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 搜尋
· · 英文版 · 訂閱

最新

財經

英國1月GDP按月增0.3% 專家:英國仍要加息 否則英鎊會面臨更大貶值

  • 記者:Hoi Kwan MAK編輯:Mei Fung CHAN、張智芬
  • 2023-03-10

英國國家統計局(ONS)今(3月10日)公布2023年1月國內生產總值(GDP)。受惠於教育、運輸和倉儲、醫護衛生服務以及藝術、娛樂和休閒活動行業的反彈,1月GDP按月增長0.3%,較市場預期的0.1%高。

港聞

潛望鏡巴士退役 今晚10時45分樂富開出最後一程

  • 新報人
  • 記者:程 偉軒編輯:曾楚雲
  • 2023-03-08

潛望鏡巴士走進歷史,九巴今(8日)宣布全港最後一輛設有潛望鏡裝置的巴士正式退役。退役巴士型號為歐盟三型富豪超級奧林比安,車身長度10.6米,外號「短豬」,適合行駛狹窄彎多的路線。巴士將於今晚十時四十五分由樂富開往觀塘碼頭總站。九巴自2000年引入閉路電視系統,逐步取代潛望鏡裝置,讓車長透過鏡頭更全面觀察上層,加強行車安全。 潛望鏡歷史可追溯至70年代,當年九巴推行「一人控制」模式,巴士運作和乘客安全由車長一力承擔。 潛望鏡安裝在駕駛室及上層前排右側,車長從鏡子反射中看到的角度和範圍有限,未能全面覆蓋上層車廂的每個角落。 九巴學院總導師李錦輝指,有行山人士不知道潛望鏡的作用,會把旅行袋放在潛望鏡 …

港聞

四成青年自認貧窮 研究指最低工資未能保障青年

  • 新報人
  • 記者:鄭 子欣編輯:陳 歴
  • 2023-03-07

嶺南大學政策研究院、文化研究及發展中心今(7日)發布《最低工資有幾低?貧窮新一代的就業困境報告》。結果顯示四成受訪青年自認貧窮,認為最低工資調整幅度太低,研究團隊亦指最低工資未能保障基層以及在職青年。 嶺南大學研究團隊於去年5月至12月先後進行兩輪深度訪談,訪問了67名18至29歲、每月收入低於兩萬元、有工作經驗的青年。結果顯示大約四成青年自認貧窮,當中大部分受訪青年認為工資太低,待遇與工作不相稱,更有受訪者反映工時過長。 樂施會港澳台項目總監黃碩紅指, 雖然失業率隨「復常」回穩,但以往因疫情增加的職位亦將會取消,擔心「復常」後或會引發新一輪裁員。 最低工資自2011年至今年5月,由$28調升 …

港聞

逾七成受訪者不考慮生育 工聯會促政府推鼓勵生育政策

  • 新報人
  • 記者:黃思琦編輯:張 發兒
  • 2023-03-07

工聯會婦女事務委員會(下稱工聯婦委)今(7日)公布「香港生育意願、政策與托兒服務」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七成受訪者不考慮生育,經濟壓力是不想生育的最大因素。工聯婦委建議政府推行鼓勵生育政策,令市民在育兒上得到適當的支援。 工聯婦委於2月以問卷形式訪問457位香港市民,了解港人生育意願及對托兒服務的認知,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不考慮生育。工聯婦委主任梁頌恩表示,由於育兒開支大,例如課餘的額外費用,令不少家庭對考慮生育卻步。梁頌恩認為政府應該關注市民面對育兒的難題,例如提供經濟誘因等相關政策吸引市民生育。 托兒服務需求方面,工聯婦委副主任余莉華表示,市民普遍對托兒服務認識較少,不少女性因照顧子女而不能 …

港聞

4個月內近200隻雀鳥撞玻璃 香港觀鳥會籲市民共同監察鳥撞事件

  • 新報人
  • 記者:黃梓霖編輯:曾楚雲
  • 2023-03-06

香港觀鳥會今(3月6日)發布「香港鳥撞玻璃個案初步分析」,整合近四個月的「鳥撞玻璃」(下稱鳥撞)數據並分析原因。鳥撞玻璃意指雀鳥無法識別玻璃幕牆或鏡為障礙物,而撞上建築物受傷,甚至死亡,個案遍佈全港15區,涉及38種鳥類。香港觀鳥會亦呼籲市民積極參與「全城監察鳥撞行動」,協助舉報鳥撞事件。 報告整合去年9月1日至12月31日的鳥撞數據,合共196隻的鳥撞個體當中179隻死亡、17隻受傷,最多鳥撞個體的地區為沙田(43隻)。去年11月發生多宗集體鳥撞事件,初步估計與秋天遷徙季節有關。綜觀各鳥撞個案,涉及的建築物包括裝有玻璃或鏡面外牆的大廈和商場、透明隔音屏障、透明玻璃欄杆與村屋等。 香港觀鳥會保 …

港聞

BNN Reporters on all fronts: 1st day of unmasking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陳感恩、陳佩彤、陳天朗、鄭芷棠、蔡松運、Cheuk Tung IU、劉盈希、李皓然、Felix LEUNG、李靜琳、Tin Ching Thira PANG、蕭詠嵐、蘇博韜、譚美兒、Wing Yan TANG Wing Yan、Wai Yu WAN、黃淳謙、Sze Sheung WONG、Phoenie Tianyu ZHANG編輯:Bruce Lui
  • 2023-03-02

