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中學

考評局報告指考生錯字多 專家:倉頡輸入法有助記憶

  • 2024-11-22

考評局報告指,學生在中文科錯別字問題普遍。有語文專家認為與學生習慣使用語音輸入法有關,建議學校推廣依據漢字筆劃和字形特徵的輸入法,例如倉頡和速成等。 記者:李儷雅 編輯:鄧鈞尤、賴嘉怡 指導老師:潘蔚林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 hkbubnn

港聞

性教育教材爭議|97年指引:性不是罪孽 學者稱更可取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梁曉煒、張曉霖編輯:黃凱晴、謝欣桐、王安琪
  • 2024-09-25

教育局早前推出中三公社科教材,當中處理親密關係的部分引起熱議。有學者指這份教材不合時宜,比政府在27年前推出的性教育指引還退步。 記者:梁曉煒、張曉霖 編輯:黃凱晴、謝欣桐、王安琪 指導老師:潘蔚林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 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港聞

駐校社工工作範圍闊 議員倡增輔導員分工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黃思琦編輯:譚美兒、李靜琳、陳感恩
  • 2023-11-30

學童精神健康情況近期受社會關注,有議員認為本港應參考外國,將社工與輔導員分工的做法普及開去,以更深入地協助受情緒困憂的個案。 記者:黃思琦 編輯:譚美兒、李靜琳、陳感恩 指導老師:潘蔚林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 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中學 #社工 #輔導員 #學童 完整報道:https://youtu.be/YZbaF8U6u54?feature=shared

港聞

教科書出版商:送審期倉猝 望延長編製期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李靜琳、Cheuk Tung IU、蘇博韜編輯:Bruce Lui
  • 2023-03-23

涵蓋最少九間教科書出版商的香港教育出版專業協會,委托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進行的一項研究指出,出版界人才流失,難以應付課程修訂後的大量教科書出版工作,建議政府短期內避免推出太多課程修訂,令他們有充足時間製作教科書。 記者:李靜琳、姚卓彤、蘇博韜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教科書 #出版社 #教科書修訂 #教育局 #香港教育大學 #香港研究學院 #中學 #小學 #通識 …

港聞

國安教育實施半學年 中小老師憂難掌握教學內容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李 朗僑、李 駿迪編輯:王曉琦、鄧文滔
  • 2021-12-24

隨着《港區國安法》實施,香港政府陸續在學校推展國家安全教育(簡稱「國安教育」),惟其執行方法、課程內容及對師生所造成的壓力均引起學界討論。有中、小學教師表示,國安教育仍未有清晰教學指引,令他們難以掌握教授涉及國安內容的方法,擔心出現「照書讀」的情況出現,令教育局人員質疑老師教學模式。 香港未來教育協會評論部總監王偉傑認為國安教育可建立學生們對國家的根,並提議設立「愛國教師人才庫」,由教育局分派「愛國」老師到各間學校統一教授國安知識。 國安元素融入各科情況有差異  小學老師:盼教育局發官方教材 教聯會十月初向全港學校發出問卷,調查教師對國安教育的看法。在315份有效回應當中,逾八成半受訪教師表示 …

社政

加熱煙關注組:應規管而非全禁加熱煙 調查顯示全禁 無助戒煙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陳茜茼
  • 2021-09-03

加熱煙關注組今(3日)發表「禁售加熱煙對加熱煙用家的影響」民調,結果顯示近九成受訪者會在禁售加熱煙後轉食傳統香煙。而僵持近3年的禁售電子煙及加熱煙《2019年吸煙(公眾衞生)(修訂)條例草案》料很大機會通過。加熱煙關注組召集人盧啟律表示,政府應教育年輕人煙草對身體的危害而非全面禁售加熱煙。   關注組8月尾在網上及街頭訪問了共882位加熱煙用家。調查發現,假如全面禁售加熱煙,並沒有受訪者會因此戒煙,另有一成受訪者表示會選擇從黑市購入有關產品。盧啟律指,數據反映全禁使加熱煙及電子煙後,會令用家重新轉食對身體影響較大的傳統香煙,也會令用家轉從非法渠道如黑市購買加熱煙,「同時亦增加青少年接 …

