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區議會

港聞

「香港各界撐完善地區治理大聯盟」成立 李慧琼:召集各方撐政府方案

  • 新報人
  • 記者:鄭 希敏編輯:吳 詠瑩
  • 2023-05-05

政府日前公布方案,改革區議會組成,今(5日)有團體組成「香港各界撐完善地區治理大聯盟」,由全國人大常委、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擔任總召集人。大聯盟早上於銅鑼灣舉行成立記者會並擺放街站,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保安局局長鄧炳強都有到場支持。 李慧琼在致辭時指,成立大聯盟的目的是讓各界表達訴求,支持政府方案。她批評有區議員以區議會作政治平台阻礙政府施政,甚至勾結外國勢力、宣揚「港獨」,形容方案及時並有必要,是一套「聽到意見做到的制度」。李慧琼亦表示大聯盟將會於18區開設街站,收集簽名並組織座談會,期望爭取更多市民支持。 曾國衛發言指,方案能令區議會更多元化,亦能堵塞現時區 …

港聞

區議會改革直選減至兩成 麥美娟:直選席位非越多越好

  • 新報人
  • 記者:陳 浩然編輯:張 智傑
  • 2023-05-05

政府昨日(2日)公布地區治理建議方案,改革區議會組成,將分別以委任、地區委員會界別及地方直選的混合模式進行,議席比例依次為「4:4:2」,其中地區直選席位減至約兩成。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今(3日)在港台《千禧年代》訪問指,直選席位並非越多越好,提醒市民不需過於集中比例多寡。但有議員擔心提名門檻過高或會令議會無法充分反映市民意見。  在政府建議方案下,參與直選的候選人亦需先取得「三會」(分區會、防火會、滅罪會)中九人提名,再經政務司司長在內的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批。麥美娟認為「三會」成員大多累積地區服務經驗,熟悉區內情況,合乎社會期望。她亦批評過往區議會較多聚焦政治類議題,猶如辦「政治騷」,盼 …

社政

【區議會宣誓】 拒辭職留下來堅守崗位 破產也要對選民守承諾

  • 新報人
  • 記者:鄧栩晴編輯:王春媚
  • 2021-07-30

  區議會議員宣誓將至,二百多人選擇先行辭職,但仍有人選擇繼續留守。多名民主派區議員辭職。沙田區禾輋邨區議員李志宏堅決留任,指區議會所有位置都會去做,更預計可能最終會破產。南區區議會副主席司馬文亦拒絕辭職,「當選四年,對選民許下的承諾,我會嘗試,並做到最好。」   李志宏:已準備會破產   沙田區民主派區議員原佔40席,現只剩下18人留仼,包括李志宏。26歲的他更在補選主席中自動當選,成為全港最年輕的區議會主席。李志宏指,民主派在沙田區議會中仍佔大半數,其實形勢沒太大分別,只是議會失去了一班戰友。   李志宏有參與民主派初選,亦曾借出過議員辦事處作初選票 …

港聞

宋皇臺站、土瓜灣站揉合考古、藝術設計 顯示屏增車廂客量資訊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林穎茵
  • 2021-06-09

  港鐵屯馬綫將於本月27日全綫通車,連接九龍城和土瓜灣的宋皇臺站和土瓜灣站同日啟用。兩個車站都有特別的藝術設計,宋王臺站加入考古元素,土瓜灣站則混合了該區居民的故事。月台電子顯示屏亦增設車廂載客情況的資訊。     宋皇臺站暫時有A、B、D三個主要出入口,鄰近九龍城世運道及宋皇臺花園。C出口的出入路線視乎考古工作結果而定。車站大堂設有展櫃展示出土文物。連接B出入口的通道設有圖片牆展示藝術品的研究紀錄和創作過程。月台展出由本地陶藝家黃麗貞女士創作的《大地陶詞》,塑造春冬兩季更迭,晝夜輪替的景象。     土瓜灣站有四個出入口,當中A、C、D出入 …

社政

立法會三讀通過涉及區議員宣誓條例草案 下星期五刊憲正式生效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林穎茵
  • 2021-05-12

