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新報人 24-25 第四期

副刊

手語現潮語 「無聲」起革命——語言進化還是文化入侵?

  • 新報人
  • 記者:蔣家琪、余昕蓓編輯:林凱悠
  • 2025-06-19

你曾想過手語也有潮語嗎? 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探討聽障人士日常生活及身分認同。片中主角們使用手語溝通,讓更多人開始關注手語,甚至是手語潮語。 年輕一代的聾人將聽人(聾人稱健聽的人為「聽人」)流行用語融入手語,催生了「手語潮語」。另一方面,聾人群體也創作了屬於他們的「聾人潮語」,讓聽不見不再被視為缺陷,因為手語潮語令聾人的溝通更多樣化、更有活力。有聽人因此而開始上課學手語,嘗試融入聾人生活,希望借助手語拉近「無聲」與「有聲」兩個世界之間的距離。 聾人自創 手語打出「廣東話潮語」 「Ching」(師兄)、「0尊」(缺乏專重)、「點部署」、「大癲」(事態瘋狂)及「siu4」(笑死;十分好笑)等一系 …

專題

等不到的低地台小巴 輪椅人士搭小巴難上加難

  • 新報人
  • 記者:蘇俊希、譚櫻芝編輯:鄭宇霞、陳晉剛
  • 2025-06-08

  輪椅人士沒有辦法乘坐車門設梯級的普通小巴,而低地台小巴方便輪椅人士上落。政府在 2018 年引入低地台小巴,但 7年過去,原本 5 條往返醫院的小巴線都添置了低地台小巴,但實際只有一輛小巴行走路上。有小巴營辦商反映低地台小巴營運成本高昂,維修難,出車就注定蝕本。 立法會議員認為低地台小巴的發展面對不同困難,但運輸署和營辦商應互相合作,嘗試推行。輪椅人士稱小巴能增加出行自由度,但他們要等到小巴還要等多少年? 多輛停駛 班次疏落 低地台小巴形同虛設  早在2007年,《香港康復計劃方案》提出「無障礙交通」政策,旨在為殘疾人士建立無障礙的出行環境。運輸署於2018年1月展開低地台小巴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