-05
隨著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冬季爆發流感風險或增加。明日(6日)起,年齡介乎6個月至未滿12歲兒童,及年滿50歲以上香港居民,可經政府網上系統預約免費接種新冠和流感疫苗。 負責營運3間接種站的尚至醫療,其醫務總監郭寶賢及副總監何學工指,同時接種兩種疫苗不會影響疫苗的免疫能力與安全,而且有助減低患重症風險,呼籲市民本月內打齊兩款針。 郭寶賢表示,市民經網上預約接種新冠疫苗後,工作人員會詢問接種者是否需要同時接種流感疫苗,若事前沒有預約接種流感疫苗,也能即場決定是否一併接種。至於不合資助資格的市民則可自費打流感針,惟不能單獨預約接種流感疫苗。 市民在接種疫苗時可採用「左流右新」,即左手接種流感針、右 …
調查:疫情令受訪者捐血次數減六成 醫生憂失捐血習慣疫後難重拾
- 2022-10-04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吳佩怡編輯:黃 可兒
- 2022-10-04
香港臨床血液管理學會(下稱學會)今(4日)發表一項調查,發現過往有捐血的受訪者在疫情期間捐血次數大減六成,當中38%人表示擔心外出受感染及沒有心情而減低捐血意欲,另外有逾8成人指即使疫情緩和,也不會重拾捐血習慣。 學會於本年7月委託了香港民意研究所,以問卷形式訪問了452名18至50歲市民,當中有63%受訪者曾捐血,近8成人不是定期捐血者。曾捐血的受訪者在首4波疫情,捐血次數大減6成,由疫情前平均每年1次減至0.4次;在第5波疫情的高峰期,更有87%人沒有捐血。 學會主席鄭鴻佳認為,疫情令捐血次數下降。 調查顯示,近四成曾捐血受訪者因疫情降低捐血意欲,當中 71%擔心外出受感染、68%則因疫情 …
城大師生研發低成本負壓空氣盾裝置 望有助降低院舍傳播
- 2022-04-19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李 駿迪編輯:尹寶盈
- 2022-04-19
第五波疫情下,安老院舍爆疫成重災區,部分院舍的設計亦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香港城市大學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師生早前合作,義務研發低成本且取材方便的「D.I.Y.負壓空氣盾裝置」。團隊希望能透過裝置,改善院內空氣質素,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 負壓空氣盾裝置由紙板、鋁管製作而成,針對進行臨時隔離的長者而設計。組織研發小組的城大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教授鄒經宇解釋,每個裝置連空氣淨化機,成本大約為2,500元,以低成本、容易取得的材料組裝而成,令有需要的使用者能輕易能自行製作,可用於院舍及家中。裝置的原理為安排長者上半身躺進裝置內,透過兩旁的鋁管將呼出的空氣傳送到空氣淨化機,並經過過濾後排出,讓染疫的長者 …
門診轉為指定診所哮喘患者覆診難 關注團體促將病人轉到私家跟進
- 2022-03-30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李 駿迪編輯:潘明卉
- 2022-03-30
本港疫情嚴重,不止影響港人日常生活,更影響長期病患的治療進程。香港哮喘管理關注工作小組(下稱哮喘關注小組)今日(30日)指出,疫情下哮喘患者因難以到普通科門診覆診而自行購藥,恐增用藥出錯的風險。該關注小組又批評目前醫療系統對哮喘病的管理不完善,冀當局緊急將哮喘病跟進治療加入公私營協作計劃,令病人可在私營醫療機構覆診。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則建議,長遠要盡快將相對安全的ICS-formoterol,即含類固醇的吸入式藥物納入《藥物名冊》中的通用藥物,容許普通科門診處方。 普通科門診服務受阻 用藥指引及支援不足 因應疫情惡化,醫院管理局轄下共73間普通科門診,現有23間轉為新冠個案指定診所,有14間停 …
【2022年財政預算案】逾百億做檢測買疫苗 社協批無助基層市民
- 2022-02-23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朱 家頤、廖珮言編輯:尹寶盈
- 2022-02-23
因應第五波疫情持續惡化,《財政預算案》今(23日)宣布撥款逾600億助抗疫,包括興建隔離設施、逾百億採購快速測試劑等抗疫物資及增購疫苗等。政府欲「谷針」,但專家認為要提升長者接種率仍有困難,亦有社區組織批評抗疫政策未能有效幫助基層市民。 港府再度撥款「谷第三針」 專家稱長者接種率趕不上疫情 《預算案》增撥60億元購買疫苗,希望提升「加強針」(即注射第三針新冠疫苗)的接種率。中大生物醫學院院長陳文樂表示,推行「加強針」對控制第五波疫情有一定作用,能有效預防重症。但他認為政府應針對高危人群,加大推廣接種疫苗的力度,特別是老人家。他形容Omicron疫情「快來快去」,而老人群組是目前的大問題。 根據 …
自願癌症篩查比率較疫情前下跌逾4成 香港防癌會望政府多作宣傳
