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教育

社政

中醫學生強制「送中」實習 收死亡恐嚇求助無門

  • 新報人
  • 記者:林芷淇、郭曉茵編輯:張潔榆、林苑荇
  • 2019-10-30

反送中運動現時為止已超過100天,連串示威帶來社會不穩,而白色恐怖、政治審查、警察濫權等質疑,更引起不少市民憂慮。 據《立場新聞》報道,在八月初,一名中大修讀中醫課程的碩士生在中國內地實習期間被捕,被檢查手機內有否與反送中相關的內容。此事激起各學院內中醫學系學生極大迴響,不少人擔心香港學生到內地實習是否不再安全,亦有學生曾經收到死亡恐嚇。有意見質疑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規定在內地中醫院實習的要求,是否不可取締。中管會則指,暫時沒有途經幫助受影響學生,短期內不會更改規定。 內地實習收逾百死亡恐嚇  自我審查籠罩中醫院 陳樂行是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系五年級學生,他早在兩年前已深切體會到香港學生到 …

【施政報告】公營中小學教師全面學位化 教協:爭取多年終有成果

  • 2018-10-10
  • 新報人
  • 記者:尹海澄編輯:黃詠榆
  • 2018-10-10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將在教育方面額外撥款47億元恆常開支,比財政預算預計支出多約13億,部分撥款將用作公營中小學教師全面學位化。有教育界人士慨嘆爭取逾20年終見成果,惟期望政府能正視小學中層管理職位不足,及比例不符問題。 施政報告落實在2019/20學年,將公營中小學教師職位全面學位化,涉款約每年15億元。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副會長張銳輝表示,教協已爭取中小學教師學位化20多年,如今終見成果,感到高興。他又指,是次施政報告雖初步達至中小學教師學位化的目標,惟仍希望政府正視小學中層管理職位不足,及比例不符問題,並期望可以在實施教師學位化期間,同步改善有關問題。 中 …

【財政預算案】教育經常性開支增加6% 盼提升多方教育質素

  • 2018-02-28
  • 新報人
  • 記者:梁曉茵編輯:張美婷
  • 2018-02-28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發表現屆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當中著墨於教育的部分較上屆為多。現屆教育經常開支為1,137億元,佔政府經常開支的27%,較上屆多6%。政府期望籍此提升教育質素並惠及有需要學生,並會增加資金以助推行小學「一校一社工」。但有學者指教育界仍有多項需要未被照顧,除了撥款金額,亦應着意有關撥款是否用得其所。 增撥20億教育開支實踐優質教育 現屆政府履行去年施政報告的承諾,增加50億元經常開支,當中36億元已獲立法會通過。陳茂波表示將會再增撥20億元,以進一步實踐優質教育。當中包括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加強對幼稚園的支援、檢視和改善融合教育以及加強推動全方位學習等措施。 陳茂波稱,政府會在獎 …

社政

幼教新計劃不符行業訴求 影響教學質素

  • 新報人
  • 記者:麥卓溢編輯:郭曉韻
  • 2017-11-21

自今學年起,本港正式實施 15 年免費教育,並推行「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下稱計劃)。 政策實行 2 個月,有幼稚園校長反映計劃資助不足,按計劃預料 5 年後或需裁員,難以改善幼稚園教育質素。有學者認為計劃不配合幼教特質,促請政府改善情況。 資助不足阻礙發展 資深幼師恐被裁員 根據今學年幼稚園行政手冊,半日制、全日制及長全日制幼稚園按學童人數,每位分別可獲 33,190、 43,150 及 53,100 元的基本資助。當中 6 成資助必須用作支付教師薪酬,其餘 4 成則可用作支付教師薪酬或其他開支。計劃亦設為期 5 年過渡期津貼,以幫補幼稚園支付薪酬予資深老師。 身兼幼稚園校長的教協幼兒教 …

社政

【施政報告】新教育政策一覽 初中中史成必修

  • 新報人
  • 記者:黃永亮、翟睿敏編輯:羅智堅
  • 2017-10-11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中,各級教育皆有新政推出。教育界熱門話題之一的「中史科獨立成科」,下學年將會在初中落實。施政報告中亦提到,教育局將會強化《基本法》教育及增加兩地師生交流,從而令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成為有識見、富責任感、具國家觀念的公民」。 專上SEN教育「開水喉」 議員批中小學生未有受惠 此外,新一份施政報告對專上教育及特殊教育著墨頗多。其中,政府將向研究基金注資30億元,為修讀教資會資助研究院課程的本地學生提供助學金,以吸引更多本地學生投身研究工作。林鄭月娥又建議撥款120億元成立宿舍發展基金,以增加教資會資助大學宿舍宿位數目。 特殊教育方面,政府會於下學年起將2015 …