Hong Kong has axed its mask mandate on 1st March. How are people receiving this “unmask” moment?  BNN reporters checked out almost every corners, around the clock, to bring you the long-lost smiles and fac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Reported By Kam Yan Chan, Nicole Chan, Sunny Chan, Summer Cheng, Tho …

伍家朗首回母校推廣「戶外」羽毛球 羽毛球較重場地限制小

  • 2023-03-02
  • 新報人
  • 記者:陳佳鑫編輯:譚梓瑤
  • 2023-03-02

香港羽毛球「一哥」伍家朗今(2日)下午重返母校保良局陳守仁小學,出席香港羽毛球總會及香港戶外羽毛球總會主辦的「香港戶外羽毛球學校巡迴示範」活動,向小學生示範及推廣戶外羽毛球。伍家朗認為戶外羽毛球場地限制較少,學生更容易參與及投入。 香港羽毛球總會(下稱羽總)安排港隊成員示範羽毛球技巧,亦進行模擬比賽,小學生更能近距離接觸港隊羽毛球主將伍家朗,由他傳授打羽毛球的技巧。 羽總向學生介紹戶外羽毛球的規則羽總指傳統羽毛球比賽限制較多,因羽毛球體積較輕,需要計算風速;而戶外羽毛球比傳統羽毛球重,達8.2克,防風設計讓它更適合用於戶外。而戶外羽毛球場地不設單、雙打的邊線,只需一塊硬地就能「開打」,限制較傳 …

財經

創科實業純利下跌2% 張智威:股價難回沽空報告前水平

  • 記者:Ziwei ZHANG編輯:Ho Sing CHENG、張智芬
  • 2023-03-02

電動工具產品公司創科實業於(00669)昨日(1日)收市後公布2022全年業績,除利息及稅項前盈利按年增長0.8%至12.01億美元;受利息支出增加影響,純利按年下跌2%至10.77億美元;每股基本盈利為58.86美仙,按年下跌2%;派發末期股息每股0.9港元,連同每股0.95港元的中期股息,全年合共派息1.85元。創科今日(2日)高開,報81.6元,升1.35元。   期內,公司營業額按年微升0.4%至132.53億美元;其中地板護理及清潔業務受疫情後消費需求下降,以及零售商庫存減少影響,按年大幅下跌25.6%至9.25億美元;電動工具業務營業額在北美、歐洲及全球其他地區均錄得增長,按年升3 …

港聞

BNN總動員:無罩第一天

  • BNN廣播新聞網
  • 記者:陳感恩、陳佩彤、陳天朗、鄭芷棠、蔡松運、Cheuk Tung IU、劉盈希、李皓然、Felix LEUNG、李靜琳、Tin Ching Thira PANG、蕭詠嵐、蘇博韜、譚美兒、Wing Yan TANG Wing Yan、Wai Yu WAN、黃淳謙、Sze Sheung WONG、Phoenie Tianyu ZHANG編輯:Bruce Lui
  • 2023-03-01

歷時近2年零8個月的口罩令,今日解除。市面有罩、無罩交錯。 廣播新聞網19位記者,由凌晨零時起,走進香港不同角落和階層,捕捉香港人如何 迎接「無罩時刻」。由自己家、到街市再到迪士尼;由小學生、遊客到露宿者;由口罩廠、法院再到醫院。當中有多少面孔、笑容,三年來你一直久遺呢? BNN為大家誠意呈獻,「無罩第一天」。 記者:陳感恩、陳佩彤、陳天朗、鄭芷棠、蔡松運、姚卓彤、劉盈希、李皓然、梁獻樂、李靜琳、彭天晴、蕭詠嵐、蘇博韜、譚美兒、鄧穎欣、尹慧瑜、黃淳謙、王思瓖、張天逸 指導老師:呂秉權 緊貼更多資訊:http://spyan.jour.hkbu.edu.hk/ Facebook:廣播新聞網 Br …

港聞

口罩令撤銷首日大部分學生繼續戴 家長容小朋友除口罩增免疫力

  • 新報人
  • 記者:張倩欣編輯:黎 梓晴
  • 2023-03-01

歷時959日的口罩令今(1日)正式全面撤銷,適用於全港學校。中午幼稚園放學及中學生午飯時段,大部分學生仍戴上口罩,有學生表示只在上課時脫下口罩,而有家長表示容許小朋友不戴口罩,有助增強免疫能力。  鄭女士表示過去三年一直戴口罩辛苦,尤其自己戴眼鏡會很容易「跣」,所以「有得不戴就一定不會再戴」。她亦指在前往接送兒子放學的路程上感受到不少路人留意她,但她不介意其他人的目光,認為「始終有一日都不會再戴口罩,當作是提早適應。」她指兒子近日患上感冒才繼續佩戴口罩,當兒子完全康復後,就不會再讓他佩戴,「應該要給小朋友適當的免疫力。」  外傭Evelyn對撤銷口罩令感到高興,指僱主表示只需要在乘坐公共交通工 …