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最新

始於台灣的「平民版高爾夫球」 活木球在港發展路難行?

  • 2023-01-31
  • 新報人
  • 記者:陳 歴、黎 梓晴編輯:廖珮言
  • 2023-01-31

雙腳與肩同寬,將球置於腳前方形成三角,對準球門方向用力揮動T型球桿,轉腰擊球——木製球撞入酒杯造型的球門,發出清脆而響亮的「咔」一聲,這就是活木球。這項運動的靈感源於高爾夫球,且用具價錢相對便宜,故亦被稱為「平民版高爾夫球」。  活木球於1995年由香港科技大學(下稱科大)從台灣引入香港,自此以在大專院校發展為主,現時多間大專院校均設有活木球校隊,並不時參與學界比賽。惟至今香港仍未見有全職活木球運動員,學界運動員亦要面對難覓練習場地、流失率高等問題。活木球界指宣傳和支援不足,說到底還是因為「錢」,令這一項平民運動難以在坊間普及。  由大專引入的新興運動  僅香港專稱「活木球」 活木球(Wood …

港聞

綠領行動全港設 250 個利是封回收點 冀培育市民節日減廢

  • 新報人
  • 記者:馬 本德編輯:潘善怡
  • 2023-01-30

  綠領行動今( 30 日)舉辦「利是封回收重用大行動」,在全港設逾 250 個回收點,收集到的利是封會交給庇護工場處理,變身成為「新生利是封」,留待明年派發重用。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稱,活動今年原先預計派發 191 萬個重用利是封,最後共派發 196 萬個重用利是封,反應理想。期望今年能夠回收約 800 萬個利是封,加強市民在都市固體廢物徵費前培養減廢習慣。 已連續 14 年舉辦的「利是封回收重用大行動」將於今日至 2 月 27 日期間進行,預計今年可收集到 800 萬個利是封,同時協助回收盆菜盤供狗場重用,減少浪費。今年參與回收的機構共 97 個,回收點共 250 個,包括 50 …

人物

三歲聽粵曲定出人生 視粵劇為生活的中學生 —— 林君龍

  • 新報人
  • 記者:張 智傑、石 恩彤編輯:何 嘉龍
  • 2023-01-30

眼前的林君龍穿上戲服如「大佬倌」一樣,卸下濃粧是一個典型中學生。年僅15歲的他,學習粵劇逾十載,他對粵劇不再局限於聽和演,而是融入生活,「經常會聽粵曲,就像被洗腦了一般」。憑着對粵劇的痴迷,在「全球微粵曲大賽」贏得青年組金獎和網絡人氣獎。對他而言,奪獎只是過程,他更忠於自己所熱愛的—粵劇。  三歲對粵曲「一聽鍾情」  曾因體罰與變聲流下男兒淚 年紀輕輕獲獎無數,君龍謙虛指自己只是「多做多練」,所有的刻苦訓練全因對粵劇的喜愛。君龍說,外婆是粵劇迷,經常在家用收音機聽粵曲,三歲的他當時被那獨有的旋律深深吸引,「例如小曲,聽着很舒服,背景的弦樂及敲擊樂亦特別吸引我」。 從此愛上粵曲的君龍更要求婆婆帶 …

專題

老牌冰廠遭迫遷欠支援 傳統工業或需向發展讓路

  • 新報人
  • 記者:吳 樂童、陳 泳藴、張 發兒編輯:文 樂瑤、林 澤鋒
  • 2023-01-29

「凍飲加兩蚊」對於香港人來說可謂耳熟能詳,但遲些可能不止加這個數。因從街頭小店到連鎖餐廳凍飲 中的冰粒大部分由德保雪粒(下稱德保)在本港廠房製造。  不過德保因為政府收地被迫搬遷,在香港寸金尺土下難再覓地重建。有食肆負責人憂冰價上升,成本會轉嫁至食客。本土研究社慨嘆香港經濟單一,容不下傳統工業,又批評政府無意協助產業升級。除了冰廠, 近年有不少傳統工業接連因當局收地須搬遷,未能得以延續,認為令城市失去集體連結及回憶,以往引以為傲的「香港製造」或漸消失。  傳統工業接連因收地面臨結業 業界斥當局無誠意保留  將生水消毒、過濾、製成冰粒,完成包裝之後,再由人手搬運至貨車,送到不同餐廳—— 一粒冰須 …

觀察城市角落的文字 找到愛上香港的理由

  • 2023-01-28
  • 新報人
  • 記者:吳 詠瑩、賴 小苡編輯:李 朗僑
  • 2023-01-28

只要打開感官用心觀察,再平凡不過的街道裏也能發掘到有趣的事物。穿梭在大街小巷,有人透過記錄街頭字體、暗巷裹的塗鴉,希望發現香港的另一種美,累積着對這 座城市的認知和情感。正如《香港散步學》作者、城市研究學者黃宇軒所說,「你在博物館看到一杯水,會以為那是展品而研究它;城市空間就像一所博物館,有很多事物值得我們觀察,每處細節皆是展品」。  近年常有人說「好鍾意香港」,卻未能具體解釋喜歡甚麼,或許腳踏實地走遍和觀察城市中每處地方,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熱愛香港的理由。  走進街頭巷尾 感受城市的情緒與個性 「經過散步、觀察,我們可以更了解香港,經過了解的才是愛」,社交平台專頁「hkurbanrecord」 …

