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最新

港聞

林鄭最新民望微升至36分 楊潤雄支持度最低

  • 新報人
  • 記者:莊紫珊編輯:林穎茵
  • 2022-06-09

香港民意研究所今(7日)發佈行政長官、問責局長的最新民望,特首林鄭月娥最新民望輕微上升至36分,但仍為歷任特首中最低。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分別為民望最高和最低的局長 林鄭民望微升3% 楊潤雄局長中支持度最低 調查於5月31至6月5日進行,以電話隨機訪問1,000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結果顯示,特首林鄭月娥得分36分,是自2021年11月以來新高,當中27%的受訪者給予林鄭零分,其支持率為17%,反對率77%,支持率淨值為負60%,評分及民望淨值較上月輕微上升1.4分和3%。不過和歷任特首比較,林鄭仍是最低分。 問責局長方面,由於是次調查於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離任後進行,故調 …

港聞

香港外國記者會:取消人權新聞奬因顧及風險 與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無關

  • 新報人
  • 記者:莊紫珊編輯:林穎茵
  • 2022-06-06

香港外國記者會(The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Hong Kong, FCC) 主席瑞凱德(Keith Richburg) 今(6日)接受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訪問,討論香港新聞自由。瑞凱德回應4月FCC暫停舉辦「人權新聞獎」的爭議,重申是董事會決議停頒後,才致電通知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 。他解釋,決定停辦人權新聞奬是考慮了不同因素,一是由於參賽中文媒體減少,如香港電台及蘋果日報都沒有報名參賽,令遞交大量作品的立場新聞取得9個獎項,他認為結果會損害獎項認受性,二是,立場新聞因被控違反國安法而停運,頒獎會讓人覺得FCC是支持該機構的違法行為。他表示擔心繼續頒獎有機會 …

港聞

端午節赤柱舉行龍舟賽 氣氛熾熱[多圖]

  • 新報人
  • 記者:莊紫珊編輯:林穎茵
  • 2022-06-03

本港迎來第三個疫情下的端午節,多區的龍舟競賽都宣布押後。不過,赤柱龍舟協會今日(3日) 在赤柱舉辦巡遊祭神儀式和練習賽,由早上9時起全日共有33場賽事,約30隊龍舟隊參賽,規模雖較以往數以百計參賽隊伍大為縮減,但現場氣氛依然熱烈。 現場可見沙灘上站滿了比賽隊伍和為他們打氣的觀眾,不時傳來歡呼聲,氣氛熾熱。帶著一對孫子孫女前來觀賽的吳先生表示,過往十多年都有在端午節現場觀賞龍舟賽的習慣,但今年是首次和孫子孫女一同觀賽:「主要想讓他們感受節日氣氛」,他又指今年賽事與往年一樣熱鬧。參賽者黃小姐是第二次參加端午節龍舟賽,直言參賽是因為端午節沒有其他有趣活動可以參加,划龍舟是最好的消遣。 為確保賽事順利 …

港聞

許智峯虛報外訪流亡海外 藐視法庭罪成

  • 新報人
  • 記者:莊紫珊編輯:林穎茵
  • 2022-06-02

身負多宗刑事案的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於2020年11月獲法庭批准更改保釋條件,可赴丹麥外訪,但他抵達後宣布流亡,他被律政司加控4項刑事藐視法庭罪,控罪指他沒有按原定保釋條件出庭應訊,及在離港前提供錯誤訊息誤導警方,以相信他完成外訪後會回港受審 。 案件在今年2月許智峯缺席下進行聆訊,僅由律政司單方面陳詞。 法官陳慶偉今早(2日)在許缺席下宣讀判辭, 裁定許智峯藐視法庭罪成。 法官認為協助許離港的丹麥政客Anders Storgaaro 發表的Facebook帖文、新聞採訪、許和家人的離開,以及許未有在指定日期回港受審等證據,均指向許故意通過向法院提供虛假文件,以逃避法庭訴訟,屬有預謀犯案。法官 …

港聞

疫苗接種中心大排長龍 市民為出入場所排隊打第3針

  • 新報人
  • 記者:莊紫珊編輯:林穎茵
  • 2022-06-01

「疫苗通行證」第3階段昨日(5月31日)生效,年滿12歲的市民一般需要完成接種三劑疫苗,才可進入食肆、健身室等指定場所。有疫苗接種中心繼續大排長龍,有市民表示是為了出入學校、食肆而打第3針。 元朗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今早(6月1日)有數十名已預約接種的市民排隊,輪候接種疫苗,亦有十多名市民排隊領取即日籌,市民一般輪候15分鐘可以入到中心。鄭小姐表示,女兒學校要求家長接送學生時需出示第三針接種紀錄,為方便照顧女兒,她才接種第三針。溫先生則坦言,打第三針是為了堂食,並指「即使自己煮飯,都要入街市才行。」預約接種第三針的祝小姐稱接種疫苗是為了保護自己,並指自己沒有留意新聞,不清楚疫苗通行證詳情。 …

