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最新

港聞

醫學會籲市民接種流感疫苗 新冠和流感疫苗接種應隔14日

  • 新報人
  • 記者:黎 冬晴編輯:鄧文滔
  • 2021-11-05

香港醫學會今(5日)召開記者會,呼籲市民盡快接種流感疫苗,以及安排適當的接種時間,預防同時感染新冠肺炎和流感。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則認為,市民應按個人需要,選擇是否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 醫學會建議, 市民接種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的注射期應相隔14日,以便監察兩款疫苗所產生的副作用。醫學會強調,以往冬季流感高峰期為12月到1月,市民接種流感疫苗後14日才對身體產生有效抗體,當中小童需接種兩次流感疫苗,故市民應盡早安排兩款疫苗的接種時間,以防新一輪新冠肺炎和流感病毒同時爆發,出現來不及接種疫苗的情況。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陳以誠提出,輕微流感病症亦有機會引起腦炎等嚴重併發症 …

港聞

【政府場所掃安心碼 不便視障人士】

  • 新報人
  • 記者:鄧栩晴編輯:羅添盈、丘麗怡
  • 2021-11-05

今個月起,市民出入政府場所包括街市等必須使用「安心出行」,除了長者遇到困難,有視障人士亦批評新措施帶來嚴重不便。 記者:石卓穎、鄧栩晴 編輯:羅添盈、丘麗怡 指導老師:王春媚 緊貼更多資訊:https://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財經

「跨境理財通」推出 業界料帶動跨境投資惟需注意風險

  • 新報人
  • 記者:Tsz Kwan Cheung、張家禧編輯:周 雅妍、劉曉欣
  • 2021-11-05

「跨境理財通」業務實施細則於今個月正式生效, 當局亦已宣佈首批獲准開通業務的銀行名單。有學 者認為,「跨境理財通」為大灣區投資者帶來更多 投資選擇,也為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創造新機遇;而 有銀行經濟師表示,「跨境理財通」能為兩地金融 市場帶來優勢,但他提醒投資者要多留意兩地交易 環境的不同。但有個別投資者認為,內地市場較為 浮動及透明度低,故短期內不會透過「跨境理財通 」購買內地理財產品。 「跨境理財通」分別以「北向通」和「南向通」讓 兩地投資者通過各銀行的閉環式資金管道以投資兩 地的理財產品。「北向通」是指香港投資者北向投 資內地理財產品,而「南向通」是指內地投資者南 下投資香港理財產品。而兩地 …

港聞

以暗黑童話擁抱受挫的人 插畫家奈樂樂:你不是孤身一人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黃 可兒編輯:梁栩焮、高諾恆
  • 2021-11-05

「從此,王子和公主便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這也許是許多人心目中童話故事的標準結局。色彩繽紛的精裝繪本為故事建構出美好的幻想世界,但有插畫家嘗試把現實的殘酷帶進童話世界,繪畫出與別不同的黑暗繪本。 奈樂樂,本名關偉樂,是一名設計師及插畫師。自2017年起,推出「暗黑繪本」系列,藉童話故事表達社會的黑暗面。他直言,這個世界猶如地獄,令人難以開心。故其筆名亦與地獄有關,此名源於日本動漫《寒蟬嗚泣之時》內的歌曲「奈落之花」,「日文裏的『奈落』意解地獄,剛巧與我的名字讀音相同,便以此為筆名。我想創作一些讓大家對社會有所警惕的繪本,不會『中伏』,被人性醜惡所傷害,開心一點,從地獄中找到快樂,那便是『奈樂樂 …

港聞

政府狂推疫苗接種計劃 市民批政策如同「谷針」

  • 新報人
  • 記者:林 澤鋒、文 樂瑤編輯:王曉琦、容倩文
  • 2021-11-04

為增加本地接種率,政府制定各種措施及誘因鼓勵市民接種疫苗,包括:接種一劑新冠疫苗比率達七成的學校可恢復全日面授課堂、呼籲僱主向僱員提供「打針假」等;部分大學要求師生接種疫苗或定期提供自費檢測陰性報告方可進入校園。有學生為節省檢測費用而選擇接種疫苗,惟有學生因憂慮疫苗副作用而選擇不接種;亦有僱員受政策壓力而接種疫苗。根據政府疫苗接種數據,現時本地疫苗接種率明顯上升,然而社會出現反對聲音,形容其疫苗政策如同「谷針」。 大學要求學生「打針」及自費檢測 學生憂慮疫苗引副作用 香港理工大學(下稱:理大)是首間要求師生接種兩劑新冠疫苗的大學,若師生未有接種疫苗,則需要定期提供自費檢測陰性報告方可回校進行面 …