- 2021-12-12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廖珮言編輯:倪禮碧
- 2021-12-12
香港防癌會今(12日)發表調查結果,發現市民在疫情下自願做癌症篩查比率較2019年下跌超過4成,其中長者癌症篩查率跌幅更達5成。報告指出,逾半受訪者擔心在疫情高峰期進行癌症篩查會增加感染風險,而減少篩查次數。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廖敬賢認為,市民未能及早發現癌症會延誤診治,長遠影響病人健康並對公共醫療造成負荷。他建議政府應全面恢復癌症篩查服務中心的運作,以鼓勵市民定期進行癌症篩查。 香港防癌會在10月31日至11月15日期間,訪問約1,000名市民,了解他們對接受自願癌症篩查的意願。調查結果顯示,透過大腸鏡檢查大腸癌的篩查比率跌幅為44%,跌幅在各項癌症篩 …
港大成立癌症綜合關護中心 助康復者管理術後副作用
- 2021-12-07
- 港聞
- 記者:徐 尹恩編輯:盧穎彤
- 2021-12-07
香港大學(下稱:港大)醫學院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成立癌症綜合關護中心,是全港首間公營癌症復康診所。診所協助支援癌症患者在接受癌症治療後出現的副作用,以及提供個人化的飲食和運動建議,長遠有助癌症患者重拾健康生活模式。 復康診所向512名癌症康復者進行評估,發現當中近三成參加者表示有嚴重症狀困擾,例如:睡眠障礙和神經病變。全部參加者均至少有一項健康指標不達標,包括:體重指數(BMI),診所將安排護士對患者進行術後副作用管理,並提供為期五年的定期跟進,以及制定減磅計劃以提高癌症康復者的生活品質。 公共衛生學院衛生醫學講座教授梁卓偉表示,近年本港提供的癌症復康服務存在漏洞,需要設立「以人為本 …
蘭桂坊首間CBD咖啡店開幕 店主:CBD不是大麻但避免過量攝取
- 2021-10-27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蘇啟康
- 2021-10-27
中環蘭桂坊首間出售含大麻提取物大麻二酚(Cannabidiol,下稱「CBD」)飲料及食品的咖啡店今(27日)正式開幕。店主李玥穎指 ,希望咖啡店能為大眾提供一個輕鬆的聚會空間,正面推廣CBD飲食文化。有市民表示儘管食用含CBD成份的食品不會令人上癮,惟自己也不會嘗試,因擔心身體會對CBD產生依賴。 目前CBD在港屬合法植物成分 ,李玥穎稱,開辦咖啡廳是為了向大眾介紹CBD不等同危險藥物大麻,能在不令人上癮的情況下紓緩痛楚和壓力。她認為許多疾病不能單靠藥物醫治,惟CBD卻能幫助減輕症狀。她續稱,雖然CBD不會令人上癮,但過量攝取則會對人體產生輕微副作用,如肚瀉等。李玥穎提及,曾有客人在她創辦的 …
飛利浦睡眠呼吸機回收處理消極 事主苦等四個月仍無果
- 2021-10-24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李 駿迪編輯:梁沅婷
- 2021-10-24
衛生署早前接獲生產商飛利浦通知,指其睡眠呼吸機中的隔音泡棉可能出現降解,變成微小粒子並經裝置進入使用者肺部,長期使用對身體有害。飛利浦於4月提出回收計劃,但有事主迄今仍未獲回收涉事機型。 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下稱:民建聯婦委會)接獲多宗求助,指事主在得知所購入的飛利浦睡眠呼吸機可能釋出化學氣體,需進行回收,但事隔四個月仍未接獲生產商及代理商通知有關回收事宜。民建聯婦委會今(24日)召開記者會,批評生產商飛利浦「不負責任」,促飛利浦盡快處理回收事宜。 患有睡眠窒息症的蘇小姐購入涉事呼吸機半年,最近才得悉呼吸機中的隔音泡棉有問題。當蘇小姐向零售商查詢時,獲告知事件不屬於一般保養,不獲更換。蘇小姐 …

【2021施政報告】增設康健中心加強醫社合作 檢討基層醫療服務
- 2021-10-06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何 嘉龍、黎 冬晴、徐 尹恩編輯:廖子晴、高諾恆
- 2021-10-06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中提及,於葵青、深水埗、黃大仙、屯門、南區及元朗已經或者將會設立地區康健中心,並於另外11區設立地區康健站。根據食物及衛生局網站的資料,葵青、深水埗、黃大仙、屯門四個康健中心已有營運商負責,而南區及元朗的康健中心於今年七月至八月進行招標,預計兩個中心可於明年營運。 另外,施政報告中提及,政府亦會檢討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及管治架構,以減輕人口老化對醫療服務所帶來的壓力。她指,食物及衛生局會跟進2017年發表的《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中的多項建議,包括:修例容許沒有醫生轉介的市民直接接受醫療服務,避免延誤治療。 此外,為促進中醫業界長遠發展,政府將興建中醫醫院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