社政

政府消息:預計本星期內批准復必泰接種年齡降至12歲 許樹昌:外國研究指12-15歲青年接種後未有嚴重如面癱副作用

  • 新報人
  • 記者:姚超雯編輯:林穎茵
  • 2021-06-02

  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今日一致通過降低復必泰接種年齡至12歲,政府正審視建議,消息指預計今個星期內可公佈決定。政府專家顧問、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外國數據證明復必泰疫苗對12-15歲青少年的保護率為100%,接種後亦無嚴重的不良反應,中和抗體亦較16歲以上人士高倍多。有中學生表示擔心疫苗副作用,視乎情況考慮接種。   12歲的陳同學說:「我不會冒險。」他表示暫時不會接種疫苗,亦不會因政府禁止未接種人士出入學校而接種。他又說曾有家人接種復必泰後感不適,因此對疫苗欠信心,若更多人接種疫苗後未有不良反應,才會再考慮。     60多歲的鄺婆婆 …

社政

調查:學生多上網課 八成家長稱子女健康受影響 包括易暴躁、損視力

  • 新報人
  • 記者:鄧栩晴編輯:林穎茵
  • 2021-05-13

疫情下學童需要使用電子產品學習,有小學生直言網上上課時分心,會同時用電子產品娛樂。有家長指出小朋友長期使用電子產品容易暴躁,引起家庭矛盾。又因為長期待家,子女過胖。調查指,家長希望學校盡快恢復面授課程和開放更多玩樂場所,減輕家長壓力和子女依賴電子產品的情況。   學童網課時用電話娛樂 長期待家變胖視力差     年多以來,學童已習慣使用電子產品在家上網課,有小學五年級學生自言,網上上課難以專注,會用電子產品娛樂,「上課用手機娛樂很正常,我們會做一些放學才會做的事。」他又說網上上課時會用自己的相片作虛擬背景和遮蔽鏡頭,「老師有捉我,但沒有責罵我,我就換上一張新的照片 …

社政

中學學生會認受性低 欠實權 難助實踐公民教育

  • 新報人
  • 記者:梁浩揮編輯:陳菀雩
  • 2018-04-26

公民教育課程旨在提升學生對社會時事的關注及公民意識,並裝備學生面對社會不同議題。現時中學主要透過通識教育課傳授公民概念,有學者則指出,學生會是學生在校內實踐公民概念的唯一途徑。惟有學生指中學學生會缺乏影響力,只淪為活動搞手,未能參與校政討論;且有學校提倡「去政治化」,令學生會推行公民教育的效用減低。 選舉拼人脈 學生會欠認受淪「活動搞手」 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的學生會候選內閣曾因政治立場而遭校方打壓,學生組織「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為該內閣候選幹事。他指參選期間,有老師阻止他與同學於校內派發宣揚香港獨立的傳單,並提醒他不應將政治帶入校園,「甚至有老師在票站呼籲學生不要投票給我的內閣。」他所屬的 …

社政

【施政報告】新教育政策一覽 初中中史成必修

  • 新報人
  • 記者:黃永亮、翟睿敏編輯:羅智堅
  • 2017-10-11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中,各級教育皆有新政推出。教育界熱門話題之一的「中史科獨立成科」,下學年將會在初中落實。施政報告中亦提到,教育局將會強化《基本法》教育及增加兩地師生交流,從而令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成為有識見、富責任感、具國家觀念的公民」。 專上SEN教育「開水喉」 議員批中小學生未有受惠 此外,新一份施政報告對專上教育及特殊教育著墨頗多。其中,政府將向研究基金注資30億元,為修讀教資會資助研究院課程的本地學生提供助學金,以吸引更多本地學生投身研究工作。林鄭月娥又建議撥款120億元成立宿舍發展基金,以增加教資會資助大學宿舍宿位數目。 特殊教育方面,政府會於下學年起將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