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港聞

立場案|鍾沛權、林紹桐今判刑 兩人中午已到庭

  • 新報人
  • 記者:梁彧睿、黃智瑩編輯:伍俊熹
  • 2024-09-26

《立場新聞》被控「串謀發佈煽動刊物」案,《立場》前總編輯鍾沛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立場》出版公司上月29日被法官郭偉健裁定罪成,今(26日) 下午2時半於區域法院判刑。 鍾沛權約中午12時半抵達法院,他神情嚴肅;至於在上月裁決日因病缺席的林紹桐今日則在約下午1時到區域法院,他佩戴口罩,神情平淡。 《立場》前總編輯鍾沛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 2021年12月29日被警方拘捕,《立場新聞》亦被警方搜查辦公室並於同日停運。區域法院法官郭偉健8月29日裁定17篇涉案文章中,11篇有煽動意圖,鍾沛權和林紹桐審批和發佈文章時知悉並認同文章煽動意圖,至少罔顧煽動後果。 案件編號:DCCC265/2022 …

港聞

立場案|今午判刑 數十市民為旁聽一早排隊

  • 新報人
  • 記者:黃智瑩編輯:雷 家寶
  • 2024-09-26

立場案兩被告前總編輯鍾沛權及前署任總編輯林紹桐被裁定「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成立,於今(26日)下午兩時半在灣仔區域法院判刑。排頭位市民自稱「姨婆」說在裁決日亦有到場,她說對判刑不抱期望。 早上約8時半,約十多名市民已在法院門外排隊等候旁聽。人流及後一直增加,截至10時,近50人在場排隊等候派籌。排隊期間多次出現排隊市民互相口角,及與保安有爭拗。 排在頭位的姨婆早上六點前已到達法院等待,她表示自2019年開始旁聽有關社會運動案件的審訊,立埸案裁決當日,她亦有到場。被問及對判刑看法,她表示並不抱仼何期望,「冇希望就冇失望,即喺戥佢地唔值。」 潘太聽聞裁決日有很多人排隊,所以今早決定提早七點左右到場 …

港聞

罕見病VHL令腫瘤頻生 新藥有效藥費每月12萬 團體望納入名冊

  • 新報人
  • 記者:甘麗妍編輯:林 葦津
  • 2024-09-24

「希佩爾-林道病」(von Hippel-Lindau disease),簡稱希林氏病,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因基因突變會導致多個器官出現腫瘤。醫生稱近年有新藥有效縮少腫瘤,不用手術,惟每月藥費高達12萬,香港罕見疾病聯盟於今日(24日)聯同神經外科醫生、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及病人代表舉行記者會,希望將新藥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減輕病人負擔,不用面對「有藥無錢用」情況。 希林氏病一般發病是26歲,72歲的病人吳福源35歲病發,已經因這個病做了4次手術,切除腫瘤,他去年又再發現有腫瘤,知道有新藥就試用,幾個月後腫瘤明顯縮少。但問題是每月10多萬醫藥費是一大負擔,而且一用藥沒有年期。全港如吳 …

財經

本港八月消費物價指數維持2.5%升幅  外出用膳及外賣升幅放緩  

  • 新報人
  • 記者:马涔之、劉昉晴編輯:梁紫晴、程 偉軒、羅雨萱
  • 2024-09-20

政府統計處今日(20日)公布本港8月的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2.5%,與上月升幅相同,但較市場預期低0.1個百分點。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後,8月的基本通脹率為1.2%,亦與上個月升幅相同。  截至今年8月,過去三個月經季節性調整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的每月平均升幅為0.6%,與截至本年7月止的三個月的相應升幅相同。剔除所有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後,相應的升幅均為0.2%。    在各類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組成項目中,價格在本月錄得按年升幅的類別為煙酒(升20.8%)、電力、燃氣及水(升4.8%)、住屋(升3.3%)、交通(升2.8%)、外出用膳及外賣(升2.4%)、雜項 …

港聞

私隱署:匿名招聘廣告收集求職者資料或違例 主動調查5間登廣告機構

  • 新報人
  • 記者:林凱悠編輯:陳 鈞延
  • 2024-09-19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於今(19日)舉行記者會,指出過去3個月審視2萬幾宗招聘廣告,發現23則屬匿名廣告,關注有人在網上以匿名招聘廣告形式收集求職者資料,可能違反《私隱條例》,呼籲求職者要提高警惕。 私隱專員公署於2021年9月至2024年8月,分別接獲匿名招聘廣告的查詢57宗及投訴11宗,認為情況值得關注。公署在今年8月底起已主動向5間刊登匿名招聘廣告的機構展開調查,亦有親身嘗試聯絡該僱主及機構,但沒有得到回覆。公署解釋由於仍在調查中,未能向公眾透露甚麼求職平台及機構的性質會出現相關招聘廣告。 另外有關「起底」的相關《私隱條例》2021年10月8日生效,過去三年(截至2024年8月31日),私 …

