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全球暖化引熱帶蝴蝶北移香港 蝴蝶保育組織發現7個新品種
- 2021-12-16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編輯:謝鎧文
- 2021-12-16
全球暖化導致香港氣溫上升,令一些原居於熱帶地方的蝴蝶北移到港。蝴蝶保育組織今(16日)公布本港出現7種從未錄得的新蝴蝶品種,其中有6種為熱帶品種,以及2種極為罕見、消失多年的蝴蝶品種,包括:已消失10年的帥蛺蝶及繼2017年沒再在出沒的斯米玳灰蝶,反映氣溫上升令熱帶蝴蝶於香港落地生根。 組織於今年一共發現7種新蝴蝶種類,為過去30年之冠。組織指,部分熱帶品種蝴蝶於本港已有繁殖及擴展的趨勢,當中包括:白襯安灰碟、珍灰碟、卡環蛺碟及青園粉蝶。這些蝴蝶的原居地為泰國、馬來西亞、印度等熱帶地區,現時多為出沒於新界及離島地區,並已有繁殖記錄。 環保協進會總幹事邱榮光指,香港屬亞熱帶地區,以往市民需前往東 …
何俊賢聯同業界請願 促政府推動休閒漁農業發展及檢討過時法規
- 2021-12-15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潘明卉編輯:呂嘉琪
- 2021-12-15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聯同三個漁農團體代表今(15日)到政府總部外請願,促請政府推動休閒漁農業發展及檢討過時法規,以推動漁農業融入「北部都會區」等大型發展。 何俊賢表示,有漁民在內地訂購漁船後,因兩地尚未通關而無法到內地簽收,因此被迫承擔高額附加費。他又指,港澳流動的漁民大多在內地水域捕魚,漁民必須親身到內地漁會辦證後才能出海捕魚。但目前港府與內地的通關名額只會優先分配給商務、公務人士及有迫切需要的市民。他建議當局在通關初期配額中,應分配部分名額予漁民。 何認為,發展「北部都會區」令部分漁農戶失去養殖禽畜的用地,他建議當局應推動休閒漁農業發展,並適量容 …
39%受訪者會自稱「香港人」身份認同感調查回應不足五成
- 2021-12-14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黎 冬晴編輯:梁沅婷
- 2021-12-14
香港民意研究所(下稱:香港民研)今(14日)發佈香港市民身份認同調查結果,39%受訪市民表示會自稱「香港人」,創2017年6月以來新低。在不同年齡層的分析結果中,18至29歲的受訪者中有73%自稱為「香港人」,只有5%自稱「中國人」。另外,今次民調的實效回應為44.9%,較去年同期的回應率比下跌30%。 香港民研在11月29日至12月3日期間,以電話訪問18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取得1001個樣本,實效回應比率為44.9%,較去年同期的回應率,跌近30%。 在「香港人」和「中國人」的身分對立比較下,讓市民在「香港人」、「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和「中國的香港人」四個選項中揀選最認同的身分 …
近7成男顧客疫下持續光顧性服務 僅2成接受HIV檢測
- 2021-12-13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何 嘉龍編輯:梁栩焮
- 2021-12-13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今(13日)公佈新冠疫情下香港男性光顧性服務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近七成男性顧客在疫情下仍有光顧女性性工作者,當中約八成受訪者表示在疫情前後均沒有接受愛滋病病毒(下稱HIV)檢測。香港愛滋病基金會高級項目經理黃文達認為,男性顧客對於預防HIV的意識不足,政府應增加資源於宣傳及教育,向公眾傳達預防HIV訊息。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於今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期間,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594位男性顧客,當中「18至29歲」年輕顧客最多,佔59%,逾六成受訪者為大學學歷或以上。 調查指出,有七成男性顧客在疫情下仍有光顧女性性工作者,有66%受訪者在疫情下減少光顧次數,主要原因是擔心會增加感 …
逾五成基層出現「三高一肥」 商界贊助醫療券為市民提供醫療服務
- 2021-12-13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梁倩穎編輯:廖子晴
- 2021-12-13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與宏利香港(下稱:「宏利」)合作推出醫療劵慈善計劃,發現逾五成受助人士出現至少一項「三高」症狀,近六成受助人士有肥胖問題。宏利香港首席客戶總監劉錦珠認為市民應重視「三高一肥」的潛在風險,必要時須進行身體檢查,提高預防疾病意識。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與宏利於今年3月合作推出醫療劵慈善計劃,為約1,200名觀塘、荃灣及葵青區的低收入人士提供七類免費醫療服務,以應對不同健康需要,並提供健康檢查和諮詢服務。 計劃收集觀塘區339名受惠基層的數據,發現當中56%的受助人士出現至少一種「三高」症狀,即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的其中一項,近19%則出現兩種或以上症狀。劉錦珠表示,「三高」可引致 …