  立法會以40票贊成,1票反對,通過涵蓋區議員宣誓的2021年公職(參選及任職)條例,條例草案下星期五刊憲,政府指會盡快公布宣誓安排。。有民主派區議員表明不會宣誓,會放棄從政。         立法會下午恢復二讀涉及區議員宣誓草案,多名建制派議員都表態支持,立法會議員(飲食界)張宇人認為,條例可避免被取消資格的議員以議會名義行事。立法會(新界西)議員鄭松泰在發言中表明反對,他說「修訂賦予律政司直接權力凍結區議員議席」,此舉違反普通法中的「無罪假定」。他認為不應即時判定區議員有罪,又形容上訴機制形同虛設。他最後投了反對票,亦是唯一反對的議員。有出席會議的立法會議員 …

港聞

涉及區議員宣誓條例草案今恢復二讀 有泛民區議員表明不宣誓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林穎茵
  • 2021-05-12

  立法會恢復二讀,涵蓋區議員宣誓的2021年公職(參選及任職)條例草案,多個政黨表態支持,議員發言中,僅鄭松泰反對通過,料條例草案最快今日三讀通過通過。有身兼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要求盡快通過條例,並表明會宣誓,另有民主派區議員就指不會宣誓。     身兼東區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郭偉強支持通過條例修訂,並表明通過後會宣誓。 他說民主派議員於社交平台指條例修訂屬打壓,他認為是「用打壓博同情」,批評部份區議員因無須宣誓而「肆無忌憚」、宣揚「港獨」,用公帑反國家。     熱血公民代表鄭松泰反對通過條例草案。他說「修訂賦予律政司直接權利凍結區議員議席」, …

社政

市民難就重建提意見 倡市建局改組

  • 新報人
  • 記者:陳彥彰、馮智敏編輯:陳雅筠
  • 2017-10-10

市民在市建局「走數」前,缺乏途徑清楚了解重建方案的實際內容。市建局亦只於涉及社區環境的項目上,須諮詢區議會。有市民自發監察重建進度,向市建局提意見,卻被拒諸門外。立法會議員盼能改組市建局,加入民間聲音。市建局稱已汲取教訓。 修改方案毋需諮詢 市建局「想改就改」 現有機制下,市建局如要修改重建方案,需把規劃大綱遞交給城規會,並須列出重建面積、建築物高度、地積比等硬性指標。而規劃大綱中亦需寫出「地區意見」,故市建局需事先諮詢區議會有關修改重建方案的意見。 不過,只有涉及社區設施、公共空間或旨在改善社區內環境的重建項目,才必須諮詢區議會;如該重建項目本身符合城規會規範或屬單幢式、小規模,則毋需諮詢。 …

專題

社區互助經濟 區議會支持不足

  • 新報人
  • 記者:湯銳彬編輯:陳樂彤
  • 2017-04-30

現時有不少機構或團體籌辦墟市和舉辦二手換物等形式的社區經濟活動。政府雖每年撥款予區議會協助籌辦社區參與活動,惟有地區組織人士認為小型組織缺乏政治聯繫,難獲批款。同區區議員亦承認機制上允許「指定團體」存在。 政治聯繫少 獨立團體難獲撥款 現時政府提供予區議會的撥款主要用以資助兩類計劃,分別為用於改善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的「地區小型工程」和推動區內參與文化康樂、社區建設和居民互助等活動的「社區參與計劃」。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政府提出增加 1 億「社區參與計劃」撥款,令 18 區的 總額增至 4 億 6,100 萬元,相比 2008 撥款計劃提出時的 3 億元增加 1 億 6,100 萬元。 從事大 …

無黨派政治素人參選 為居民發聲

  • 2015-11-20

今屆區議會選舉多了一批零從政經驗的「政治素人」挑戰建制派,令選情增添變數。參選離島區長洲南的梁國豪是長洲歷來最年輕的區議會候選人;大埔墟則有家庭主婦蔡咏梅參選,挑戰當區任職多年的現任區議員。二人均眼見區內只得一位建制派候選人即將自動當選,便以獨立身份參選,為的只是心繫該區,為居民發聲。

傳遞綠色互助理念 林梓晴

  • 2015-11-16

今屆區議會選舉除了「傘兵」引人關注外,亦有不少候選人以綠色政綱喚起市民關注,競選屯門建生區的林梓晴就是其中之一。她多年來參與不同環保運動,從而思考出一套參選理念,讓區內更多的居民關注環保議題。林梓晴指,選舉不是選政治明星,選民才是主角。她盼借這次區選會選舉,讓當區居民有機會把票投給一個「理念」,而不是她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