專題

摒棄成見認識性 從心治身的療法——性治療

  • 新報人
  • 記者:陳洛蕎、黃 可兒編輯:尹寶盈
  • 2022-05-31

根據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2021年調查,疫情下港人的性功能及性滿意度減弱,而近月香港大學更指出新冠病毒或會影響男性生育能力。但除了這些問題,社會亦存在不少有關性的迷思,如性交時會產生痛楚、性事不合是先天注定等。避忌談性亦令「性」更為神秘,受社會風氣影響,男女即使性生活出現障礙也難於啟齒,延誤求醫往往令問題漸趨嚴重,引起負面情緒及造成伴侶關係出現裂縫等。其實,性問題亦有「藥」可醫,而這種「解藥」便是從心理治療改善生理問題的療法––性治療。 性治療師:性是終生課題  盼患者從治療過程中接納自己 有專家指出,性治療是心理治療中的一個範疇,以治療性功能障礙及心理障礙為主,如性慾不足 …

專題

港星帶動本地流行文化 疫情無減港人追星熱潮

  • 新報人
  • 記者:文 樂瑤、廖珮言編輯:姚超雯
  • 2022-05-29

「So I say I love you 只有愛恆久不枯」這句歌詞相信不少香港人耳熟能詳。香港流行音樂文化再度興起,本土明星亦重新回到鎂光燈下,他們的一舉一動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隨之而來的追星熱潮亦引人注目。明星代言的產品常被粉絲一掃而空,在街上的宣傳廣告成為熱門的「打卡位」、港人的「朝聖」之處。疫情下現場追星活動減少,但粉絲追星熱度反增,是什麼再次燃起港人的追星欲望呢? 社運引大眾關注本土文化 「貼地」明星成流行文化代表 本地明星的風頭無兩,男子偶像團體Mirror更是風靡全港,有學者相信,這是香港的本地文化重獲大眾重視的表現。澳門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專門研究流行文化的學者李展鵬認為,「明 …

專題

靈性修行感悟人生 助迷失者克服恐懼 - 專訪身心靈治療師Gigi Chan

  • 新報人
  • 記者:鄭 敏婷、林 澤鋒編輯:尹寶盈
  • 2022-05-25

拿起敲棒,輕輕擊響地上大小不同的頌缽,沉穩的頌缽聲隨即傳遍工作室。眼前這位眼神柔和卻不失堅定的年輕女性,正是身心靈治療師Gigi Chan。她目前在社交平台分享身心靈資訊,同時就讀輔導學碩士課程,藉着靈性治療配合心理及輔導學,嘗試為迷失的人填補缺口。Gigi成長路上的經歷,引領了她踏足靈性領域,而追求身心靈滿足亦助她感悟到人生意義,踏出舒適圈。 童年創傷意外開始靈性修行  放下憎恨與原生家庭和解 在部分人眼中,靈性導師一職玄之又玄,認為他們懂得通靈,但Gigi的靈性導師之路背後卻暗藏着悲傷的故事。從孩提時期起,Gigi常常遭受來自母親的打罵,每每見到母親時總會感到焦慮和抑鬱,「形容為 …

港聞

第五波院舍爆疫揭癥結 照顧人手短缺該從何止血?

  • 新報人
  • 記者:李 朗僑、黃 嘉妍編輯:尹寶盈
  • 2022-05-23

第五波疫情重創全港院舍,超過九成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爆疫。面對大量職員確診,院舍人手臨近崩潰,有院舍一度只剩數名員工可如常工作。為舒緩院舍人手危機,勞工處於3月放寬「補充勞工計劃」部分規定,批准院舍以月薪連津貼共逾3萬元輸入護理員,惟業界認為措施打擊本地員工士氣,反而行業吸引力低、缺晉升前景等癥結仍未獲解決。 人手緊張院舍瀕臨爆煲  「三工」替假質素參差 院舍大規模爆疫,不少照顧員因染疫缺勤,導致前線人手緊張。一間混合式津貼殘疾人士宿舍的護理主任李先生表示,他所在的院舍在第五波疫情中有約150名院友染疫,佔總人數的四分之三。他透露,2月中旬至3月時正值疫情高峰期,最嚴重的時候,轄下管理 …

港聞

政府立法暫緩追租 干預還是穩定市場?

  • 新報人
  • 記者:何 歡鳴、梁倩穎、朱 家頤編輯:姚超雯
  • 2022-05-21

本港第五波疫情嚴峻,人人自危,不少商戶面對市道低迷和限制社交距離措施,只能停業或結業。政府通過《商業租戶短期保護措施(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條例》,暫緩業主對17個「指定行業」採取追討租金、終止租約等相關法律行動,有效期3個月。有租户及中小業主認為政府多此一舉,反不如直接向商戶增撥資助來得實際;經濟學者則認為暫緩追租能於非常時期穩定市場,但強調政府必須適時「退場」。究竟「暫緩追租」是租戶的救命稻草,還是畫蛇添足? 暫緩追租不治標亦不治本 商戶促請政府直接補貼租金 隨着新一波疫情爆發,各行各業再受重創,尤其是第599F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規範的處所深受影響。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