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最新

港聞

門診轉為指定診所哮喘患者覆診難 關注團體促將病人轉到私家跟進

  • 新報人
  • 記者:李 駿迪編輯:潘明卉
  • 2022-03-30

本港疫情嚴重,不止影響港人日常生活,更影響長期病患的治療進程。香港哮喘管理關注工作小組(下稱哮喘關注小組)今日(30日)指出,疫情下哮喘患者因難以到普通科門診覆診而自行購藥,恐增用藥出錯的風險。該關注小組又批評目前醫療系統對哮喘病的管理不完善,冀當局緊急將哮喘病跟進治療加入公私營協作計劃,令病人可在私營醫療機構覆診。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則建議,長遠要盡快將相對安全的ICS-formoterol,即含類固醇的吸入式藥物納入《藥物名冊》中的通用藥物,容許普通科門診處方。 普通科門診服務受阻  用藥指引及支援不足 因應疫情惡化,醫院管理局轄下共73間普通科門診,現有23間轉為新冠個案指定診所,有14間停 …

港聞

調查:七成受訪教師不支持恢復面授課 教聯會促政府更新防疫指引

  • 新報人
  • 記者:徐 尹恩編輯:尹寶盈
  • 2022-03-29

  因應早前第五波疫情嚴峻,全港學校暫停面授課堂,政府日前表示中小學最快可於下月恢復半天面授課堂。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今(29日)公布調查結果,發現近7成受訪教師認為現時社會確診人數仍然高企,復課風險高,復面授課是「言之尚早」。 教聯會於本月24日至28日向1,348名教育同工派問卷調查,收集教師對復課安排的意見。結果顯示,有近7成教師認為復課風險相當高,對此持「觀望」態度。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當局發出的防疫指引仍為11月版本,有教師憂慮現時難以按照未更新的條例處理師生確診。 另外,有31%受訪教師指出學校防疫物資非常短缺,尤其是特殊學校和幼稚園,但政府並沒有提供任何防疫物資給學校, …

財經

藥明生物年度業績勝預期 股價急升超過一成

  • 新報人
  • 記者:Yau Mei So編輯:Hui On Cheung
  • 2022-03-23

藥明生物(2269)昨(22日)公佈去年全年業績,股東應佔溢利33.9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一倍。業績帶動下,藥明生物今早高開4.5%,除早段有輕微回調後股價便一路走高,收報65.3港元,升11.9%,藍籌股之中表現最好。 據業績公告,截至2021年底,藥明生物收入102.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3.3%。每股攤薄盈利0.77元,按年上升92.5%,不派末期股息。集團指收益大幅增加主要受益於商業化生產項目收益大幅增長、新的非新冠綜合項目收益和市場份額顯著增加、在研發管綫中引入更多後期項目並提高近期收益,以及因疫情影響而短暫降低的生產效率已經恢復。 報告亦提到及歐美市場收入佔比上升。以歐洲 …

港聞

抗疫基金批約30億支援學校 教職員及九成學生打齊兩針可全日面授課

  • 新報人
  • 記者:朱 家頤編輯:姚超雯
  • 2022-03-23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今(23日)舉行記者會,宣布在復活節假期後,最早4月19日實施分階段復課,疫苗通行證將適用於學校所有教職員及訪客。她又表示新一輪防疫抗疫基金將接受為學校提供服務者的申請,共撥款約30億元。 林鄭月娥形容停課是個艱難的決定,政府爭取在4月19日逐步准許學校復課。她表示,復課時教職員及學校訪客須接種至少兩劑疫苗,政府正在討論何時要接種第三針。林鄭月娥指,明白停課會影響到為學校提供服務的人,因此政府撥出約30億元予私立學校、補習學校、幼稚園及學校服務提供者(如飯盒供應商、校巴司機和保姆)作防疫抗疫基金;亦會撥2億元給22,000名在專上院校和私立學校工作的前線清潔人員作防疫津貼。 …

政府暫緩全民強檢 社交距離措施將分三階段放寬

  • 2022-03-21
  • 新報人
  • 記者:符 芷琳編輯:尹寶盈
  • 2022-03-21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21日)舉行記者會,報告穩控第五波疫情措施的中期檢討,宣布暫緩全民強制檢測計劃,並於4月21日後分三階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林鄭月娥表示,根據本地及內地專家評估,現時本港確診個案仍然處於高位,加上香港社區組織動員能力弱,現階段難以實行全民強檢計劃。林鄭月娥指,暫緩全民強檢不等於與病毒共存,政府會持續監察疫情,待時機合適以及條件具備時,會考慮重啟計劃。 林鄭月娥指出,疫情仍然嚴峻,現行的社交距離措施將會維持至4月20日,沒有提早放寬的空間。在疫情沒有反彈及持續下降的前提下,措施會在4月21日後分在三個月內分三階段放寬。第一階段會重開部分處所及康文處轄下體育場所、博物館、表演場 …

