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港聞

黎智英案保釋上訴終院今審理 大批記者市民到法院聽審 (09:40)

  • 新報人
  • 記者:陸清暐、鄧澤旻編輯:趙婉婷
  • 2021-02-01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還押至今早(1日),終審法院正式審理律政司就黎智英保釋候審的上訴。今早9時15分,黎智英由最高級別囚車「鐵甲威龍」送抵法院。 開庭前,過百市民及記者在法院門外排隊等候取籌聽審,亦有數十名記者於終審法院近遮打花園門外聚集,等候拍攝黎智英步出囚車的一刻。

【財政預算案 · 醫療】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增醫療資源 人才挽留措施舊酒新瓶

  • 2020-03-12
  • 新報人
  • 記者:鄺泳珊編輯:王思穎
  • 2020-03-12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2月26日發表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計劃積極推行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預計可額外提供超過九千張病床及其他新增醫療設施,足以應付直至2036年的預計服務需求,而政府來年將會向醫管局提供合共750億元經常撥款。 樂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 盼政府改善結構性問題 繼2016年推出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政府計劃推出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兩個計劃合共提供超過一萬五千張病床,超過九十個手術室,以及其他新增醫療設施。香港專職醫療人員及護士協會幹事劉凱文表示,不少醫院設施及建築都需要翻新,樂見政府推動「十年醫院發展計劃」,增撥醫療資源。他認為,香港公營醫療系統一直存在結構 …

【財政預算案 · 教育】教育開支下降引教育界憂慮 學生對教育措施反應不一

  • 2020-03-11
  • 新報人
  • 記者:黃逸沂編輯:王思穎
  • 2020-03-11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2月26日發表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將撥款提高各方面的實習名額,當中包括撥款四千萬予本地大學STEM課程的本科及研究生安排短期實習,以及把政府及公營機構的短期實習名額增至近五千個。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今年新增的教育政策和「經常開支」太少,「總開支」下跌亦引起擔憂。 教育「總開支」負增長    下降趨勢引教育界擔憂 在2020-2021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陳茂波為約二十萬個領取在職家庭津貼和學生資助的合資格低收入家庭發放一筆過特別津貼。他表示,政府也會為參加二零二一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當中的開支涉及一億五千萬元。教 …

人物

重慶大廈偏見不再 與港人共患難的印裔社工—Jeffrey Andrews

  • 新報人
  • 記者:叶釗穎編輯:李蕊晴
  • 2019-12-27

重慶大廈外擁擠的人群中,他背著吉他,黝黑的手將一杯水遞至白皙的手中,口 中吶喊著「We Connect!」,他與路過的遊行人土微笑、擁抱、交融。他是土生土長的印度裔香港人——Jeffrey Andrews (Jeff)。作為香港第一位印籍社工,他的成長經歷並非一帆風順,職場生活也困難重重,但在港人面對危難之際,他主動挺身而出,只因他相信社會之中所有人不分彼此,應該互相扶持。 撰文、攝影:叶釗穎 編輯:李蕊晴 重慶「森林」溫暖如家 安慰疲倦港人 「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重慶大廈就是 我又愛又恨的地方。」Jeff在重慶大廈狹窄的商鋪間穿梭,親切地跟每一間店主問好。若遇到老友,他就大步上前給朋友一個 …

專題

全城催淚煙瀰漫 動物受苦誰負責任?

  • 新報人
  • 記者:陶依羚、梁穎童編輯:張潔榆、李蕊晴
  • 2019-12-27

反修例運動爆發至今,警方曾於各區多次發射催淚彈驅散示威者,催淚氣體除了影響市 民 健康,亦令小動物身受其害。催淚氣體攻入家中,有寵物主人的愛貓眼睛及皮膚發炎, 在心理壓力下更患上不治之症,需要花費高達六位數的醫療費診治。有獸醫指出,催淚氣 體可導致動物器官受損,嚴重可致死。面對坊間質疑,漁農處僅回應指氣體影響因情況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記者:陶依羚、梁穎童 編輯:張潔榆、李蕊晴 無毛貓患嚴重眼疾 心理壓力致絕症 反修例運動中示威者「遍地開花」,警方曾經在不 同地區發射催淚彈驅散人群,催淚氣體仍嚴重損害動物健康。7月28日,警方於上環清場行動期間,密集式向民居附近街道發射催淚彈,大量催淚煙直接從 …

