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

施政報告研推過渡性房屋 關注團體:抱觀望態度
- 2017-10-11
- 社政
- 新報人
- 記者:梁碧盈編輯:鍾姸
- 2017-10-11
基層房屋關注團體一直提倡推行過渡性房屋,希望政府以空置建築作過渡性房屋,特首林鄭月娥於首份施政報告內亦有所著墨,研究讓整幢工廈免補地價改裝為過渡性房屋。關注團體對此建議感到「意料之外」,會繼續觀望政府工作。 研閒置土地推過渡性房屋 助居住環境惡劣人士 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中指出,政府有意研究整幢工廈免補地價改裝為過渡性房屋,並協助非牟利機構研究在閒置土地興建預製組合屋等,以紓緩輪候公屋的家庭,以及其他居住環境惡劣人士的生活困難。 關注團體:意料之外 抱觀望態度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組織幹事何智聰表示,對於政府有意研究工廈作過渡性房屋為意料之外,因過往政府對工廠大廈轉型至房屋都遇上很大阻力,現會繼續 …

工廈公屋無人問津 計劃無助加快公屋輪候
- 2016-11-24
- 社政
- 新報人
- 記者:莫詠儀編輯:新報人
- 2016-11-24
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於 2013 年將二級歷史建築「柴灣工廠大廈」改建 為公屋項目,並命名「華廈邨」,提供約 187 個公屋單位,惟今年 7 月中 預配單位至今,只有 30 戶接受編配。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指,原因與屋 邨居住限制多有關,批評政策無助舒緩房屋短缺問題;有學者分析,從華廈邨反映工廈改建公屋成效低,將來再發展的可能性不高。 歷史建築住屋限制多 僅租出 30 伙 為顧及文物保育價值,政府除了保留柴灣工廈原有 的 H 型建築外貌及「柴灣工廠邨大廈」的油漆字樣,單 位設計亦有不少限制,包括只能採取開放式廚房設計、 不可加任何間隔磚牆或模板間隔牆等,室內亦沒有對流 窗,只能靠露台通風。關注 …

公屋建成量目標形同虛設 財預僅考慮再注資
- 2015-02-25
- 新報人
- 2015-02-25
去年政府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指出,未來十年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29萬個單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財案中再次表明房委會長遠難以承擔有關財政開支,雖他在去年十二月成立「房屋儲備金」,但在財預僅提及會考慮再注資,但專家指275億僅夠支持5至6年的公屋建成量,29萬公屋建成量目標難以十年達成。

假離婚騙公屋 體恤安置成上樓捷徑
- 2015-02-23
- 專題
- 新報人
- 2015-02-23
香港市民對公營房屋需求急切,輪候公屋時間最少也要三年。房屋署除了用公屋計分制分配公屋,亦會為有個別困難的申請人提供體恤安置,讓單親家庭及家庭暴力受害者,於三個月內獲派公屋。但本報記者發現有人利用房屋署體恤安置的漏洞,以假離婚騙取公屋,將輪候時間縮短至三個月,對輪候冊上苦苦等候的家庭造成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