社政

中史成初中獨立必修科 中學校長:未有大影響

  • 新報人
  • 記者:黃永亮編輯:鍾姸
  • 2017-10-11

施政報告落實下學年起,把中國歷史成為初中獨立必修科,期望推動學生認識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有中學校長認為此政策並非新事物,相信對學校影響不大。 中史初中獨立成科  校長:非新事物 施政報告中提到,將於2018/19學年落實中國歷史在初中成為獨立必修科,並加強師資培訓以支援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及中國文學科目的教師,提升學生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的興趣和認識。 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表示,相信此政策對學校不會有太大影響,她指大部份中學在初中都已把中史獨立成科,對學界來說並非新事物。 就課程修訂諮詢  採取多元化策略 施政報告中亦稱,會再諮詢業界有關中史科的課程修訂。李雪英認為,現時中史科的課程重點及內容太多, …

社政

幼師薪級表未見時間表 業界指仍需多方配合

  • 新報人
  • 記者:麥卓溢編輯:郭曉韻
  • 2017-10-11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台後,明確指出將會為幼稚園教師訂立薪級表,但在首份施政報告中,仍未見政府準備落實幼師薪級表。有教育界人士則表示,明白幼師薪級表訂立並非易事,但仍希望政府早日落實。 幼師薪級表未見規劃 翁巧香:並非易事 2017學年起,本港正式實施15年免費教育,並推行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但計劃未有為幼稚園教師訂立統一薪級表。現時,教育局只建議校方根據教師學歷、經驗等釐定教師薪酬,建議薪酬範圍由20770至36930元不等。 而在新出爐的施政報告中,政府亦只表示會參考2017/18至2019/20三個學年的數據,及諮詢各持分者,以探討設立幼稚園教師薪級表的可行性。 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幼兒教育 …

應用學習淪次等 認受成疑

  • 2017-05-05
  • 新報人
  • 記者:鍾梓儀編輯:蕭美玉
  • 2017-05-05

新高中課程加插應用學習課程,列作文憑試乙類科目,成為文、理、商等甲類選修科以外的另一選擇。科目多與職業相關, 照顧不同學習興趣的學生,協助他們為未來的學習及就業鋪路。惟修讀人數多年來維持於低水平,並按年遞減。有修讀過應用學習課程的學生與教師均批評應用學習被標籤為次等科目,冀能提升科目地位及認受性。 輕易及格 應用學習淪救生圈 現時有 10 間專上院校為應用學習提供共 33 個課程,內容涵蓋媒體及傳意、工程及生產、服務等六大專業領域。學生可於中五至中六學年間選修,授課時數為 180 小時。曾就讀英文中學的李同學正是其中之一。她在退修甲類選修科後選讀「電台主持與節目製作」應用學習課程,並視之為興趣 …

專題

生涯規劃換湯不換藥 偏重升學就業

  • 新報人
  • 記者:陳彥彰編輯:鍾卓瑜
  • 2017-03-15

在新高中學制下,教育局着力推動生涯規劃,包括自2014/15學年起向每間學校提供50萬津貼,以改善傳統的升學就業輔導。有組織指有學校仍側重於升學和就業,未能達至較宏觀的生涯規劃理念。 升學就業需要迫切 成生涯規劃重點 生涯規劃並非等同升學就業輔導,根據教育局的《中學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指引》,升學就業輔導是指透過提供事業教育及諮詢,幫助學生作出其升學及工作的抉擇。而生涯規劃則強調整全地規劃一生,包括工作、學習、人際關係和閒暇等範疇。 教育局於2009年高中課程指引中,指出升學就業輔導的重要性。其後於2014年推出《中學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指引》後,才由提供升學就業輔導轉化為提供生涯 …

融合教育推行18年 監管配套均不足

  • 2015-03-01

為推廣共融精神,政府於1997年制定融合教育政策,有特殊學習需要(下簡稱SEN)的學生會獲教育局安排入讀主流學校。然而,有家長表示融合教育只是一個童話,政府將其過分理想化,令SEN學生得不到應有的支援;亦有社工擔心香港教育制度著重精英培訓,融合教育反令SEN學生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