專題

亂世中的童心 硝煙下的教育

  • 新報人
  • 記者:黃寶詠、許綽藍編輯:張潔榆、李蕊晴
  • 2019-12-20

「香港人!」這邊傳來一把稚嫩的聲音,清脆響亮。一個小女孩站在遊行人士中間,拖著身旁的母親,水汪汪的眼睛裡載滿堅定,卻不能掩飾那份純真的稚氣。「反抗!」接下來是一群和應的成年人。本港反修例運動持續超過五個月,不時可於集會及遊行活動中發現小朋友的蹤影。兒童對社會運動感到好奇,甚至參與其中,家庭及學校教育都肩負著不可或缺的啟蒙責任。 撰文、攝影 : 黃寶詠、許綽藍  編輯: 林蕊晴、張潔榆 焦糖媽媽:由恐懼到了解抗爭 五年前的雨傘運動,是焦糖媽媽 (化名 ) 第一次帶同兒子上街,兒子當時只有3歲。她形容自己是一名「深黃媽媽」,連兒子睡午覺的時間,也會把握時間推著嬰兒車帶他到金鐘參與遊行。她 …

人物

從自虐到自愛 愛滋病帶菌者的自主人生

  • 新報人
  • 記者:鄧澤旻編輯:鄭詩敏
  • 2019-11-05

先後兩次被男性伴侶性侵,一度覺得自己猶如「慰安婦」的Colby(化名),從一開始對戀愛一知半解的盲目追求,到後來確診染上愛滋病毒,自殺未遂後坦然接受治療,甚至四出分享自己的經歷,希望消除公眾對愛滋病帶菌者的種種誤解。 重新談及這9年間輾轉穿梭於社工、醫生、心理治療師之間的經歷,21歲Colby偶爾仍會雙眼泛淚,但他坦言從未後悔,亦不再為自己身為同性戀及愛滋病帶菌者而自卑,只因這一切皆是他為自己抉擇的人生。 盲目追求「被愛」 用身體換取愛 「真的不知道,為何當初會那麼傻,不好好保護自己。」事隔9年,Colby回想起過往種種,仍然深深自責。他解釋當初對「被愛」與「被保護」的感覺趨之若鶩,「我很想一 …

專題

中醫學生強制「送中」實習 收死亡恐嚇求助無門

  • 新報人
  • 記者:林芷淇、郭曉茵編輯:張潔榆、林苑荇
  • 2019-10-30

反送中運動現時為止已超過100天,連串示威帶來社會不穩,而白色恐怖、政治審查、警察濫權等質疑,更引起不少市民憂慮。 據《立場新聞》報道,在八月初,一名中大修讀中醫課程的碩士生在中國內地實習期間被捕,被檢查手機內有否與反送中相關的內容。此事激起各學院內中醫學系學生極大迴響,不少人擔心香港學生到內地實習是否不再安全,亦有學生曾經收到死亡恐嚇。有意見質疑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規定在內地中醫院實習的要求,是否不可取締。中管會則指,暫時沒有途經幫助受影響學生,短期內不會更改規定。 內地實習收逾百死亡恐嚇  自我審查籠罩中醫院 陳樂行是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系五年級學生,他早在兩年前已深切體會到香港學生到 …

專題

【施政報告 · 房屋】首置9成按揭樓價上限大增 學者憂引發負資產危機

  • 新報人
  • 記者:叶釗穎編輯:麥筠瑋
  • 2019-10-16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提出放寬按揭保險計劃的樓價上限,由現時400萬提升至800萬元。而首次置業人士在可不通過壓力測試的情況下,仍能夠申請最高9成的按揭貸款。 而可申請最高八成按揭貸款的樓價上限則會由600萬元提升至1,000萬元,後者可以包括自用樓換樓按揭。林鄭月娥指出,此政策旨在協助因按保上限而延遲置業的中產及年輕人「上車」。 學者:放寬額度做法合理 惟質疑上升幅度太高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治學系教授葉毅明指出,放寬首置按揭額度會令借貸成本會因而降低,能鼓勵有能力置業的中產入市,「按照目前樓價水平,400萬的按揭樓價已不合時宜,不足夠支付房價,上車樓盤較多介乎600萬至80 …

手牽着手 打破種族隔膜-卡巴迪

  • 2019-05-08
  • 新報人
  • 記者:鍾嘉堯編輯:林浩廉
  • 2019-05-08

從「卡巴迪」三個字,你會聯想到甚麼呢?卡巴迪不是一個地方或人名,而是一項起源於印度的運動,在南亞國家極為普遍。有人類學教授將卡巴迪引進香港,嘗試讓少數族裔以自己的文化,打破種族間的隔膜,融入本地社會。 運動版「麻鷹捉雞仔」考驗團隊默契 卡巴迪在南亞國家極為流行,香港人對此運動卻十分陌生。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兼任教授鄧偉文,在研究少數族裔問題時留意到卡巴迪這項運動。鄧偉文曾研究居港尼泊爾人的濫藥情況,開始思考怎樣在香港推動種族共融,因為做好這方面可以解決很多社會問題。有一次,他參與了中文大學人類學學系的「多元文化行動計劃」,計劃嘗試與香港少數族裔合作推行活動,從而推動種族共融,減少他們在香港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