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人
首日「走塑」快餐店餐具要收費 市民不太適應紙羮、木刀
- 2024-04-22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陳嘉潁編輯:林 葦津
- 2024-04-22
政府由今(22日)起實施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有連鎖快餐店即日起外賣餐具要收費,有市民覺得仍需時間適應紙或木餐具。 嘗試使用紙餐具的Ryan指,以紙或木製的替代餐具不方便使用,影響進食速度,例如紙湯羹在喝湯時會被沾濕,木製的餐具亦難以切開較硬的食物,例如牛扒。 有一名孫女的王女士亦提到替代餐具的質地比較粗糙難用。她曾與孫女用木餐具食咖喱魚蛋,但木製叉未能叉起魚蛋,令她覺得十分麻煩。她認為使用紙或木製的餐具比使用塑膠餐具更不環保,因為後者可以清潔和重用。 小食店東主Dee提到,為支持政府政策,以往均使用竹籤和紙杯代替塑膠產品。惟店舖內仍有尚未用完的膠蓋,Dee表示會在這半年的過渡期中使用剩 …
社企在中大推餐具租借服務 學生稱會試用亦有人憂衞生問題
- 2024-04-19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賴姵伶編輯:柯 慕蓉
- 2024-04-19
本地環保社企ReCube今(19日)宣布聯同六間香港中文大學校園餐廳,於下周一(22日)推出「ReCube校園重用餐具租借服務」,中大學生及教職員購買外賣時,只需掃描二維碼便可免費租借重用餐盒;有學生認為方便,但亦有學生擔心衞生問題。 政府將於下周一實施「走塑」,同日ReCube將在中文大學校內六間餐廳提供重用餐具租借服務。 ReCube聯合創辦人賴瑞芳指借用餐具程序簡單,只需掃描二維碼即可免費租借,使用後無需清潔,只要清空餐盒便可歸還,用家亦可以節省外賣附加費及賺取獎賞,希望可以令更多年輕人改變習慣從源頭減廢。 中大學生Jessica得知ReCube無需收取按金且租用程序不複雜後表示會考慮使 …
【副刊】港素食 點樣食? 志雲大師:隨心而食 初心不變
- 2024-04-17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陳嘉潁、李春燕編輯:黃梓霖
- 2024-04-17
「素食有很多選擇,並不是大眾心目中『食齋就淨係食齋滷味』般單調,其實可以有很多變化。」茹素18年著名節目主持人陳志雲娓娓道來,如今他「隨緣」食素,見到餐桌上有肉食也不避忌。像他一樣的「素食者」應該為數不少,Yunnie是其中之一,她說:「 外出聚餐時望着別人吃肉,自己也想吃,好難戒。」即使他們如今不再長期食素,但素食的初心依舊沒變。 下定決心展開素食之旅 陳志雲視素食為嘗試新生活的方式,談起成功戒肉的原因,他歸功於家居附近一間齋鋪,「那裏的素菜煮得很好吃,一次誤打誤撞去了嘗試,令我發現原來素食並不是我心所想般枯燥無味」;但僅僅一間齋鋪,便可以讓人堅持18年? 言談之間,陳志雲形容自己是一個性格 …
【副刊】音樂-從街頭走上舞台 由表演尋獲商機
- 2024-04-09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馬子釗、曾婥嵐編輯:高詠婷
- 2024-04-09
在旺角街頭,音樂及歌聲不絕於耳,途人不禁駐足觀看。街頭表演(Busking)在香港曾引起爭議—從發牌制度;旺角的「殺街」;再到疫情時限制。然而,疫後街頭音樂迎來新轉機,加上曾是街頭歌手張天賦成功走上頒獎台,街頭表演更令大眾接受。街頭歌手走入商場、餐廳、社交平台和大小舞台,繼續分享音樂,開創另一番事業。 商業市場需求增 街頭歌手有商機 William和Jayden是一隊街頭音樂組合,疫情期間才正式加入街頭表演的行列。Jayden坦言,當初他僅僅是為了「跟風」才開始音樂表演。他表示自己一直 「想做表演,但就沒有適合的平台」,故最終選擇了街頭表演。他們沒想到街頭表演給他們帶來了曝光機會,逐漸在社交媒 …
台灣7.2級地震 港人續出發旅遊
- 2024-04-04
- 新報人
- 記者:劉昉晴編輯:林 幸言
- 2024-04-04
台灣花蓮對開海域在昨(3日)發生7.2級地震,是當地25年來最大規模地震。暫時造成9人死亡,過千人受傷,仍然有人被困。入境處截止今早(4日)共接獲34名在台港人求助,暫時都身處安全地方。大地震後餘震不斷,但仍然有港人選擇按原定計劃繼續出行。 丘先生與太太今(4日)乘坐長榮航空前往台北繼續原定十多天的旅程,兩人表示已取消原訂計劃中前往花蓮的行程,但仍會繼續到台北、高雄和台南等地。丘太太未有因地震卻步:「不害怕,不是去花蓮那邊。」她指台北等地離花蓮有一定距離,所以不太擔心餘震,加上沒有收到航班延期的通知,因此如常出發。 乘搭同一班航班的台南人諸念慈女士本身居住台北,她表示在台北市的朋友都感受到震感 …
等逾一年 跨性別終可改身份證性別