港聞

【新聞專題】先導計劃八年 私院收費仍欠透明 套餐式收費遙遙無期

  • 新報人
  • 記者:李春燕、陳嘉潁編輯:陳 鈞延
  • 2024-07-10

「你唔會知道收費點收,基本上我每次入院都發現醫院收費係比較混亂 」,因健康問題要經常進出醫院的黃女士慨嘆道。 政府於2016年推出私家醫院收費透明度先導計劃,希望藉此提高私家醫院收費透明度。可惜政策推出至今近八年,仍有私院求診人士表示,政策無助解決收費模糊問題。關注病人權益組織建議,應在全港私院實施套餐式收費,進一步保障病人權益。 私院收費混亂 病人要「心水清」核對帳單 黃女士 2019年在港怡醫院進行切除膿瘡手術後被誤收費用,「就好似做功課要對咁,譬如嗰日我究竟食咗啲咩藥,需要自己都好清楚,先知道有冇收錯。」 黃女士在手術後需於同一部位多次洗傷口,但發現醫院每次收費不同,她遂向醫院索取收費單 …

港聞

【新聞專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初衷為誰? 參與是誰?

  • 新報人
  • 記者:黃佳穎、曾煥芝編輯:柯 慕蓉
  • 2024-07-02

  近年政府大力推廣各種大灣區實習和就業計劃,鼓勵香港大學生到大灣區工作。其中「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大學畢業生只需持有香港身份證便可申請。計劃試行兩年間已花了逾億元,但屢遭立法會議員批評計劃資源錯配,未能吸引香港本地青年參與。試行期間的問題未解決,去年計劃轉為恆常化,無論是僱主抑或學生反應似乎更加冷淡。那麼計劃恆常化有何實質成效?初衷能否實現? 試行兩年政府津貼1.17億元 公帑用在誰身上?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於2021年推出試行,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工作,獲月薪最低$18000港幣,政府會補胋每月1萬元給企業,最長18個月。勞工處指試行兩年,向企業發放了1.17億港元津貼,去 …

港聞

【新聞專題】自動車測試近七年仍在起點 香港與世界的距離

  • 新報人
  • 記者:李景琳、曾婥嵐編輯:文栢源
  • 2024-06-16

香港出名人多車多,路窄多彎,這些特點都影響到自動車在香港的發展,「我哋高密度(城市) 嗰個場景喺外面都無,所以我哋對無人駕駛嗰個安全要求會更加高 。」香港創科發展協會主席陳迪源道出了在港發展自動駕駛的挑戰。除了安全考慮外,有保險界人士指出,自動車要在港普及需先釐清責任問題,亦需法例配合。  自動車七年前開始在香港起動,在不同試點測試,但時至今日仍然是測試階段,相比其他地方已經有載人服務,香港自動車發展是否停滯不前?運輸署不認同,稱是一直進步,又說今年3月修例後,容許在公路測試,相信未來會有更多自動車在港行駛。 各地自動駕駛發展步伐不一 香港仍原地踏步? 香港自今年3月起容許自動車在公路上測試, …

副刊

【副刊】健球共融連繫能障人士與社會 打破公衆固有印象

  • 新報人
  • 記者:賴姵伶、劉善怡編輯:伍思平
  • 2024-06-06

「Omnikin !」的口號響起,擊球者將直徑約 1 米的巨型球擊出,發出「碰」的巨響,其他球員則全神貫注,奮力追逐,目的是不讓其落地——這就是健球的開場。健球是一項共融運動,有機構把它當作連繫能障學生與一般學生的橋樑,「我哋真係改變緊公眾對於能障同學嘅睇法,希望公眾知道能障學生都係我哋嘅一份子。」  健球起源於加拿大,是現時全球唯一一項可三隊同時作賽的運動,創辦人馬里奧德的初衷是希望讓一些不太擅長運動的人也能參與其中。作為本港近年新興運動之一,健球能應用於共融活動及比賽中,提供一個機會讓大眾重新認識智力或肢體有障礙的人士。 健球上手易 能障學生更投入 相比其他傳統運動如足球、籃球等,健球對選 …

港聞

德朗邨、啟晴邨設自助圖書機 申請圖書證按金500元 居民稱貴

  • 新報人
  • 記者:馬子釗編輯:雷 家寶
  • 2024-04-24

為提供更便利的借書服務,九龍城設自助圖書機,下周起啟用。兩部自助圖書機分別設於德朗邨及啟晴邨,居民屆時可前往區議員或關愛隊辦事處,付500元按金申請借書證。當退還證件可取回款項。惟有居民認為按金費用過高,降低借書意欲。 社區關愛協會下週起開展「閱見未來」計畫。不過申請圖書機的借書證需繳付500元作為按金。育有一女的德朗邨居民小鳳認為邨內增設自助圖書機確實較方便,但對於不能使用公共圖書證借書,而需要額外付費申請證件時,便表示卻步。她解釋,周末前往公共圖書館借書也很方便,「沒有必要再付500元在這裡借書」。10歲的德朗邨居民利銘謙亦感500元太貴,他指新蒲崗公共圖書館距離德朗邨也不會太遠,「1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