港聞

本港首宗腎臟配對捐贈個案成功 冀提升市民捐贈意識

  • 新報人
  • 記者:林 澤鋒編輯:盧穎彤
  • 2021-11-03

醫院管理局今(3日)公布本港成功完成首宗腎臟配對捐贈手術。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期望,透過今次成功個案有更多人加入「腎臟配對捐贈計劃」,讓有意捐腎人士互相交叉捐贈,以縮短病人輪候腎臟移植的時間。 醫管局在2018年推出「腎臟配對捐贈先導計劃」,旨在將兩組原先因血型或抗體不相容的捐贈者和受贈者,組合成相容個案。李立業表示,今次成功捐腎個案於本年6月成功配對,並於8月底在瑪嘉烈醫院和瑪麗醫院完成移植手術,兩名受腎者均在9月初出院。 李立業指出,現時本港有約2300名病人正等候腎臟移植,每名患者平均需等候4.5年,而現時計劃內的「配對池」有26對病人和家屬。 瑪麗醫院綜合腎科透析及移植服務總監徐 …

港聞

電檢修例加入國安審查 本地電影創作者冀續創作界線待摸索

  • 新報人
  • 記者:梁倩穎、符 芷琳編輯:廖子晴、謝鎧文
  • 2021-11-03

政府因應《港區國安法》的實施,於6月刊憲修訂《有關電影檢查的檢查員指引》,訂明電影檢查員需考慮影片,是否描繪、刻劃及表現「可能構成危害國家安全罪行或損害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行為或活動」。及後,於8月下旬政府宣佈向立法會提交《2021電影檢查(修訂)條例草案》(下稱:《電檢修訂草案》),指該草案「完善電影檢查規管制度」,而建議當中提及將賦權政務司司長撤銷「不利於國家安全」影片的准映證等等。現時,立法會「電影檢查條例修訂草案委員會」已完成審議修例程序,並三讀通過修訂。 政府公告一出,有學者質疑《電檢修訂草案》中所提到的「不利於國家安全」字眼的定義含糊,擔心新修訂將增加本地電影界在創作上出現「自我 …

港聞

三棟屋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明起開放 以無展櫃方式展示部分展品

  • 新報人
  • 記者:李 朗僑編輯:廖子晴
  • 2021-11-02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將於明(3日)起在荃灣三棟屋博物館開放公眾參觀,屆時展出4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次展覽反映地方的生活方式,展現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文化底蘊,讓大眾了解箇中蘊含的情懷。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於2020年底進行更新工程,除了重新規劃展示空間外,亦增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 展覽分為三大主題,分別為「三棟屋與傳統鄉村文化」、「日常 • 非日常」及「香港節慶與民間工藝 」。中心委託現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新自製作展品,如:神像鏡、花牌紮作技術等40件非物質文化展品。 策展人蕭國健指,「今次展覽想打破正常展覽的老舊展覽方式。」故決定以解構方式展出,且不設展示櫃擺放部分展品。他希 …

專題

【朱文佳殘奧奪銀 望亞殘運再奪金】

  • 新報人
  • 記者:DMC編輯:朱佩瑩、何琛然
  • 2021-11-01

港隊羽毛球殘疾運動員朱文佳,在東京殘疾人奧運會為香港奪得一面銀牌,並成為殘奧閉幕禮的港隊持旗手,特區政府形容朱文佳鬥志頑強發揮出色,朱文佳接受專訪時說自己雖然有局限但亦有能力衝破限制期待未來再創佳績。 記者:林枝清、張瑜瑤 編輯:朱佩瑩、何琛然 指導老師:呂秉權

港聞

政府強推安心出行 長者:不懂如何使用

  • 新報人
  • 記者:文 樂瑤編輯:張嘉敏
  • 2021-11-01

由今日(1日)起,市民進入政府轄下場所須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包括食環署街市,65歲或以上及12歲以下獲豁免,惟需填寫表格才可進入。在上環街市,有長者不懂如何下載及使用「安心出行」,需工作人員從旁指導及協助填寫表格。 上環街市各個出入口設有登記處,並有2至3名食環署外判員工在場,協助市民使用「安心出行」。有市民不知由今日起進入街市須使用「安心出行」,被工作人員截停。有工作人員表示,有市民得知進入街市要使用「安心出行」後馬上掉頭離開並指:「少人進來,今日街市的生意都差了。」。 現場所見,在其中一個街市入口,一小時內約有30名市民進入街市,有5名長者要填寫表格。有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無權查看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