- 2024-04-03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李子昕、林子明、符文詩編輯:伍俊熹
- 2024-04-03
我們上月報道過跨性別人士身份證案終極勝訴一年,仍然未能更改身份證性別,事件有新進展。政府今(3日)宣布即日起,即使未完成整項性別重置手術,只要完成指定的手術改變性徵,及符合資格準則和要求,就可以申請更改身份證性別。 政府說會處理之前已經接獲但尚未審批的申請,並會主動聯絡申請人跟進。不過政府強調,修訂只是關乎申請更改香港身份證上性別記項的政策,並不代表該人在法律上的性別。有關修訂不會影響任何其他政府政策、香港法律下或相關法律程序上關乎性別的處理方法。 我們早前訪問的跨性別人士及學者都提到,即使能改變身份證性別,若政府未就性別承認立法,可能會衍生其他問題。 重溫報道: 【跨性別身份證案勝訴一年 跨 …
復活節假期結束 西九高鐵站入境暢順
- 2024-04-01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陳嘉潁編輯:林 葦津
- 2024-04-01
今(1日)為復活節假期的最後一日,不少北上消費的市民今回港。各口岸入境人潮不及上星期出境多,其中西九龍高鐵站內人流下午陸續增加。不過市民指入境人流較預期少,約半小時就過到關,亦有市民覺得長假期最後一日,返港人流如往常一樣。 下午由西九高鐵站返港的周先生表示,過關只需半小時,過程暢通無阻,人流較預期中少。他與家人在番禺三日的旅遊,共花費約兩萬元。 由廣州回港的盧先生則認為今天入境的人流與平常一樣。他在內地三天約消費了三千元。他解釋內地的物價較香港便宜,尤其住宿方面,為香港的七成左右。 由早上到下午香港入境事務處應用程式顯示,各個陸路入境口岸人流正常,過關時間約15分鐘。而截止下午四時,出入 …
內地客旅遊模式轉變:從「爆買」到「深度遊」體驗
- 2024-03-29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劉昉晴、馮藹怡編輯:伍思平
- 2024-03-29
今年元旦,大批即日來回的內地旅客在煙花匯演過後凌晨趕返內地,由於本港僅有皇崗口岸和港珠澳大橋通宵運作,導致不少旅客濟留香港。事件引起社會討論內地客旅遊模式的轉變,更有說法指近年越來越多內地旅客不過夜;然而數據顯示的情况卻並非如此。 根據旅發局數字,疫情前2018年全年的內地旅客入境人次超過5千萭,而復常後2023年全年內地旅客入境人次卻只有不足3千萬,相差接近一半。不過夜旅客一直佔內地旅客總數約六成,然而,2023年通關後不過夜與過夜旅客之間的差距卻收窄至接近五比五,反映過往以不過夜為主的內地旅客比例沒有增加,反而進一步下降。 然而數據顯示,內地旅客消費力明顯下降,傳統購物景點風光不再,更 …
Art Basel 首日公眾開放 市民稱規模大增互動
- 2024-03-28
- 新報人
- 記者:李春燕編輯:戴慧豐
- 2024-03-28
Art Basel香港2024(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於3月28日至30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28日)為首個公眾開放日,現場人流暢旺,有市民指多了不少內地遊客入場觀賞。展會今年設有六大主題展區:「藝廊薈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光映現場」、「藝聚空間」及「策展角落」。今年有多達243間參展藝廊,較往年多出65間。有入場觀眾稱是次展會較往年新增多種媒介的作品。 東京Waitingroom展出了藝術家高田冬彥的媒體影視作品《Cut Suits》吸引不少人圍觀。作品展示六位商業男士互相剪去西裝,寓意解放固有日本企業男士的形象。 修讀視藝科的盧曉穎指今年是她第二年參加Art Base …
保險投訴局去年接逾600宗投訴升1.5% 高山症死亡個案不獲旅遊保賠償
- 2024-03-22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梁彧睿編輯:文栢源
- 2024-03-22
保險投訴局轄下保險索償投訴委員會今(22日)公布2023年保險索償投訴數字,去年共接獲616宗投訴,較2022年上升1.5%。有市民購買了旅遊保險,旅遊期間因高山症死亡,雖然死亡證列明死於意外, 但不獲賠償,因保險公司界定高山症為疾病。 投訴委員會裁定保險公司決定合理。 保險索償投訴委員會主席徐福燊解釋疫情期間投訴數字較少,疫後投訴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在已處理的354宗投訴中,超過一半是保單條款詮釋的投訴個案,另外「沒有披露事實」及「不保事項」的投訴則分別佔近兩成。 保險投訴局已處理的個案中,最多為醫療保險, 共193宗。旅遊保險投訴則有44宗,較2022年多76%。身兼投訴委員會委員的香港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