港聞

尖沙咀商戶嘆通關後生意未有好轉

  • 新報人
  • 記者:柯 慕蓉編輯:潘善怡
  • 2023-01-27

海港城今(27日)舉行「喜兔迎春及金龍獻瑞醒獅賀歲」活動,慶賀癸卯兔年。活動在鑼鼓聲中拉開序幕,吸引不少市民與遊客觀賞。但有商戶慨嘆通關後市道未見好轉,有市民亦認為新年氣氛不如從前。 農曆新年假期結束後第二天,昔日擠滿旅客的尖沙咀一帶購物區,未見大批遊客及市民光顧。藥房店員陳小姐表示,這段時間市道仍然很差,雖然通關後多了內地旅客,但很多都是「只看不買」。便利店老闆梁先生預計旅客數目需要時間恢復,至少等到三月才會有更多內地旅客光顧 。 居港五年的Lee認為新年氣氛不如往年,「雖然街上遊客多了,但遠遠不及社運和疫情前。」他憶述以前農曆新年的尖沙咀街上滿是遊客,認為香港經濟下行令人擔憂。 指導老師: …

港聞

內地「禁燃令」放寬 市民稱報復式放煙花賀新年

  • 新報人
  • 記者:賴 嘉怡編輯:邱煒峰
  • 2023-01-27

隨內地疫情管控措施放寬,新春期間多地市政府短暫放寬「禁燃令」,包括上海、大連、珠海等地,均允許市民在指定時段燃放煙花爆竹。廣東佛山市上空在「禁燃令」鬆綁下五彩紛呈,有市民稱要報復式地燃放煙花歡渡新年,當地市政府宣布由農曆除夕、正月初一的全日及正月初二到十五的早上6時至晚上11時允許市民燃放煙花爆竹。 市民購買煙花爆竹 「終於可以過一個有年味的年」 不少市民得知「禁燃令」鬆綁後心情激動,購買大量煙花爆竹等「戰利品」慶祝。居住佛山的郭小姐形容「終於可以過一個有年味的年」。疫情漸趨緩和,她與男朋友分隔異地兩年下久別重逢,共渡春節,她表示十分開心,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之前過年外面冷冷清清,一點熱鬧 …

財經

Tesla第四季總收入升37% 譚朗蔚:減價及通脹續影響毛利

  • 記者:Man Hei CHAN編輯:Ziwei ZHANG
  • 2023-01-26

美國電車生產商 Tesla(TSLA)在美股星期三收市後公佈去年第四季業績。報告顯示,Tesla 第四季總收入為243億美元,按年升37%,略高於預期的241億美元;全年總收入為815億美元,對比去年升51%。第四季度純利為37億美元,按年增長59%。經調整每股盈利為1.19美元,按年升40%。Tesla股價在盤後大升逾5%,報152.35美元;星期四美股開市前升勢持續,高見156美元。

調查:「消費者信心指數」創歷史新低 民建聯促派消費券刺激經濟

  • 2023-01-26
  • 新報人
  • 記者:林 幸言編輯:潘善怡
  • 2023-01-26

民建聯今(26 日)發布「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結果,其中「目前狀況指數」跌至 73,是歷史新低。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表示調查時市民仍受疫情及經濟下行影響,結果未能完全反映現狀,又相信市民因通關等政策增添信心,冀政府再派發消費券,紓緩市民經濟重擔。 民建聯於去年12月13日至29日期間,以電話訪問 862 個 18 歲以上的香港市民對經濟活動的信心 。調查發現,當中「 消費者預期指數」由去年 6 月的 105 上升至上月的 113,達到歷來次高水平;而「綜合消費者情緒指數」從去年 6 月的 98 微升至上月的 101,兩項指數均有改善,反映市民對經濟前景感到樂觀。周浩鼎解釋因近月政府推復常政策,逐 …

專題

過渡房屋不過渡 基層難脫流轉命運

  • 新報人
  • 記者:吳 碧怡、容 嘉儀、吳佩怡編輯:何 歡鳴、符 芷琳
  • 2023-01-25

「如果合約到期,這裏要拆掉,我一定要離開,現在真的很徬徨」,住戶謝小姐捉緊五歲女兒的手說。一家三口在土瓜灣的過渡性房屋「樂屋」僅居住了一年多,滿心期待「上樓」之際,卻接獲租期將至的通知,蝸居即將在 2023 年清拆。  本港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達六年,政府於五年前推出過渡房屋政策,為苦候上樓的基層提供喘息空間。惟首個完結項目「南昌220」的上樓率不足三成,有關注團體及學者認為問題癥結在於公屋供應不足,導致輪候申請者缺乏安定居所,不斷在過渡房屋之間流轉,甚或重返劏房。 苦等八年仍未獲派公屋  過渡房屋難延租期頻搬遷  謝小姐輪候公屋七年多,在搬進過渡性房屋前,全家擠在只容納到一個床位的劏房內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