自願癌症篩查比率較疫情前下跌逾4成 香港防癌會望政府多作宣傳
- 2021-12-12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廖珮言編輯:倪禮碧
- 2021-12-12
香港防癌會今(12日)發表調查結果,發現市民在疫情下自願做癌症篩查比率較2019年下跌超過4成,其中長者癌症篩查率跌幅更達5成。報告指出,逾半受訪者擔心在疫情高峰期進行癌症篩查會增加感染風險,而減少篩查次數。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廖敬賢認為,市民未能及早發現癌症會延誤診治,長遠影響病人健康並對公共醫療造成負荷。他建議政府應全面恢復癌症篩查服務中心的運作,以鼓勵市民定期進行癌症篩查。 香港防癌會在10月31日至11月15日期間,訪問約1,000名市民,了解他們對接受自願癌症篩查的意願。調查結果顯示,透過大腸鏡檢查大腸癌的篩查比率跌幅為44%,跌幅在各項癌症篩 …
【港人自家製尿斗 廁協批政府欠支援】
- 2021-12-11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鄧栩晴編輯:趙玉馨、鄧曉彤
- 2021-12-11
為解決廁所環境衞生欠佳和女廁經常排長龍問題,有港人自家設計尿斗,方便女性可以站立小便。香港廁所協會指,已經推廣尿斗超過十年,但一直得不到政府支持和市場接納。 記者:石卓穎、鄧栩晴 編輯:趙玉馨、鄧曉彤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oadcast News Network Instagram:hkbubnn #廣播新聞網 #BNN #新報人 #尿斗 #站立式小便 #女性 #廁所
臨近選舉政府官員呼籲選民投票 民調發現逾半受訪者表示沒有影響投票意欲
- 2021-12-11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黃 嘉妍編輯:容倩文
- 2021-12-11
距離立法會選舉投票日不足兩周,政府近日積極宣傳,鼓勵市民投票。香港民意研究所(下稱:「民研」)最新調查發現,逾半受訪者認為,政府官員呼籲投票對投票意欲沒有影響。 民研在12月6日至9日期間,以電郵訪問6,970名合資格選民。調查發現,53%受訪者表示,官員呼籲沒有影響投票意欲,約四成受訪者則表示會減低投票意欲,只有一成人認為會刺激投票意欲。 調查結果亦顯示,普遍候選人的宣傳策略沒有影響受訪者的投票意欲,惟有53%受訪選民認為「候選人在選舉論壇的表現」影響其投票取向。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副教授、選舉觀察計劃成員陳家洛認為,選舉論壇具娛樂性,因此有較多人關注,但普遍的選舉工程無助增加選舉氣氛。 …
港大成立癌症綜合關護中心 助康復者管理術後副作用
- 2021-12-07
- 港聞
- 記者:徐 尹恩編輯:盧穎彤
- 2021-12-07
香港大學(下稱:港大)醫學院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成立癌症綜合關護中心,是全港首間公營癌症復康診所。診所協助支援癌症患者在接受癌症治療後出現的副作用,以及提供個人化的飲食和運動建議,長遠有助癌症患者重拾健康生活模式。 復康診所向512名癌症康復者進行評估,發現當中近三成參加者表示有嚴重症狀困擾,例如:睡眠障礙和神經病變。全部參加者均至少有一項健康指標不達標,包括:體重指數(BMI),診所將安排護士對患者進行術後副作用管理,並提供為期五年的定期跟進,以及制定減磅計劃以提高癌症康復者的生活品質。 公共衛生學院衛生醫學講座教授梁卓偉表示,近年本港提供的癌症復康服務存在漏洞,需要設立「以人為本 …
工聯會公布房屋問題意見結果 「公屋三年上樓」最為急切
- 2021-12-06
- 港聞
- 新報人
- 記者:鄭 敏婷編輯:張嘉敏
- 2021-12-06
香港工會聯合會(下稱:「工聯會」)今(6日)公布《解決房屋問題你有Say!》意見收集結果。結果顯示,市民認為「公屋三年上樓」、「提升居住面積」、「分隔公、私營住屋市場」和「加快舊區更新」對解決土地房屋問題而言最為重要。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指,目前市民需等候近6年才能「上樓」,無法兌現3年「上樓」承諾,建議政府加強問責機制。 工聯會在11月29日至12月5日期間, 就8個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的建議,在18區街站收集市民意見,共收到22877份回覆。結果顯示,有三分之一市民選擇「政府應增建公屋,以兌現三年公屋上樓承諾」作為解決房屋問題的建議。另外,工聯會亦收到4933份選擇「拒絕納米樓」、3152份「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