港聞

職安局與理大研究:體力勞動或運動後 佩戴透氣度高口罩能更快恢復正常心率

  • 新報人
  • 記者:黃 嘉妍編輯:姚超雯
  • 2022-03-16

疫情下市民長時間佩戴口罩,加上天氣開始回暖,大家或會感到侷促和不適。職業安全健康局與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研究發現,從事體力勞動或做運動的人,若佩戴透氣度較佳的低Delta P口罩,侷促感和疲勞感較低,勞動後心率亦會較快恢復正常。職安局首席顧問楊冠全建議,市民選購口罩時,除了參考防護效能外,亦要注意透氣度Delta P值。 3D立體口罩透氣度高 惟價格令工友卻步 職安局委託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在2021年2月至10月進行口罩透氣度研究,分3個階段各邀10至30名人士佩戴不同 Delta P(壓力差)的ASTM Level 3口罩,在不同情況下勞動作測試。Delta P值愈高(Del …

港聞

劉宇隆料疫情未來數周仍在港橫行 稱自然染疫是「上天賜的一針」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編輯:尹寶盈
  • 2022-03-14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今日(14日)稱,疫情未有回落跡象,料以星期計持續在港橫行。他又表示,若新冠患者在染疫前已接種兩劑疫苗,康復後可獲「混合免疫」,保護力遠勝單純接種疫苗。但他指出,部分人士確診後再接種效果或不顯著,強調並非打得愈多愈好。 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聯合科學委員會最新建議,若市民在接種兩劑新冠疫苗後染疫,康復後毋需再打第三針。劉宇隆今日在電台節目指,疫情短時間內不會見頂回落,預計會繼續「高原橫行一段長時間」,即使回落亦不會長時間維持,相信市民「有排都無法安樂」。 劉宇隆認為,自然感染是「上天賜的一針」,若市民在受感染前已接種兩劑疫苗,康復後可以得到「混合免疫」,保護力更佳 …

專題

【文化專題】一針一線的藝術 繡花鞋歲月不枯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鄭 敏婷編輯:姚超雯
  • 2022-03-12

「獨自立瑤階,透寒金縷鞋。」出自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菩薩蠻·隔花才歇廉纖雨》,繡花鞋自古便受文人雅士青睞,時常用於隱喻女性形象。而繡花鞋的歷史更是源遠流長,繡鞋的顏色和種類也用作區分穿着者的地位和民族,如民國使用綢緞製成的繡花鞋,一度是「富人」的象徵。 繡花鞋經歷過輝煌的時期,但隨着時代的轉變、各類新款鞋履的出現,以及社會經濟結構轉型,現下已逐漸式微,變成人們眼中的「老古董」。或許,終有一日繡花鞋會絕跡香港。   繡花鞋歷史悠長   針線之間皆心意 繡花鞋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的晉國 ,晉獻公希望百姓永遠記住他的文治武功和輝煌戰績,便勒令宮中所有女子在鞋面繡上十種花果紋樣,這便是初代的 …

專題

【人物專訪】自由攝影師梁奕豪:記者身份不再 記錄初心不變

  • 新報人
  • 記者:文 樂瑤、何 歡鳴編輯:姚超雯
  • 2022-03-11

2015年從香港浸會大學電影系畢業的梁奕豪,現時是一名「自由攝影師」。對此稱呼,他頗為無奈地表示,「動聽一點就叫自由攝影師,直接一點就是失業」。即使此刻不再是媒體攝影記者,他的鏡頭依舊聚焦於時事。正如梁奕豪所言「Once a(一旦是一名) 記者,Forever a (永遠是一名)記者」,他不是被記者的頭銜所吸引,只是他熱愛做的工作崗位剛好叫「記者」。   《立場》停運後失業 歎失投緣新聞機構 梁奕豪甫坐下來便笑着安慰我們,「放輕鬆,不用緊張,我也訪問過人。」這番話使他更像是與我們閒談的前輩,而不僅是一位受訪者。從記者變為受訪者,他並沒透露出半分緊張與不自在,而是處之泰然,將自己的故事 …

專題

【體育專題】源於體操走上街頭 疫情下的極限運動——街頭健身

  • 新報人
  • 記者:朱 家頤、李 朗僑、符 芷琳編輯:尹寶盈
  • 2022-03-10

雙手緊握直槓,利用腹部及手臂的力量撐起身體,使之與地面保持平行,雙腳在空中併攏——一面「人體國旗」於公園掛起,這看似違反人體力學的訓練正是街頭健身。街頭健身近年在本港掀起一陣熱潮,有人拍攝教學影片上傳網路,亦有人成立相關組織及舉辦訓練班。在新冠疫情期間,更有不少健身愛好者從健身房轉戰街頭,加入街頭健身行列。這項運動究竟有何吸引之處? 街頭健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 年代,一開始着重徒手訓練,利用街上有限的健身設備如雙槓等訓練身體,並提倡在任何地方、時間,結合自身體重作運動訓練,即所謂「自重式訓練」。2002年隨着社交媒體及Youtube的興起,網路上出現一群由美國黑人組成的街健團隊「Ruf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